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5419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广州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 2 0 1 0 广东经济37产业动向广州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调研情况2010 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 2008 年广州共有10.25 万个私营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74.16%,吸纳全市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0.38%,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分别比2004 年增长87.38%和94.39%,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民营企业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发展力量。从经济指标看,民营企业实现全年营业收入7543.03亿元,占全市的23.21%,所占份额超过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三者的总和。从资产的配备情况看,民营企业资产总计为6147.81亿元

2、,仅占全市的10.08%,比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低26.31个百分点,以较少的资产配备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已成为民营企业的鲜明特色。但总体来看,民营企业依然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产能的主要集中地,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数量明显偏多, “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迫切。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广州市10 区2 市的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调查问卷发放600 份,用于分析的问卷共157份,问卷回收率26.17%,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无效问卷1份,问卷有效率达99.36%。推动广州民营企业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编者按:2

3、010年 7-9月期间,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了联合调研小组,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工商联的 助推作用,推动广州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对各区县及会员企业开展了广泛调研。调研小 组走访了 9个区县工商联,组织召开了 9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广泛收集企业家和行业商会的意见与建议; 分别在广州市 9区和 2县级市发放了 600份调查问卷。现将调研的情况与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处理,为相关 领导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推动广州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G U A N G D O N G E C O N O M Y 1 2 / 2 0 1 038(一)在被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虽多,

4、但规模偏小在被调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55.6%,权重最高,其次分别为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占21.1%、7.0%,而上市公司仅仅占0.7%。广州市民企上市公司的比重如此之小,说明广州市民企数量虽多,但缺乏强手,86.9% 的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 亿元以下,年销售额1 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3.1%,其中,年销售额10亿以上的企业仅两家, 占1.4%。 与广州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详见图1。图1 企业规模( 年销售额)图2 当前妨碍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困难图3 有人认为,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时遇到了“玻璃门” (即政策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但实际进入时却很困难) ,您

5、认为当前“玻璃门”现象严重吗?(二) 当前妨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困难是 “市场风险太大”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当前妨碍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困难是“市场风险太大” 、 “资金投入过大” 、 “缺乏高端人才” ,分别占49.0%、44.4%、 42.5%,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选择“企业家自身难以适应”的企业仅占9.2%, 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小的一项。 这说明制约大多数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是市场、资金和人才,详见图2。(三)税收、技术创新政策与创业扶持政策对实现转型升级比较重要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当前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比较重要的政策,选择“税收政策”的企业占60.0% ,位居榜首

6、,其次分别是“鼓励技术创新政策” 、 “创业扶持政策” ,分别占50.7%、49.3%,而末两项是“土地政策” 、 “ 境外投资政策” ,仅占14.0%、6.7%。这说明税收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政策与创业扶持政策等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比较重要。(四)人才、市场与技术创新是影响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三大因素有效样本中,关于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选择“人才引进”的企业占61.3% ,位居榜首,其次分别是 “市场开拓” 、 “技术创新” , 分别占59.3%、 57.3%,而末两项是“劳动关系” 、 “ 治理结构” ,占 34.0%、28.7%。这说明人才引进、市场开拓与技术创

7、新是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五)政策玻璃门现象比较严重有效样本中,被调查企业认为对政府在市场准入的制度制订、条件、程序设置等方面的公开情况不了解占 25.7%;认为虽然政策文件公开,但条件苛刻程序繁琐 53.3%;认为没有公开的占5.9%;认为完全公开的占15.1%。这说明政府在市场准入的制度制订、条件、程序设置等方面的公开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64.9%的企业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时遇到“玻璃门”现象“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 ,详见图 3。(六)行业协会、商会的凝聚力不容忽视关于 “您是否参加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的15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141份,缺失1

8、6份;位居榜首的选项是“参加” , 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占90.1 %;“不参加”仅占9.9%。这说明绝大数民营企业都能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的凝聚力不容忽视。1 2 / 2 0 1 0 广东经济39产业动向广州民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剖析(一)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且生命周期较短虽然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并且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在吸引就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经普数据显示,广州市平均每个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8.71个,人员规模仅是国有和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一成左右。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停业

9、关闭破产的企业中,私营企业有1.34万个,占民营企业总体的13.38%;国有经济企业有255 个,占国有总体的7.2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有 205 个,占港、澳、台商投资总体的4.67%;外商投资企业有156 个,占外资总体的4.74%。在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方面民营企业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另外,民营企业的寿命较短。从普查资料来看,停业关闭破产的民营企业中有67.67%生存期不足3年,有83.23%生存期不足5 年。(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广州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开发新产品能力不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研发投入应当占销

10、售收入的5%以上,低于3%就可能被市场淘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广州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较小,加上融资渠道还不畅顺,如遇上资金回收缓慢的情况,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生产周转。就广州民企而言,75以上的创新经费来自企业内部筹资,而贷款只有12,政府资金、合作伙伴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合计不到5。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是民营企业专利进步、特别是发明专利进步的重大制约因素。由于面临各种市场风险和技术保护风险,民营企业普遍存有不愿创新的心理。特别是在原始创新和发明专利方面,企业为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时间,却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企业人员因专利诉讼来回奔

11、波,花费精力、财力很多。即使胜诉,损失与获得的赔偿也不成正比,挫伤了企业申报专利、创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因此,民营企业中“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说法流传甚广。(三)市场准入是阻碍民企向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所碰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准入的问题, 而是在准入中及进入后所面临的各种障碍。比如:某从事宽带接入的民营企业,1999 年的时候就已经为某区政府建立了政府网、教育网、居委网;2009年区政府搬迁,线路改变,原本通过该企业自身改造的方案成本最低, 但最终被某国营电信公司以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不公平竞争的方式挤出局。 另有两个区生产节能灯具的企业反映, 其公司的新型

12、节能环保产品在政府部门招投标过程中, 无法与外企受到公平同等的待遇,又遭到山寨产品的低价威胁,不利于企业的市场扩展和经营壮大;还有民营企业进入一些特种行业,政策上原本也是支持进入的,但在实际的经营中,却被有关部门以各种明规则、潜规则所限制,举步惟艰。(四)不合理的税负,压抑着民企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1 税负水平偏高。 一是广州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GDP的增速。 以地方税种为例, 从 “财税分家” 的1999年开始, 广州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年均增幅达24.1%, 约为广州市同期GDP年均增幅的两倍。 二是与省内各城市相比,广州市的税负一直处于高位。据有关部门测算,2008年广州市的税负为32,

13、呈现一种基数高、税负高的现象。三是与国内一些副省级城市比较,广州市的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偏高。如2008年,广州的地区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约为8000亿元,国地税总收入约为2200亿元;同期杭州的地区生产总值4781.16亿元,国地税收入却只有953.15 亿元。2 税收征管不合理。 一是带任务的稽查事项多, 并引发提前预缴税款的现象。税管单位及工作人员在不能完成预定税款入库任务时,就要求效益好的企业提前认缴下一阶段的纳税款,并且是多缴不退。二是纳税环节的有关规定依据不足。如将交社保费用与纳税挂钩。按照税务的有关规范, 年销售额达80万元的企业可以成为一般纳税人,但在一些企业所在地区,

14、还要有5 个员工参加社保作为附加条件。另有许多企业反映,一些企业要从本区(市)迁出或注销,税务部门往往很长时间不来核查,导致不能及时出具完税证明,甚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潜规则” :在要求企业自查自补的名义下,企业自动缴纳一万到三万不等的税款,税务部门才出具完税证明。三是部分纳税环节不合理。如在所得税征管环节上,对个人收入,要以个人所交纳养老保险作凭证算工资收入,而不是以劳动合同为凭证。(五)金融创新不足成为民企融资难的资金瓶颈一是当前我国金融产业政策环境仍然十分严格,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广州在金融创新方面空间不大,国家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资本至今无法进入银行业,只能从事担保、典当行业,

15、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还十分稚嫩。尽管广州银行存款规模很大,但民间金融的活力还没有充分激活。二是银行信贷的不恰当收缩和不到位服务加大了矛盾。去年以来的宏观金融调控主要是为了控制银行信贷流向过热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仍然是银行机构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G U A N G D O N G E C O N O M Y 1 2 / 2 0 1 040中,受新增贷款计划、既定的经营战略以及项目贷款发放连续性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商业银行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存量、提高新增贷款条件、收缩基层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的做法较为普遍,人为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加。这就使本来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一些城市商业银行

16、、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受资金和资产负债比例治理的约束,进一步支持的能力受到抑制。尽管中心银行近几年发出过多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窗口指导文件,并制定了风险溢价的利率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六) 劳动法的片面性及执行中偏差,影响民企的转型发展在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最多的就是有关新劳动法实施两年来的诸多问题。国家自2008年1月推行新劳动法 ,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推行比较仓促,推行之际又适逢金融危机,而劳动法只是单方面考虑到了劳动者的权利,并没对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进行规范。因此, 劳动法实行两年多来,只要发生了劳动纠纷,无论企业主有理无理,都要承担责任。而基层执法者往往出于息事宁人的目的,多半是让企业主出钱摆平了事。而如此公平正义的缺失,滋长了无良之徒无理取闹的气焰,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政府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是选择性失明,以国有企业作为蓝本来作为普遍性来推行,但作为弱小的民营企业,没有享受到国有企业一样的政策及资源,也承担不了这沉重的负担。不少企业主都感到前景不明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