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8537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一、值得注意的字词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例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诗歌鉴赏中,下面几类词值得关注。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 1:羌笛何须怨

2、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 “撼”具有夸张色彩。例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极富诗情。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例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例

3、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

4、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

5、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 “共”二字就会大

6、为减色。 二、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1、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 “生”字写出明

7、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 “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 “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

8、出诗人内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

9、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

10、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

11、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

12、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