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7153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发布者: 邵强文 发布时间: 2012-10-29 19:48:39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 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灵魂。新一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将语文的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 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 ”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 族文化智慧。 ”民族

2、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信赖于语文。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响博大精深。从诸子散文到 名篇经典,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文本解读到综合探究,甚至书法、对联、戏曲、民 俗等,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目前,传统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 经越来越淡漠了,相当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 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民族文化殿堂,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一、走近古

3、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经典,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流传千古之佳句不胜枚举。因 此,吸收经典营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是教学中的突破口之一。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 下对策:1、天天有积累: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 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2、周周有积淀: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 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3、月月有交流:我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如:古代哲理 诗词名句赏析 、 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 、 诗人风格漫谈 、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等;

4、 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班举行一次 古诗文竞赛活动,如:“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理解性墨写比赛、诗词短剧表 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4、学期有评价: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 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 ;每个学生 拥有一张“亲近古诗文”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 度)等。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有效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了学生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

5、方文明、思想 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 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传承经典蔚然成风。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 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 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境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

6、厚的文化氛围。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 望和兴趣。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 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 的精湛与美妙。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 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课文注释、引语、背景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

7、文化内涵。 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3、探索“导引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教学新模式。 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写作背景等导入新 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 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 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合作探究:引

8、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拓展迁移: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 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 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 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三、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

9、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 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2)开展考察活动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家乡相关资料:“古代神话 传说人物” 、 “成语故事” 、 “歇后语、谚语” 、 “历史人物事迹” 、 “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或网页张挂在学校“艺术长廊中”或校园网上,宣传自 己的家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需要留给学生什么?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给 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留下的应该是让学生把高尚的情操当作自己永远的追求,在他幼小 的心灵播下远大志向的种子,在他人生抉择的关头脑海中浮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对一个教师而言,这是很有价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