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79269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张雪雁王彦内容提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必须重新认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含义, 积极寻找多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有 制实现形式,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关 键 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既是我国生产力 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之一。 但是,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公有制经济主 体地位, 必

2、须冲破传统观念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理解, 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 含义, 以及现阶段发展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和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关系等问题, 以推 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全 面发展。大生产发展相适应的, 既体现社会公有, 又体现联合体共同占有, 也要体现劳动者个人占有生 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制。 公有制并非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和目的。 对公有制经济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所有制形式的国有经济 和集体经济, 更不能理解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投资来源的多元化,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使所有制形 式发展很快, 而且公有制经济在

3、混合所有制经 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有的已占控制地位。 因 此, 现在的公有制经济, 应当包含混合所有制经 济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1 要从数量上更要从质量上来理解公有 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能否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据优势 地位, 是衡量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之一。 如果公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不占优势,而与其他经济成分所占份量大致相同, 它们往 前发展, 那就随时都有喧宾夺主, 使公有制经济 失去主体地位的危险。 所谓 “优势” 首先是数量 概念。 按照人们对数量优势的通常理解, 只要是 在总数中占 50% 以上, 就表明了这个数在量上 占有优势。 而我国目前无论以什么指

4、标为衡量 标 准, 公 有 经 济 均 占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80% 以一、 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 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等方面。 据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 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1 要从公有制的含义来理解公有制经济 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本质含义是共同占有制, 是以自 由人联合的共同占有为基点, 逐步向社会共同 占有制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是和社会化 18 上, 即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但如果片面追求公有制成分的高比例, 而忽视其质量, 这样的公有制 数量

5、越多, 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作用就越大, 给国家背上的包袱也就越重。 因此量与质比较, 质 量是第一位。 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 公有资 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当代经济的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上, 所以公有制经济应加速技术进步, 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企业规模, 抓好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 产业, 不断用新的技术、 新的材料、 新的能源和 新的劳动手段装备和支持公有制经济各部门, 推动社会全面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者的政治素 质和文化技术水平, 以不断提高整个公有经济 的优势。31 要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国 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来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 体地位

6、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 位的关键。 在公有制经济中, 国有经济是主力 军, 在国家安全、 邮电、 铁路、 航空等关系国计民 生, 涉及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部门和领域, 影响 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 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则可以通过资 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以加强重点, 提高国有资产 的整体素质。 但是, 这种主导作用的实现, 也并 不在于他在国民经济总体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 以及是否由国家经营庞大的国有资产, 而在 于它能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能否在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要

7、产业如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 支柱产 业和先导产业中占统治地位, 能否最大限度地 提高自身的效率和效益, 以及能否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它的先进生产关系的经济 实力和技术领先等优势。 实现了上述这些要求 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其主导作用和 支配地位也仍然存在。41 要从国民经济总体来理解公有制经济 的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就全国经济整体而言的, 并不是说每一个经济领域、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公有制都必须占主体地位。 我国经 济发展极不平衡, 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仍大量存在, 某些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尽可以解放思 想, 放开手脚, 不要限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 而是要求根据

8、不同经济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实际 状况来确定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 从全国经 济总体上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巩固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本身必须要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断发展和壮 大自己。 而传统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 这样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势必 处于不利地位, 其主体地位也将被动摇和削弱。 所以必须努力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 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 大。11 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利于巩固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进入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

9、 我国国有工业经济平均每年以 6. 9% 的速度递增, 集体工业经 济的递增速度也仅为 21. 4% , 而与此同时城乡 个体工业经济和其他类型的非公有制工业经济 平均每年分别以 89. 5% 和 48% 的速度递增。 目 前, 全国约有 7. 6% 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 停产半停产状态, 涉及职工约 750 万人, 有近2000 万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公有制经济的 总体发展速度慢于非公有制经济, 原因是多方 面 的, 但主要是原经济体制追求 “一大二公三 纯” 的所有制模式, 使公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以, 如果不 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其主体地位势必受

10、到 威胁, 而我们 “不论怎样开放, 公有制经济始终 还是主体”1 , 这是不可动摇的。 保持公有制经 济的主体地位, 只能通过解决公有制经济自身 的问题的途径, 而不能通过抑制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方式。 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对 19 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必要补充, 它在解决资金不足和就业问题等方 面, 有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无法替代的作用。 所以必须加快公有制经济的改革, 以实现适应市 场经济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组织形式, 进一步 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1 实行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我国生产 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公有制形式, 只能以生 产力为

11、标准。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这个基本原理为依据的。 我国的社 会主义不是来自充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 是脱胎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国三十多年来, 国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 的发展, 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并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做为现代化生产 力的那部分, 它也并不是朝着大规模集中统一 的单一方向发展, 而是出现了大型化、 小型化、集中化和分散化的多种趋势。 所以作为和生产 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公有制程度不是越大越 公越好, 拔苗助长式地发展公有制不仅会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 也会伤害公有制本身, 动摇其主 体地位。 所有制和所有制实

12、现形式, 一个是实质、 基础, 一个是实现形式、 表现形式, 同一所有 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生产力 水平多层次、 多样化决定了公有制的多层次、 多 样化。 在公有制形式上,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 不 同行业、 乃至不同企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实行不同程度的公有制。 各种公有制形式蓬勃发展, 生机勃勃, 共同构成统一的公有制整体, 使公有 制经济主体地位愈加牢固。31 努力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有效 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 深化所有制改革是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巩固社会主义 基础, 牢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切符合 “三个 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

13、为 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我 们曾实行过国有国营、 承包制、 租赁制等, 从现 阶段看, 股份制、 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都可以成 20 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是社会化 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私有制或公有制。 实行股份制的企业的 性质, 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 由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经济的主 体, 可以通过公有资本的参入, 有效地控制股份 制企业的经营方向, 实际上是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如 果说股份制是资本的联合, 那么合作制实质是

14、 劳动的联合, 它是适应于农业生产经营、 城市住 宅消费等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 式。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为一体的新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应当积极支 持和鼓励其发展。三、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 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只有在 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才能保持中 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也只有在坚持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前提下, 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制度适应当前生产力的 发展状况,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活起来、 迅速发展 起来, 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认识 与处理公有制

15、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11 既要充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对我国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又要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地位 目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容纳就业人口七 八千万人, 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 10% 还多; 个 体私营经济年纳税五六百亿元; 三资企业纳税三四百亿元; 1978 年至 1995 年我国累计实际 利用外资 2291. 3 亿美元,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377 亿美元, 对缓解我国资金短缺问题发挥了 积极作用。 可见,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企 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 的、 有益的补充, 应该大胆放手地充分发挥他们 的积极作用, 使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活跃因素。 然

16、而,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 有益的补充, 它们的一切活动,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 社会主义经济, 当好主体的配角, 不能主次颠倒。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 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根 本原则, 而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否则就会背离社 会主义方向, 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损害全 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公有制为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 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们就是 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2 。21 既要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又要平等竞 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 济是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的, 其发展是不可分 的。 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提供了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生产条件和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