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7915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3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5)大学生社会实践(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生成长百卷读本废品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经过 4 年的含辛茹苦,湖北省浠水县青年农民张双克在武汉一家个体废 品站边打工边攻读,终于圆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学梦”。7月下旬,他顺利 通过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贸易法专业 9 3 成教班的全部结业考试, 获得了大 专毕业证书。一、家境贫寒 求学路艰 今年 2 4 岁的张双克,出生在一个贫寒而不幸的家庭。他不满两岁时,母 亲就病逝了,父亲有一只眼睛先天性失明,他和哥、姐 3 人自幼就备尝了生 活的艰辛。 还不到上学的年龄,他就帮父亲下地干农活,上山挖药材、砍柴禾,每 次将换来的几角钱积攒下来交学费读书。上初中的学费,就是他一个暑假每 天上山砍柴换来的。初中

2、三年,他学习用功,成绩优异。哪知中考前夕,他 朝夕相伴的姐姐在池塘洗菜时落水溺死。他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抱着姐姐冰 冷的尸体嚎啕大哭那一年,他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以勤奋来回答命运的挑战。每天天没亮, 他就起床在教室里点煤油灯攻英语,晚上下自习后继续挑灯夜战。他的学习 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前列。 高一快结束时, 他向父亲要 1 5 元线, 想订一本 现 代中学生高中版。“家里买油盐的钱都没有了!”父亲向他发出无奈的叹 息。望着父亲那瘦弱的身躯和粗糙的手,他心里一阵酸楚。念完高一后他被 迫退学了。 在家里,他白天帮父亲耕田种地,夜里看书学习,家里的日子依旧过得 紧巴巴的

3、。 他决心去闯一闯山外的世界。1 9 9 2 年 4 月 2 8 日,他带着冒雨借来的 5 0 元钱,只身来到陌生的武汉市。二、打工艰辛不忘自学 初到武汉,举目无亲。口袋里只剩 2 0 元,还有 5 本书,全是高一辍学时 的课本。 他在街上到处走,希望找到一份活干。饿了,就买一角五分钱一个的硬 烧饼啃;渴了,就扭开自来水笼头喝生水;累了,就找个人少的地方躺一躺。 跑了两天后他发现:自己既没有武汉市户口,又没有高学历,身材还比较矮 小,要在武汉找一份工作实在困难。而兜里的钱已所剩无几了,他感到生存 的威胁迫在眉睫。 总不能饿死吧!无奈之中,他只身加入了拾垃圾者的行列。一个叫涂道 玉的废品回收站老

4、板看他年纪轻轻,穿着破旧,就问起他的来历,随后同情 地将他留下来打工。 废品站里的活儿可不轻。每天,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废旧书报等着他分类 整理,然后捆成捆,打包装车。一天下来,他浑身没有一处不酸痛,一躺到 用黄纸板铺的床上,动都不想动了。第二天,他还要照常早起,做饭、打水、 扫地、洗衣服,干各种杂务。农忙季节,他还要帮家在郊县农村的老板割谷 插秧。 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学习,只要有空,他就从废旧书报里找书看。废纸堆旁,黄纸板上,路灯下,都成了他读书的好地方。周恩来传、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以及列宁、鲁迅的著作等等,这些从旧书堆里捡出来的书使 他爱不释手,看后还认真作笔记,写心得。周恩来传增强了他战胜逆

5、境、 迎难而上的信念,他在笔记中写道:“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人生的真谛,使 我突然清醒起来,不断地反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应该做些什么?这 样的书是不可能过时的。” 光看旧书不够,他还从每月 8 0 元工资里挤出 2 0 元左右买书。在劳动间 隙,武汉的几家大书店他几乎都跑遍了,连 2 6 0 元一套的中国审判实务大 辞典、1 6 0 元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他也舍得买。 4 年下来,他将自己打工收入的一半近 5 0 0 0 元花在了买书上,共读 了上千本书,仅笔记就做了厚厚的 4 0 多本。今年他被推荐参加武汉 读书之 星的评选。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废品站老板深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特意在废品

6、 站里临时搭了个小阁楼供他自学。这间 8 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几乎被书桌、书 架、卧床三大件占满了,桌上、床上、书架上到处摆满了书,文学的、政治 的、法律的、英语的,种类繁多,都码得整整齐齐。四壁上,贴着记有各种 复习题的白纸,学习计划表及“勤奋”、“拼搏”等大幅字画三、梦圆武大奋斗不息 张双亮并不满足于在废品站里的自学,他渴望跨入高等学府的知识殿堂 接受洗礼。 1 9 9 3 年 9 月,他赶到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成教学院,表达了自己求学的 愿望,因为不是应庙高中毕业生,还没说完就被断然拒绝了。他没有气馁, 不久又到武大,诉说自己的身世处境直到第三次,他火热的求知欲终于 感动了成教学院的领导,他们

7、破例接纳了这位风尘仆仆的学子。接过录取通 知书的那一刻,张双亮眼中涌出了激动的泪花。 第一年他在武大住读,只在星期六、垦期天回废品站干活。他自知基础 比别人差,每天早晨 5点就起床,参加锻炼,5点半开始到宿舍楼顶上大声 朗读法律条文理论,到教室预习、上课、整理笔记、看法律资料、上自习。 除了吃饭、睡觉外,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 他在学校租住的小宿舍里,贴满了记有法律名词解释、案例分析、论述 题的白纸。较难记的论述题,他还用粉笔写在水泥地上或门上,随看随记。 1年后,因学费困难不住读了,他上完课后就急匆匆赶回废品站干活, 晚上再抓紧时间补习功课。武汉的夏夜酷暑逼人,他住的小阁楼更

8、是如同蒸 笼,黑蚊成群。为了免遭蚊咬,他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扎紧裤脚看书,每次 不到半小时就全身如同雨淋,他咬着牙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天夜里,又 困又累的双亮刚背完几道论述题,又拿起书看,突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从 床上一头栽下来,额间上摔得鲜血直流,至今留有一个疤。 有时打包到深夜,第二天又有课,他怕睡过头就干脆不睡觉,踩着自行 车从几十里外过江赶到学校。到达时,武大校园还沉睡在梦乡中,他就是在 晨曦微露时在林子里摊开书本 在武大成教班的 3 年里,他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没有钱交课本费就向 同学借课本抄;没有钱乘车回汉口,就从武大步行数十公里回去;甚至有时 没有钱吃饭,就喝开水充饥严冬过去后是

9、春天。今年 7 月,他终于完成了大学学业。虽然只是大专 文凭,但他说:“学到的知识是无价的。而且,这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的,是用劳动和血汗换来的!”村里来了大学生农家的孩子考大学曾经被形象地称为“跳农门”,意谓可以改变自己农 民的命运了。如今,在上海市南江县周浦镇,却有 5 位农家大学生重新回到 农村他们是周浦镇为培养年轻干部推出的新举措之一。 去年 9 月,大学生钱学军、赵龙安、俞佩华、王健红、邹月华离开了原 在的周浦镇农业公司,在镇党委的安排与关心下,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分别 到 5 个村去“挂职锻炼”。 1年时间到了,这 5位大学生在村里到底有没有用武之地,有没有找到 自己的位置,周浦

10、镇党委的良苦用心可有所得,上海的农村到底需不需要大 学生,需要怎样的大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特地到周浦镇采访了镇 党委领导、村支部领导以及 5 位大学生本人,收获很多,也给人以很多启示。一、镇党委领导进大学生 周浦镇近几年依托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和浦东开发、开放的东风,经济发 展势头良好。这一切对镇、村一级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经验 型、实践型的农村干部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尤其是村 一级的干部,普遍存在着年龄大、学历低,青黄不接的状况。为此,周浦镇 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引进大学生来改善和充实村一级的干部机构。 周浦镇党委副书记张水龙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

11、决定选择这 5位大学生深入到村里去锻炼,希望能通过几年的基层锻炼,有几个脱颖而 出,成为镇、村干部的接班人。1年多时间看来,这 5个大学生确实在各个 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两人还写了入党申请书。作为村这样的一个基层机 构,与企业、事业单位不一样,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如果能把自己沉 进村里,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这一点他们现在也很有体会。我们提 供机会与舞台,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9 月,正值全镇村组班子调整。作为对 1 年挂职锻 炼成效的检验,镇党委大胆地把 5 名大学生放到村班子候选人中,结果,大 学生们全落选了;虽说是落选。但他们票数都不低,钱学军的票数仅差

12、2 票 就能当选。选举时,不少村民提出,现在时代进步了,村里需要大学生来当 村主任,带来一些新的观念、思路、信息。也有村民指出,现在村里发展经 济,更需要大学生来“施展拳脚”,大学生到村里是有用武之地的。 这一次选举,也给镇党委带来不少信息与思索。当初大学生到村里,为 慎重起见,说是“挂职锻炼”,实际是在探索走一条培养村干部的新路子。 现在反馈表明,村里是需要大学生的,大学生在村里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 镇党委决定对这 5 名大学生跟踪培养,同时考虑派出第二批、第三批大学生 到村里去。 镇党委几位领导松了一口气:“第一炮打响了。”二、村支部领导用大学生 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次大学生去的

13、5 个村子都是周浦经济发展 快、村领导班子力量强的先进村。 大学生的到来,村干部们都表示很欢迎,但又有些担心,担心大学生不 适应新的环境,或者是好高鹜远,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来。尤其是作为镇里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任务,做不好还不如不做,这是初始许多村干部的担 心。 但是,大学生们以自己的言行做出了回答。 大学生钱学军所在的里仁村党支部书记冯明玉对小钱是“放心、称心、 又高兴”。冯明玉 4 0 岁出头,在村班子里是最年轻的,对后继无人的问题他 也是不无担心。小钱也是谦虚好学,进步很快。去年村里的征地劳力安置工 作,他主动承担,一家一户地跑,宣传政策,解释法规,耐心而细致,顺利 地完成了任务。现在,

14、村里成立了一家实业公司,小钱也跟着冯明玉开始涉 足“商海”,劲头十足。冯明玉讲:“村班子 7 个人,小钱是第 8 个,我们 开会都叫上他,听听他的意见。”现在,小钱在村里也是如鱼得水,和大伙 关系都簋好。轮到他值班,村干部们会叫他到家里来,吃点心、吃馄饨,关 切之至。大家现在都担心,刚一熟悉,小钱就走了,于是就开玩笑说给他在 村里找个对象“留”他下来。 赵龙安到了横桥村挂职锻炼。村支书钱桂芳是优秀党员,市三八红旗手, 很器重小赵,说他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小赵人灵活、聪明,善于学习 别人的长处。去年 9 月底,村里农民造房测量地皮,小赵积极参与,吃得起 苦,为人随和,一下子和村干部们打成了一

15、片。村干部们的辛苦,小赵也有 了深刻的体会,他很敬佩村干部们吃苦耐劳,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今年, 他写了入党申请书,钱桂芳高兴地做了他的入党联系人。 横桥村村委会副主任康德林说出许多村干部的心里话:“我们都很欢迎 大学生,但是希望是像小钱这样朴素、实干,对农村有感情的大学生。”三、大学生谈“大学生” 赵龙安 1 9 9 1 年从上海农业学院农业机械专业毕业后,分在农业公司。天 天一杯茶,一张报,日子久了,难免觉得心里空空的。钱学军在农业公司搞 植保,除了农忙季节,其余时间也是晃来晃去。两个人有时候在一起聊天, 都觉得怅然若失。 5 名大学生作为后备干部下到村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 “既 是机遇,

16、又是挑战”。战胜了挑战,无疑就抓住了机遇。 虽然 5 名大学生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到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真正 体会到村干部们的甘苦。 王建红刚到牛桥时,正碰上村里人口握样调查。白天不少村民家里没人, 只能晚上去,小王就和另一个村干部骑着自行车,一家家跑。村里近 9 0 户人 家分布比较散,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到家。她说:“从前老听人讲,村干 部如何如何,现在接触下来,绝大多数村干部都是为村民着想,工作很负责, 很认真。”现在,2 4 岁的小王已经是村里的专职妇女主任了。 俞佩华到了周南村,也以能吃苦、实干为村领导所称道。7至 9月份正 是植保期,她跟着村干部们早上 4 点多就起来干活,不喊一声苦。现在,村 里写写弄弄的任务也全交给她了。镇组织委员陈燕有一次看到周南村交上来 的一份材料,条理清晰,文字漂亮,与以前不一样,一问,才知道是小俞写 的,不由得感叹一句:“到底是大学生。” 赵龙安对记者讲: “如果一毕业就到村里, 那就可以帮村里多干些事了。 ” 记者问他:“你一毕业就到村里,当时就愿意吗?”他笑了。 有一次村里很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