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84406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发展方向的确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就业形势分析:危机与机遇并存就业形势分析:危机与机遇并存我国社会的现状: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上还有很多的体制弊端,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但是政治上比较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当今的中国大地充满各种人才成长发展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是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 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早就 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 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

2、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2005 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 338 万人; 2006 年毕业生总数接近 380 万。2007 年达到将近 500 万。20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559 万人。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 610 万。而 2010 年的毕业生人数 将达到 650 万! 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 70%左 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 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 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 后谋发展。眼下, “

3、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 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一千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 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 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 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树立理性就业观念树立理性就业观念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 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 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 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

4、了大学生的 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 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2.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 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 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 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 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 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 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

5、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 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 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 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 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 人素质。确立自我检验的积极心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求职为镜,可以度长短。大学生要对就业过程有正确的认知,把寻求就业的过程看成是告别学生时代,破茧化蝶的成长考验,当成一次难得的就业能力的自我审核。有了这样的认知,大学生就会调动全部热情,以充分的耐心和智慧,去观察体会、去思考对比、去总结调整

6、、去完善提高,从而以乐观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岗位目标,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以积极的行动去迎接就业的挑战,挣脱从众、攀比的社会心理羁绊,尽早落实岗位,体会苦中有甜的成长必然。摆脱专业对口的观念束缚国内权威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对全国 22 万大中专毕业生调查显示,2008 年全国只有 67%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专业对口,其中大部分是技术性岗位,也就是说,平均三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如果对所学专业特别感兴趣,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或发展空间又很好,完全可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耐力执著地追求专业对口。但换个角度看,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知识,还要强调

7、思维方式、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不应该是上大学的唯一收获。同时我们知道,跨领域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往往会激发出超常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医用 CT 的发明就是物理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商界哲人”的冯仑在创办企业时,所招聘的员工必须是学习两个以上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把学了几年的专业知识暂且贮存,放眼新领域去汲取新信息、增长新才干,很可能因此开创出一片职业发展的新天地。在就业选择时,不仅要从专业和兴趣出发,更要把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和自我潜质相结合,去找到一个务实的落脚点。大学四年的学习不过是入门教育,重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爱”。真正的专业是在工作实

8、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再学习以及从业经验的积累,逐渐清晰而最终形成的。克服稳定就业的心理预期稳定就业是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强烈的愿望,这种求稳的意识首先来自家庭。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宁愿自己吃苦也不忍心让孩子受委屈,希望孩子找个稳定工作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本身也不乏溺爱成分。同时,这种求稳的意识也来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源于大学生内心,源于人本能的惰性,源于对压力、对未知风险的回避。从本性看,人总是下意识地寻求最直接的安逸和舒适。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这个重大问题上,如果简单地依靠“下意识”层面去作决定,去迁就本能的惰性,就太危险了,很可能会抱憾终生。作为 80 后的大学

9、生,更应该注意自己内在的活力和突破的激情,意识到自己在滑雪、打 CS 枪战、玩电子游戏时那颗追求超越的心。这种超越的激情和勇气是大学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能在保守求稳中消磨了激情、消磨了生命活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展开,大学生所关注的稳定,往往是一种表象的、相对的稳定。大学生有没有应对变化的本领,有没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能不能在变化中去提升自己,能不能持续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点更为重要。有能力才有稳定。当一名大学生锤炼成有丰富经验、精湛技能的职业人,他将从忠于企业转化为忠于职业,从企业人转化为社会人,而这时,他的职业能力就创造了真正的职业稳定,稳定

10、也就掌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在美国,社会上基本不存在职业歧视问题,在管道工、钢铁工、大卡车司机等蓝领工作领域,有不少人是大学毕业生。即使是在与我们价值理念比较接近的日本和韩国,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也先于我国。日本大学生普遍没有精英意识,他们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当“普通劳动者”,而不是人人都当科学家;韩国的许多博士、硕士也都能理性地选择工作,甚至竞争银行柜员这样一些普通岗位。在他们看来,工作就是平台,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也要更加理性和务实,正确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只要是有社会价值的岗位都要去认真对待、努力争取,以求参与社会、实现自我、收获工作和生活的快乐。

11、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开发目录显示,近几年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提供面向大学生的岗位占总数的 90%以上。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更显活跃。大学生踏实地在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往往会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踏实的成长路线。开辟自我成才的就业空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沈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在深入开发传统就业岗位的同时,创新就业理念,提出了灵活就业的新形式,出台了鼓励灵活就业的新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出了新路子,为大学生自我成才开辟了新空间。今年沈阳市推出的畅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大渠道中,第六个渠道就是灵活就业,提出对从事家政服务、健身教练、婚礼策划、婚庆司仪

12、、乐器调音、自由撰稿人、装潢设计、网络服务、球类陪练、法律服务等岗位,并以个体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有志从事灵活就业岗位的大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扫清了发展障碍。灵活就业具有技能要求突出、自主性强、就业成本低、工作时间灵活、创意价值明显、发展空间巨大等特点,比较适合 80 后大学生的成长选择。希望大学生能够充分关注灵活就业这个新领域,积极作出新尝试,走出一条自我成才的新途径。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价值取向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

13、基层的发展也在呼唤着大学生加盟,那里正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体现价值、增长才干、报效国家的梦想舞台。“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会走得更远”。建议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清形势、把握机遇,认真投身于基层岗位,以扎实的作为去积蓄成长的力量。在当前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影响的复杂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不当影响,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包括媒体、高校、企业、家庭,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新的就业观。特别是政府,要大力倡导劳动光荣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明确在就业问题上,只有岗位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从政策上尽量减少分配上的差距,使不同岗位的劳动都能体现出从业者的价值,从利益分配上

14、消除就业的等级差别。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转变观念,开拓视野,以理性、务实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会发现,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二二. .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方向1. (1)自我、性格(2)职业技能2. 确定职业目标具体行业,岗位,地域毕业很多年后,许多人可能都会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在某个行业暂露头角,小有成就,但有的同学至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前者瞄准方向,朝着一个方向跑了 100M,而后者没有方向,向东西南北各跑了 25M,加一起也跑了 100M,但前者因为是朝着一个方向跑的,他已经距离起点 100M 了,后者同样跑了100

15、M 但因为是像东南西北各跑了 25M,所以依然还在原来的那个起点!简单的说,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要选好方向,始终不渝的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样你会比别人更加快的到达终点!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就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1、what are you?2、What you want?3、What can you do?4、What can support you?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

16、划。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兴趣、性格、能力,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介绍自我认知的方法:一、 人才测评法所谓人才测评法,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通过人机测评、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等技术,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内在动机、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才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才用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人、岗匹配),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 二、 360 度评估法360 度评估法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通过评估反馈,可以获得来自多层面人员对受评者素质、能力等评估意见,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受评者个人特质、优缺点等信息,作为受评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的参考。三、 橱窗分析法橱窗分析法也是进行自我认知的一种常用方法。所谓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