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5241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2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小麦 水稻 玉米 粟A B C D2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 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4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产品主要满

2、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6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A龙首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7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土地归国家所有 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 大量兴建水利工程 家庭手工业较 为发达A B C D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9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 B

3、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10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器主要出产于A唐朝南方瓷窑 B北宋五大名窑 C明朝宣德年间 D清朝乾隆年间11下列我国古代丝棉麻三种织物消费量比例的根本改变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2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制瓷业 丝织业 冶铁业 棉纺织业A B C D13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 现象还有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14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A B C D1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16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7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18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人张籍 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19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A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0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A “普天之

5、下,莫非王土” B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 “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1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22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3汉朝和明清相比, “重农抑商”政策中相似之处是重要商品由官府垄断经营 禁止商人长途贩运贸易 限制城市商业的时间和空间 对民间商业加征重税A B C D24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对这一材

6、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 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25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1 分,第 28 题 8 分,第 29 题 12 分,第 30 题 9 分,共 50 分)2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早期的中国文明发祥于黄土地带。黄土之吸水犹如海绵,黄土的高孔隙型的强毛细管吸收 力,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

7、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因此,黄土具有“自 行肥效”的能力。然而,只有在有充足水分时,才能产生这种作用。黄土与冲积土的天然肥效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水利灌溉系统,就不能发挥出来。但是,一 个地区一旦不受宠于统治者,就被忽视和放弃,直至遭到土壤肥效衰竭和生产力迅猛下降 的命运。中国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 10 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 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 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请回答:(1)从自然条件上看,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农耕文明最早起源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2 分)(2)为什

8、么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发达和最富饶的地区之一?(4 分)(3)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下去?(4 分)27(1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 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 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 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 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

9、,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 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 59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 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4 分)(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分)28(8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 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

10、”“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 者没入其器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19材料二 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三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 “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 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 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

11、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杜佑通典食货十结合材料简述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并说明它的利弊。(8 分)29(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 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 30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 有千室名邑之役。后汉书卷 46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 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 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卷 1请回答:(1)概括西汉

12、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 分)(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5 分)(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分)30(9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 年)的 72 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 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 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 年)的 51 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 银达到 6 800 多万元。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

13、会经济史材料二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 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 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 1757 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 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 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 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请回答:(1)简要

14、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3 分)(2)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 分)(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3 分) 解题技巧示例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题技巧】要对本题做出正确解答,关键要掌握好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意义,这样就 能准确做出判断。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井田制公 田以外的私田。而“私田”正是本题的入手点,抓住这一点,展开去想,就能很容易地做出 解答。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私田的产生,而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改 变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阶级的兴起,可判断 A、B 两 项是其影响。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旧贵族的矛盾越来越深, 要求政治上的变革。由此可知 D 项“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也是影响之一。井田制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