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5747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上)语文(上)语文题号一地三四总分评卷人得分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书写(一、书写(3 分)分)抄写下面的语句,要求书写整洁美观。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二、语言积累与运用(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剽悍 (pio hn) 萦回 (yn) B 针鼹 (yn) 蛰伏 (zh)C 翌日 (y) 蹇劣 (jin) D 隽逸 (jn) 威慑(s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局促 络驿不绝 B 颠簸 别具匠心C 滂沱 相题并论

2、 D 诅丧 鞭长莫急3、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2 分)A 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中畅游了。B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C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D 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4、按照课文默写。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采菊东篱下, 。 (饮酒 )天街小雨润如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山随平野尽, 。 (渡荆门送别 ) ,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3、恨别鸟惊心。 (春望 ) ,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爱莲说 )5、根据规定的情景,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要求套用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例句: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造句:上午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就愈来愈热闹。 三、阅读三、阅读 (47 分)分)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一)(14 分)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

4、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1、 文段从哪几个方面对石榴进行描写?(3

5、分)答:2、 文中的“梅柳之长” “梅柳之短”分别是什么?(2 分)答:3、 “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中的“那”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 分)答:4、 “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这里的“演艺”是指石榴生长过程中的什么变化? (3 分)答:5、从作者描写石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3 分)答:(二)(10 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处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

6、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邱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 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

7、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 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 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鲤 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选文中括号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2 分)A 布局 层次 映衬B 布局 映衬 层次 C 映衬 布局 层次D 层次 布局 映衬 7、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 分)答:8、第二段是从哪个角度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 (2 分)9、从全文的结构看,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 (2 分)1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8、的一项是( ) (2 分)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 “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 “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这两段文字以平实为主。D “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点。(三)(三) (13 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9、,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1、第一段文字,口技艺人模拟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2 分)答:12、在原文上用“”给第一段划分两个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 (4 分)答:13、描写各种声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 分)14、第二段是全文结尾,再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3 分)15、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能?(2 分)答:(四)人类与技术环境(四)人类与技术环境(10 分)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

10、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 15 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 2.5 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 5000 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

11、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 140 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16、文中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变革 发展 演变 B 变革 演变 发展C 发展 变革 演变 D 演变 变革 发展17、本文通过 和人脑的比

12、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 (2 分)18、从第三段内容看,科学界的有识之士肯定的是 否定的是 。 (3 分)19、下面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3 分)A 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B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C 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D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四、作文(四、作文(50 分)分)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

13、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2005 年上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参考答案一、 (略)二、1A 2、B 3、D 4、悠然见南山 草色遥看近却无 潮平两岸阔 皎皎河汉女 江入大荒流 忽如一夜春风来 感时花溅泪 明月别枝惊鹊 水不在深 濯清涟而不妖 5、开始开关课桌的声音此起彼伏,转眼间脚步声、说笑声从各处传来,不久群摩肩接踵,人声喧哗,最后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三、 (一)1、作者从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几方面对石榴进行了描写。2、 “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是指枯瘠,柔媚。3、 “那”指代石榴的花。因为“石榴花”与“心脏”两者在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有相似之处。4、这里的“演艺”是指石榴的花

14、到果实的变化过程。5、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之情。(二)6B 7、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8、从假山池沼的配合这个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9、总分关系 10、C(三)11、表演者模拟了一个从起火到救火的声响场景。12、第一层到“无所不有” ,写表演者出色的表现。第二层到结束,写宾客听口技的感受和表现。13、按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内到外的顺序来写的。14、照应开头,再点道具简单,反衬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本领。1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或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四)16、B 17、电子计算机 18、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19、D四、 (略)(衡阳市茶市中学 周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