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88681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宁波市环保局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报送 2017 年工作总结 和 2018 年工作思路的报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关于认真做好 2017 年工作总结和 2018 年工作思路调研的通知(甬党办传2017119 号)要求,经我局认真梳理研究,现将 2017 年工作总结和 2018 年工作思路报上,请审示。宁波市环境保护局2017 年 11 月 10 日2宁波市环境保护 2017 度工作总结及 2018 年主要工作思路一、2017 年全市环保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2017 年以来,全市环保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美丽宁波”和“名城名

2、都”建设大局,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群众环境获得感为根本,以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为重点,统筹治水、治气、治土,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一)全力配合环保督察,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根据督察安排,2017 年 8 月 11 日-9 月 12 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浙江进行专项督察,8 月 21 日-26 日督察组对我市进行了下沉督察。为全力配合好这次督察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研究、靠前指挥,明确要求把督察工作作为精准评估生态环境状况、精确会诊生态环

3、境问题、精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对此,我市及时制定督察迎检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规格迎检领导小组,下设 7 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做好资料3调研、座谈问询、信访办理、宣传维稳、督办监察等各项工作,严格落实边督边改边公开的有关督察要求,确保督察组听到真话、察到实情、督到关键处。督察进驻期间,我市共受理办结中央督察组交办信访件 880 件(重点信访件 26 件),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一案双查”要求,严查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生态环保责任履职不力、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问题,累计约谈 91 人,问责 34人,覆盖 13 个区县

4、(市)及园区。通过这次督察,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全市抓环保的氛围更加浓厚。(二)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围绕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全力抓好治水治气治土,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惠民,截止 10 月,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86.5%,同比上升 0.3 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 3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8.3%;地表水优良率为 68.8%,同比提高 20 个百分点,治水成效突出。在治水方面,坚持依法治水、科技治水、全民治水,提前 2 个月完成 3 个市控劣 V 类水质断面、8 个县控劣 V 类水质断面和 1210 个劣 V 类小微水体的剿劣目标并通过省级

5、整体验收;高标准开展入海排口专项整治,提前三年完成国家“水十条”下达的整治任务,该项工作得到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督查组的高度肯定,认为我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在全国“首屈一指、工作最实”;率先全省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首批 34 个4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全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 40.9 亿元,省治水办拟于年底前在我市召开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现场会,推广宁波经验,部署全省工作。在治气方面,聚焦“气十条”阶段性收官,统筹“五气共治”,强化联防联控,突出抓好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环保新法新规新标的贯彻实施;按照“五个一流”的要求,完成全市 256 家 VOCs排放企

6、业的治理任务,并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工建设 154 套国内一流的全自动 VOCs 在线监测监控装置;淘汰老旧车 17346 辆;完成 29 台地方燃煤热电锅炉和 3 台 180 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年底前还将完成剩余 1 台大型燃煤火电机组的改造任务,届时我市大型燃煤火电机组将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在治土方面,市政府印发实施宁波市土壤污防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构建覆盖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等于一体的工作格局,推进体系化治土;加快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列入省考核的两台 100 吨/天危废焚烧炉年底前建成,总处置能力将达到 77.6 万吨/年,保持全省领先;完成中心城区庆

7、丰地块农药厂污染场地的修复;推动 18 家电镀企业完成深度治理,治理后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行业最严标准。(三)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绿色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深化总量控制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举措,挖掘减排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总量空间和环境要素保障。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顺利实施。5市政府印发实施宁波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并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节能减排任务书,靠实减排约束责任。据省考核,上一年度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了 1.8%、2.5%、8.5%和 5.5%,完成年度任务,其中二氧化硫减排比例为全省最高。同时,加快落实年初制定的减排任务,通过深化燃煤污染防治、挥发性有机

8、废气治理、燃煤机组和热电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推进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结构减排项目,确保今年减排任务顺利实施。二是加快国家版排污许可证核发。根据环保部和省厅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国家版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打通组织宣贯、技术培训、填报指导、技术审核、管理端核发整个流程,建立工作体系,在 6 月底前顺利完成造纸和火电两个行业 29 家排污单位的许可证发放,并持续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 13 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发放任务。三是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环境容量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新、老建

9、设项目的全面覆盖,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环境要素保障。截止目前,全市新增有偿使用费 113 笔,金额 2242.937 万元,累计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 1718 笔,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 5.5 亿元。(四)铁腕打击违法行为,环境监管实效进一步提升。坚持6以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维护群众健康为己任,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持续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一是坚持做到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连续开展“铁拳系列”、 “绿剑系列”、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和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充分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强制手段,深化公安环保司法联动,严格落实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从

10、严从实从快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 42119 人次,检查企业 19894 家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 1911 件,共处罚金 9936 万元,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 23 件、行政拘留 17 人,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3 件、刑事拘留 70 人,公布“黑名单”企业 10 家,保持高压执法的宁波力度,处于全省领先。二是坚持拧紧环境风险防控“安全阀”。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日常监督管理,排查检查各类环境风险源企业 665 家次,整改各类环境安全隐患 70 多处,从污染源头筑牢环境安全防线。严格落实环境应急“五个第一”和“三个不放过”原则,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应急

11、响应事件 10 起,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突发环境事件。加大环境信访调处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累计调处各类环境信访 11788 件,比去年同期上升 23.82%。三是坚持推进辐射安全监管“精细化”。严格涉辐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竣工环保验收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审批工作,加强对辐射环境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组织7开展了全市放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了全市辐射环境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全年未发生一起辐射环境污染事故(事件)。(五)扎实推进改革实践,环保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紧紧抓住当前全市上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利契机,以制度建设破解环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注重生态文明制

12、度建设供给。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实施宁波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加快推进杭州湾新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和北仑、宁海、象山等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逐步建立具有临港区域特征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走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路,为我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供给顶层设计。二是加快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划定要求,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做好城区并指导各县(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目

13、前已形成宁波市城区和各县(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新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 1687.4 平方公里,占比全市国土面积的 17.3%。三是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并公布“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清单 17 项,其中环评登记表备案实现“零上门”8。加快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市 11 个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环评编制,将实行项目准入分类管理。持续放大慈溪市环评审批制度试点改革效应,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和企业普遍受益,增强获得感。(六)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生态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快。坚持以打造一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美丽宁波办的牵头协调职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和

14、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着力深化各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编制完成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宁波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象山县被国家环保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宁海县、北仑区、象山县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96 个乡镇(街道)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要求,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会同市农业局联合印发宁波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全市共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 210 个、限养区44 个。全市生猪存栏 50 头以上(牛 5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15、并纳入环保监管平台。制定印发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牵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了 989 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率达 98.6%。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9护宣传教育,围绕生态创建、剿劣夺鼎等环保中心工作,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和生态教育,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七)着力推进能力建设,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到“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和嘉兴南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的标准、严的措

16、施、严的纪律,切实把责任抓细抓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推动形成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的良好氛围。围绕从严锻造“四铁”干部队伍的目标,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忠诚、勤勉、担当、廉洁”的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常态化制度化,提振干部精气神,打通“中梗阻”,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二、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和压力2017 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保效益日益放大,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在总结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压力和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与社会预期和群众期盼仍有不少距离,与我市建设国际化港口名城、打10造东方文明之都,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的目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在水环境方面,由于我市部分地区截污纳管工作尚未完成、平原地带河网流动性差、生态补水缺乏等因素影响,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