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5910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铁道岔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铁十六局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中铁十六局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无砟轨道工程无砟轨道工程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2010 年年 4 4 月月 1 1 日发布日发布 20102010 年年 4 4 月月 1 1 日实施日实施0目 录1 适用范围.1 2 作业准备.1 2.1 内业准备.1 2.2 外业准备.1 3 技术要求.1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2 4.1 混凝土底座施工程序.2 4.2. 混凝土底座工艺及流程.2 5.施工要求.2 5.1 施工准备.3 5.2 模板安装.35.3 混凝土拌制、运输.45. 4 混凝土浇注.45.5 混凝土养护、拆模.6

2、 6.劳动组织.6 7.材料要求.6 7.1 水泥.6 7.2 细骨料.7 7.3 粗骨料.7 7.4 粉煤灰、矿粉、填料.7 7.5 水.7 8.设备机具配置.7 9.质量控制及检验.8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91京沪高速铁路型板无砟轨道工程自流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三标段管区底座板自流平混凝土施工。2 指导目的在道岔板与找平层之间存在 18cm 厚的空隙,用灌浆混凝土对逐块道岔板填充。道岔板垫层灌浆能够符合质量要求的进行。3 作业准备3.1 内业准备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掌握底座板施工的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安全保

3、障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2 外业准备3.2.1 正式施工前,在一块平整的场地进行试灌,优化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积累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优化的解决方案,保证施工作业时顺利合格。3.2.2 混凝土垫层在自流平混凝土底座板施工前进行专门验收,已获得可灌浆的确认许可以及实验室所给自流平混凝土施工许可,合格后方可进行自流平混凝土底座施工。混凝土垫层平面位置、高程及平整度:平面位置的偏差不超过20mm;表面高程的偏差不超过10mm;平整度在 4m 长的范围内部不超过 10mm。 23.2.3 配备自流平混凝土材料的搅拌和运输设备(罐车) 。3.

4、2.4 用于浇筑的滑槽(斜坡长度为 150cm) 、吊斗等小型机具;带旋转喷嘴的高压水枪;铁锹、锤子等。4 技术要求4.1 底座板外形尺寸根据道岔板和混凝土垫块来确定,厚度为180mm,露出道岔板部分高出道岔板 15mm。4.2 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采用流动性好的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现场浇注。每拌制 50m3或每工作班不应少于 1 次(自密实混凝土每罐车至少在现场浇注前检验 1 次)4.3 底座混凝土除应具有 C40 混凝土的强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还应考虑轨道结构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T2 碳化环境)。并进行相关的扩张度及泌水率测试。5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

5、混凝土底座施工程序5.1.1 混凝土底座施工顺序自流平混凝土施工顺序为每副道岔逐个推进。5.1.2 混凝土底座模板管理自流平混凝土施工根据连续作业,循环利用模板的原则,配置模板。保证灌浆期间道岔板的位置和模板位置合适并固定,避免灌浆过程中模板发生位移。5.1.3 混凝土底座的物流组织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上线马道和线上通道做为物流通道。35.2. 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及流程合格 不合格6.施工要求6.1 施工准备6.1.1 计算所需要自流平混凝土方量。 (以下 ZZX-2 为例)去垫块后按高 18cm(m3)差值加高过后(m3)按混凝土高 20cm 计算(m3)1#1.42 1.56 1.72 2#2.92 3.15 3.49 3#3.06 3.33 3.68 4#3.05 3.32 3.68 5#3.08 3.36 3.72 6#3.22 3.50 3.87 7#3.38 3.66 4.05 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