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188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摘要摘要:新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次之;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甜菜为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棉花和瓜果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地老虎是世界性的重要地下害虫,其主要特点为危害广、食性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以地下害虫地老虎为论述点,主要介绍了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危害,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农业、林业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地老虎;种类;形态;危害;防治引言

2、引言:地下害虫一般指的是为害期在土壤中生活的害虫,而且危害作物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根茎部,比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也就是说在各种栽培作物中都可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1】。我国已知地下害虫达 320 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 8 目 32 科,我区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蚜、根蛆、根象甲、根叶甲、蟋蟀、白蚁等 10 多类,在我区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四类为主,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是地下害虫中常发性,灾害性类群。1. 地老虎的种类与危害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粉翅蛾的幼虫。雌蛾在九月初产卵。通常把卵产在庄稼残梗上。数周后,幼虫出世,饥不

3、择食,此时地里任何庄稼都会被吞吃尽净。天气变冷后,幼虫钻入地里过冬。开春的时候,长大的幼虫专吃刚种下的幼苗。它们晚上爬出来,把幼苗咬断,白天钻回地里休息。早晨如果仔细检查受伤幼苗附近的地面,会发现一个小洞,洞边有一堆小泥珠子。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1.1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2逮剪、仞根虫等,是新疆主要的地老虎种类。1.

4、1.1 分布与危害小地老虎是地老虎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种类【2】,其食性杂,可取食棉花、瓜类、豆类、禾谷类、麻类、甜菜、烟草等多种作物【3】。小地老虎主要危害作物幼苗,以剪断幼茎,取食嫩叶、幼茎为主,且能咬食种芽,危害果穗,取食茎块等。高龄幼虫剪苗率高,取食量大。近年来,小地老虎的危害常造成农作物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其产量【4】。因此,搞好农田小地老虎的防治,对保证农作物全苗、齐苗、匀苗、壮苗尤为重要。1.1.2 形态与生理特征卵:半球形,直径约 0.61mm,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隆起线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灰褐色。幼虫(末龄):体长 41-50mm,体稍扁,暗褐色。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的

5、皱纹和黑色小颗粒,背中央有 2 条淡褐色纵带。头部唇基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腹部 1-8 节背面有 4 个毛片,后方的 2 个较前方的 2 个要大 1 倍以上。腹部末节臀板有 2 条深褐色纵带。蛹:体长 18-24mm,暗褐色。腹部第 4-7 节基部有圆形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端具臀棘 1 对。成虫:体长 18-24mm,翅展 42-54mm,深褐色,前翅暗褐色,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 2 个黑色剑状纹。在肾状纹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侧有 2 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 斑相对,易于识别。后翅灰色无斑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栉状(端半部为丝状)。1.1.3 生活史与

6、生活特性小地老虎的生活史在各省区因地势、地貌与气候不同而不同,1 年发生的代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在黑龙江 1 年发生 2 代,在北京 1 年发生 4 代,在我国南方各省一般 1 年发生 6-7 代【5】。成虫白天潜伏于杂草丛中、枯叶下、土隙间,夜晚活动,19:00-22:00 活动最盛,其活动与温度关系极大,气温 4-5即可见到,10以上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活动范围和数量就越大。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蜜、酒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表现强烈正趋化性。成虫补充营养后 3-4d 交配产卵,卵散产于杂草中或土块中,每头雌虫产卵 800-10003粒。幼虫共 6 龄,3 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或附近土缝内

7、,全天活动,但不易被发现,受害叶片呈小缺刻。3 龄后幼虫扩散为害,白天在 土下,夜间及阴天外出,把幼苗近地面处切断托人土中。3 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受惊吓即蜷缩成环【6】。如遇食料不足,则迁移扩散为害,老熟虫大多数迁移到田埂、天边、杂草附近,钻入干燥松土中筑土室化蛹。根据生产观察,第一代幼虫数量最多,危害最大,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时期。小地老虎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气温的变化而不同。在幼虫期,6 龄幼虫历期最长;各虫态在相同温度下,蛹的历期最长;除成虫外,在同一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日均温 20时,卵、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 5-6d、30-34d 和 18-22d,完成

8、1 个世代需要 53-62d,雌蛾寿命 20-25d,雄蛾寿命 10-15d,产卵前期 4-6d【7】。1.2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tiller)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北方,在南方也有少量发生。在新疆棉区分布面积较广。黄地老虎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棉花、甜菜、高粱、秋白菜和水稻等多种作物【8】。1.2.1 分布与危害 分布广,新疆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特点为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食性广,寄主种类多,达 15 科 100 多种,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瓜,菜,马铃薯,甜

9、菜,苜蓿等作物 。1.2.2 形态与生理特征 卵:扁圆形,高 0.5mm,宽 0.7mm,为乳白黄褐灰黑色。中不有纵脊38-41 根。幼虫:40-50mm,灰褐色,体表光滑,有分布均匀的微小颗粒,成不规则的多角形。蛹:16-19mm,红褐色。腹背 4 节中央有稀少刻点,5-7 节各前缘密被细小刻点 9-10 排。腹部末端稍延长着生臂棘 1 对。成虫:体长 1419mm,翅展 3243mm,灰褐至黄褐色。额部具钝锥形突起,中央有一凹陷。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纹、环纹和剑纹明显,且围有黑褐色细边,其余部分为黄褐色;后4翅灰白色,半透明。卵扁圆形,底平,黄白色,具

10、 40 多条波状弯曲纵脊,其中约有 15 条达到精孔区,横脊 15 条以下,组成网状花纹。幼虫体长 3345mm,头部黄褐色,体淡黄褐色,体表颗粒不明显,体多皱纹而淡,臀板上有两块黄褐色大斑,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腹部各节背面毛片,后两个比前两个稍大。蛹体长 1619mm,红褐色。第 57 腹节背面有很密的小刻点 910排,腹末生粗刺一对。黄地老虎在南疆每年发生 34 代,北疆发生 23 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每年 10 月中下旬,幼虫大量迁移到田埂并开始越冬,11 月上中旬为越冬入蛰盛期,在土壤中越冬深度一般 217cm,其中在 710cm 处越冬数量大。可在冬小麦、甜菜、棉花、玉米、苜

11、蓿等作物田埂上发现越冬幼虫,其在冬麦和冬白菜的密度最大,越冬代幼虫化蛹期为 3 月中下旬【9】。产卵期 510d,每头雄虫产卵 1000 粒左右。卵一般散产在湿润的土表,土块,枯须跟上以及植物的幼笛,叶片上。产卵的植物种类很多,尤以茼麻上最多,其他如灰黎,旋花,白菜,萝卜,玉米,小麦,棉花等。幼虫一般 6 个龄期一般 1525d。1.3 其他地老虎1.3.1 显坟地老虎1 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杂草下,土表或土缝中越冬。越冬卵于下年 4 月下旬上旬孵化。显纹地老虎主要危害胡麻,玉米,打瓜甜菜等春播作物。幼虫咬,幼笛,根茎,造成缺笛。1-2 龄幼虫先取杂食杂草,4 月下旬 3-4 龄幼虫入农田,危害

12、胡麻,玉米,打瓜,甜菜等春播作物。甜菜等春播作物。幼虫期平均 47d,5 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6 月上旬田间开始成虫,中旬达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并不立即产卵,多集中在灰黎等杂草下蛰伏越夏。9 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补充营养。10月初成虫交尾产卵,以卵越冬。1.3.2 冬麦地老虎冬麦,显坟地老虎国内只分布于新疆。冬麦地老虎主要为冬麦,幼虫吞食小麦叶片和嫩茎,使麦笛仅残存一根枯黄而光秃的短茎,严重者,最后枯死。1 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冬麦地越冬。来年冬麦反青,幼虫开始吞食5叶片和嫩茎,使麦笛仅残存一根枯黄而光秃的短茎,严重者,最后枯死。老熟幼虫于 4 月下旬大量集中在田埂上化蛹,5 月下旬羽

13、化,经过夏状于秋季产卵,幼虫孵化后即越冬。1.3.3 警坟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警坟地老虎主范围较黄地老虎窄。第 1 代幼虫一般生活于苜蓿地和黎科杂草之下,第 2 代幼虫主要集中在苜蓿,甜菜和马铃薯上为害。八字地老虎 1 年发生 2 代,以幼虫在底下越冬。一般发生数量少。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分布广,寄主种类多,常和黄地老虎混合发生,新疆很少。2. 地老虎的防治2.1 农业防治措施根据虫情,因地制宜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治。2.1.1 搞好农田基建 消灭虫源滋生地,平整土地深翻改土,消灭沟坎荒坡,植树种芽,消灭地下害虫滋生地,创造不利地下害虫发生的环境。 2.1.2 合

14、理轮作倒茬 地下害虫最喜食禾谷类和块茎、块根类大田作物,对芝麻、油菜、麻类等直根系作物不喜取食,因此合理轮作可以明显地减轻地下害虫为害。 2.1.3 深耕翻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生活在土壤表层的翻到深层,将生活在深层的翻到地面,暴晒、鸟雀吻食等一般可消灭蛴螬,金针虫 50%70%。 2.1.4 合理施肥 一定要施用腐熟的猪粪厩肥等有机农家肥,否则不腐熟的易招引金龟甲、蝼蛎等产卵,又取因腐蚀、熏莹作用起到一定希伤地下害虫的作用。 2.1.5 合理、适时灌水 春季和夏季作物生长期间适时灌溉,迫使生活在土表的地下害虫下潜成孔亡,可以减轻为害。水源较好的田块,在地老虎发生时,及时灌水灭虫 ,效果较佳

15、 。 2.2 物理防治措施2.2.1 减少虫源 根据小地老虎的发生特点,在各种农作物收获之后(或冬闲田),及时进行翻耕晒田,可大量杀死土中的幼虫和蛹;同时,做好田间清洁卫生,清除田边杂革,可有效地减少成虫产卵寄主和幼虫食料,还可减少部分卵和低6龄幼虫;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水旱轮作,或结合苗期灌水,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2.2.2 集中灭卵 用稻草或麦秆扎成草把,下加竹竿,插于田间引诱成虫产卵,每隔 5d 换 1 次,将草把集中烧毁以灭卵。2.2.3 人工捕捉幼虫 在高龄幼虫盛发期,每天早晨认真巡视田间,找刚出现的萎蔫苗、枯心苗,拨开萎蔫苗周围泥土,挖出小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处死。另可采用新鲜泡桐

16、叶、莴苣或烟叶,用水没泡后,于幼虫盛发期的傍晚放置于菜田内(约 750 片叶hm2),次日清晨翻开叶片,人工捕捉叶下小地老虎幼虫。也可采用鲜草或菜叶(400450kghm2),在菜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捉。2.2.4 黑光灯诱杀 大多数农业、林业害虫对 3300-4000 埃的紫外线光都有很大的趋光性。黑光灯就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放出波长 3600 埃的紫外线光来诱 杀害虫,其效果优于普通电灯和日光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科种【12】。2.3 化学防治抓住小地老虎 3 龄以前,最好是 2 龄始盛期至高峰期尚未入土为害的时期,在地面上进行药剂防治,此期幼虫抗药性差,用药效果最好。2.3.1 撒施毒土 用 50辛硫磷乳油(4.50kg/hm2)拌细砂土(749.63 kg/hm2),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并随即覆土,以防小地老虎为害植株。2.3.2 毒饵诱杀幼虫 将鲜嫩青草或菜叶(青菜除外)切碎,用 50辛硫磷0.1kg 兑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