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青,黄河黄,一碗凉皮长又长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5317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青,黄河黄,一碗凉皮长又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青,黄河黄,一碗凉皮长又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青,黄河黄,一碗凉皮长又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AHE DAILY大河 深读A122014年8月7日责编 王建华 美编 曹恒丛 邮箱 河南1997年冬天, 29岁的张文利 开始弄门店。 “刚开始很难, 因为冬天开 业, 食客很少。后来天气热了, 再 加上我们搞一些营销, 买十送一, 第二年天气暖和时生意就好了。 ” 张文利回忆。 “那时候开着摩托车, 风里 来, 雨里去, 送凉皮。送一份一块 五。最多的一天送100多份。 ” 张 文利回忆, 他结婚的钱, 都是家里 卖凉皮凑的。 老张和一机厂很多老职工一 样, 虽然从青海来, 但老家是四川 的, 对口味有特殊的研究。老张 说, 一碗凉皮要好吃, 首先凉皮要 做得好, 凉皮厚薄要均匀, 软滑

2、筋 道, 然后, 再配以精细制作的辣椒 和大蒜、 芥末、 醋等调料, 入口香 辣咸鲜, 皮软筋道, 滋味香美。 老张说, 他家的凉皮是母亲 在青海跟着一个回族同胞学的。 在濮阳, 老张家又摸索着加入四 川做辣椒的方法。还在凉皮的配 料中加了花椒, 显得有一些麻。 再用卤水, 显得更香浓, 口感更软滑。“我们的凉皮, 辣椒更香, 还有 芥末, 更丰富。一比较, 我们的味 道比青海还要好一些。 ” 老张特意提到, 辣椒是一机 厂凉皮的点睛之笔。辣椒的制作 很复杂, 根据四川的传统工艺, 首 先把辣椒选出, 切成一节一节, 炒 制, 粉碎, 油泼, 这都是秘方。 一晃17年过去了, 一机厂凉 皮也在

3、转型升级。有的老职工做 起了凉皮批发生意。一机厂凉皮 分工越来越细, 越来越专业, 规模 越来越大。老张说, 坚持下来做 凉皮的生意都可以, 一个门店一 年赚几十万元很正常。 连一机厂老职工都感慨, 现 在马路上 “一机厂” 凉皮太多了。 刘师傅今年 55 岁, 一机厂老职 工。2002年开始, 老刘开始批发 凉皮, 和老婆两人做。平均一天 四五百张, 一个月要用一吨多面 粉。 “很多摆摊的一机厂凉皮, 就 是从我们这里批发的。 ” 刘师傅脸 上溢满笑容。青海青, 黄河黄, 一碗凉皮长又长阅读提示 | 凉皮和一机厂, 两个看似毫不搭界的名词, 却意外交会在一个叫做濮阳的移民城市。 凉皮, 是用

4、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一机厂, 原濮阳市第一机械厂的简称。 凉皮作为西北传统美食,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31年秦始皇鼎盛时期; 一机厂作为三线建设的一颗棋子, 在上世纪90年代从青海 省湟中县整体搬迁到濮阳。 凉皮是一机厂职工的家常食品, 却在一机厂衰退破产后主演 “一碗凉皮救了一个厂” 的感人故事; 凉皮是一种淡淡的乡愁, 来自故乡 的它又一次养育了这些游子; 凉皮是一种精神, 它带给濮阳这个城市一种不屈气质, 又给奔赴创业的年轻人简朴能量和充沛干劲一碗凉皮救了一个厂快立秋了, 濮阳的天气依然闷热。 8月5日, 濮阳市中原路, 十几个人挤在20平方米的一间 “张记” 小店里, 静静地排着队,

5、 等待一种美味。 这美味的名字是凉皮。凉皮, 中国传统小吃, 最早可追溯到公 元前231年秦始皇鼎盛时期, 主要以大米或面粉加工, 佐以调料、 配 料食用; 部分地区则以青稞、 高粱、 荞麦、 土豆、 红薯等杂粮烹制。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 齐民要术 , 也有着 类似凉皮工艺的记载。 濮阳凉皮分两种, 薄的是凉皮, 厚的叫酿皮 (也称青海凉皮) 。“张 记” 的店主张文利对此没有深入探究。他用自己的手艺在传承这种 美味, 娴熟地揭出一张厚厚的青海凉皮, 切成条, 放入盘中。撒上香 菜、 辣椒。来自濮阳大学的食客马松早就忍不住了, 迫不及待去品 尝, 凉皮软滑筋道, 辣椒纯正香浓

6、。 这是发生在濮阳市第一机械厂 (注: 该厂已经倒闭, 文中指原厂 址) 东门边一机厂张记酿皮店的一幕。即便是过了饭点, 仍不时有食 客三三两两到此:“老板, 多要点辣椒。 ”“老板, 打包带走。 ” 认识一座城市, 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味蕾, 在口舌与视觉的触 碰中, 城市的味道才会真切。 龙都濮阳的味道, 被网络上一首关乎凉皮的神曲生动渲染。 “你七(吃)饭了冇?你七(吃)饭了冇?冇七(吃)咧!冇七(吃)咧! 你请我七(吃)吧!你请我七(吃)吧” 眼下, 这首以濮阳老城话说唱 的歌曲 七(吃)凉皮儿 受到了众多年轻市民的喜爱。 濮阳本地人说, 一个小区门口, 保准有两三个卖凉皮的店,“如果

7、 你再追问, 得到的回答, 保准是本店是 一机厂 带起来的。 ” “凉皮店一天卖多少? ” 记者随便找一个店家询问。 对方憨厚一笑,“不多, 一天卖好几袋面。 ”青海凉皮为啥和河南濮阳的 “一机厂” 搭上边?话音里带着青 海味儿的老张说, 这要从上世纪 80年代末说起。 那时, 一机厂从青海省湟中 县整体搬迁到濮阳, 雄心勃勃准 备落地生根。 来自濮阳市的史料显示, 1991年7月1日, 濮阳市第一机 械厂试产。该厂自1987年筹建, 1988 年破土动工, 总投资 4216 万元。 一机厂主要生产石油机械系 列产品, 产品主要销往中原油田, 同时也销往华北、 大港、 胜利油 田。“一机厂职工

8、最多的时候有 1300 多名, 年产铸件 2000 吨。 ” 张文利说, 自己也是一机厂老职 工, 厂子有辉煌的时候。上世纪 90年代, 一机厂同时具备镀锌、 铜、 银、 金等多种表面处理工艺。 让工人们自豪的是, 抽油机、 抽油 杆均通过省级鉴定, 10型抽油机 荣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在一机厂辉煌的时候, 工人 们没有离开故乡青海的美食 凉皮。据悉, 在青海省西宁地区, 凉皮分黑白两种, 制作方法和原 料略有不同, 主料却都是小麦面 粉。其中, 白凉皮是添加食用碱, 然后在开水里烫。“张记” 做的是 白凉皮。 1994年后, 一机厂效益一直 不好。“主要是石油机械类产品, 在油田卖不动了。油

9、田自己就生产这些产品。 ” 张文利回忆, 工厂 因产品和流资、 技术和体制等问 题困扰, 经营形势每况愈下。再 加上众多个体厂瓜分市场, 一机 厂很快就倒闭了。 一机厂的职工不得不下岗分 流, 个别人甚至重返青藏高原寻 找机会, 有的则靠技术另谋生计, 绝大部分职工则不约而同选择了 另一谋生之路卖老家青海凉 皮。 张文利和他的父母就属于后 者。“那是一个夏天的早上, 我蹑 手蹑脚推着两轮车去卖凉皮, 却 发现邻居们也推着凉皮车出来。 我们不由自主相视一笑。 ” 老张 说, 那时候一机厂刚下岗的职工 还比较羞涩, 不太愿意去街上卖 凉皮。 老张说, 那时, 一机厂职工几 乎家家户户卖凉皮, 每天

10、卖 “一机 厂凉皮” 的车子有上百辆。 “为啥卖凉皮的起名叫做一 机厂?除了大家比较认可一机厂 家属院里的凉皮味道外, 还有我 们这些国企下岗职工对过去的怀 念。 ” 一机厂另一位下岗职工周方 (化名) 说。 “凉皮救了一机厂的命。因为 我们是外地来的, 没有关系, 没有 亲戚。借钱都没地方借, 去别的行 业打工不好打。我们就摆个三轮 车卖凉皮。 ” 一机厂老职工秦海涛 说, 别的摆小摊的都是大妈, 唯独 卖一机厂凉皮的是毛头小伙子。讲述一首网络神曲唱红 “濮阳符号” 一个一机厂凉皮小店每天得卖好几袋面一个国企倒闭带来 “奇葩名吃” 每天卖 “一机厂凉皮” 的车子有上百辆一张小小凉皮引发 “生活嬗变” 从开摩托车送货到年赚几十万请继续阅读A13版记者 董林 王磊 谷武民 文图ABC西北名吃在龙城濮阳的传奇再生濮阳特色名吃裹凉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