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800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 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 4、但当涉猎 涉猎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7、卿

2、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

3、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3、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 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

4、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ng ) 涉猎(sh ) 孰(sh ) 遂( su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

5、、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 ) A

6、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八、问

7、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复习复习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1 1、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著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的是的政治家、史学家。著名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乐于助人,冷静沉着,聪明的性格特他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乐于助人,冷静沉着,聪明的性格特征。征。

8、2 2、题目解说:、题目解说:(1 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劝学:鼓励学习(2 2)本文选自)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是司马光主持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136262 年间的史事。年间的史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料,它是继史记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

9、一样: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3 3、作品理解:、作品理解:(1 1)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 2)结构:孙权劝学)结构:孙权劝学吕蒙治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鲁肃叹学侧鲁肃叹学(鲁肃叹

10、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3 3)写作特点:对话揭示人物性格)写作特点:对话揭示人物性格4 4、作品启示(与、作品启示(与伤仲永伤仲永一文比较阅读):一文比较阅读):(1 1)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后,经孙权劝说“乃乃始就学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伤仲永写出了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不使学”而而“泯然众人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

11、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重要性。(2 2)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伤仲永叙议叙议结合,借事说理。结合,借事说理。5 5、句子品味:、句子品味:(1 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学”的必要性;的必要性;(2 2)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学学”的可能性;的可能性;(3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因因“学学”而使才略有

12、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4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容时间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二、文段阅读二、文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复吴下阿蒙!”蒙曰: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1、填空、填空孙权劝学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