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葡萄酒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4760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葡萄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葡萄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葡萄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葡萄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葡萄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葡萄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葡萄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葡萄酒产业国葡萄酒产业 一、一、世界葡萄酒产业概况世界葡萄酒产业概况 葡萄栽培总面积 792 万公顷,葡萄总产量 6592 万吨,80%酿酒,11%鲜食, 9% 制干、制汁/醋,葡萄酒年产量 2800 余万吨,年总产值达数千亿美元,世界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 4.5 升。1995-2006 全球葡萄总面积二、中国葡萄酒产业概况二、中国葡萄酒产业概况 葡萄栽培总面积 628 万亩(酿酒葡萄 80 余万亩),葡萄总产量627 万吨 75%鲜食,15%酿酒, 10% 制干、制汁/醋 2007 年葡萄酒产量 66.51 万吨,增长 37.05%

2、;工业总产值148.98 亿元,增长 22.75%;销售产值 146.81 亿元,增长 22.05%。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 0.51 升,年增长速度 15%左右。1980-2006 全国葡萄总面积酿酒葡萄种植概况酿酒葡萄面积持续发展,目前总面积达到 80万亩,占全国葡萄总面积的 12.7%。酿酒葡萄品种以红葡萄品种为主,约占 80%;白葡萄品种约占 2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栽培面积已超过 30 万亩,是中国第一主栽品种,其次是蛇龙珠、美乐、霞多丽、贵人香、品丽珠、西拉、黑比诺等。 葡萄酒生产概况 葡萄酒生产分布于 26 个省、市、自治区,产量居前五位的为山东、河北、

3、天津、吉林、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 87.44%;葡萄酒生产企业约 500 家,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四个品牌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51.87%。 葡萄酒进出口情况 2007 年出口葡萄酒 0.91 万千升,增长 143.71%。2007 年进口葡萄酒 14.74 万千升,增长 28.58%;2 升以下包装的 4.23 万千升,增长 109.29%;2 升以上包装的 10.51 万千升,增长 11.30%。 三、三、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及特点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及特点 典型的大陆季风型气候,完全不同于地中海式海洋性气候,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满足各种方向的葡萄生产,但有别于欧美等葡萄产业发达国。葡萄总

4、面积:59.1 万亩。酿酒葡萄面积:6 万亩。酿酒葡萄品种:山葡萄及其杂种。产酒量: 3.26 万吨。酒种:山葡萄酒、冰酒。 、东北产区。气候类型:寒冷半湿润/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25672779 降水:3001000mm 土质:黑钙土 特点:气候冷凉、冬季严寒需重度埋土防寒,活动积温不足、生育期短,只能栽培早、中熟品种。 、昌黎产区 葡萄总面积: 30 万亩酿酒葡萄面积: 10 万亩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美乐、霞多丽产酒量: 7 万吨酒种:干红、干白气候类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有效积温:2160 左右日照:26002800 小时 降水:500800 mm 土质:砾石和沙质地 特点:需要埋土栽

5、培,适合中晚熟酿酒葡萄。 .天津产区葡萄总面积:7.8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6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玫瑰香、赤霞珠、美乐 产酒量: 5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气候类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有效积温:20003000 降水:500600 mm 土质:稍粘重的滨海盐碱土壤 特点:滨海气候和滨海盐碱土壤矿质丰富有利于香气形成和其它风味物质的形成。 、怀涿盆地产区葡萄总面积: 2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7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龙眼、赤霞珠 、霞多丽 产酒量: 5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气候类型:干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活动积温: 3500 左右日照: 2900-2800 小时降水:400 mm 土质

6、:河川沙壤土 特点: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多丘陵山地,是酿酒葡萄的优良产区之一。、胶东半岛产区葡萄总面积:63.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25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 赤霞珠、蛇龙珠 产酒量: 23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气候类型:渤海湾半湿润/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活动积温:4000 日照: 2852 小时降水:500700 mm 特点:由于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需埋土。各地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较大。 、黄河故道产区葡萄总面积:37.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4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产酒量: 3

7、 万吨 酒种:干红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40005000 降水:600900 mm 特点:欧美杂种及部分欧亚种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冬季无需埋土防寒。 、黄土高原产区葡萄总面积: 37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2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产酒量: 0.85 万吨 酒种:干红气候类型:暖温带和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活动积温:30004500降水:300700mm 特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佐餐葡萄酒及发展晚熟耐贮运品种的适宜产区。 、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总面积: 13.2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8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蛇龙珠 美 乐、西拉、霞多丽 产酒量: 4 万吨 酒

8、种:干红、干白气候类型:温带半干旱气候 活动积温:31003500 日照:30003200 小时降水:150200 mm 土质:沙砾结合型土质 特点: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优质产区之一。 、河西走廊产区葡萄总面积:13.4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5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赤霞珠 黑比诺、美乐 产酒量: 2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甜酒、冰酒气候类型:大陆性干旱气候 活动积温:30003400 日照:27303030 小时 降水:200mm 特点:土质:沙质土 葡葡成熟充分、糖酸适中、无病虫害,特色突出。 、新疆产区葡萄总面积:155.8 万亩酿

9、酒葡萄面积: 25 万亩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贵人香 产酒量:10 万吨酒种:干红、干白、甜酒气候类型:温带干旱 /半干旱区活动积温:35005000 降水:50300 mm 土质:砾质土、沙壤土、壤质土 特点:南、北疆纬度及海拔高度上的巨大差异,欧亚种各品种群的品种和用于各类加工用途的品种在新疆都可以找到生态适宜区。、西南产区葡萄总面积: 28.8 万亩酿酒葡萄面积:3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玫瑰蜜、美乐 赤霞珠、毛葡萄 产酒量: 2 万吨 酒种:干红、野生葡萄酒气候类型: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30005000 降水:500800 mm 特点:气候垂直

10、分布,夏季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须埋土防寒,适宜栽培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品种。 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目标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 葡萄种植总面积趋于稳定,葡萄酒产量缓慢上升,消费 量将持续增长;世界葡萄酒市场供大于求状况仍将持续;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和消费量增长强劲 ;葡萄酒消费和生产逐渐趋于优质化 、高端化;亚洲将成为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 葡萄酒市场需求与产量进一步扩大 ;预计 2010 年产量达 80 万吨,占饮料酒比例升至 2%。萄酒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向高端化发展 ;高档酒将占到 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 10。

11、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酒种多样化 ;干白、甜型葡萄酒、桃红比例升高;酒庄休闲旅游业发展 ;进口葡萄酒量增长迅速;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更多国际竞争。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国产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尽快消除同质化现象,表现中国葡萄酒典型、独特的风格;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可执行的法规标准的建立。五、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保证措施五、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保证措施1. 充分表现各产区生态特点的典型风格品种、酒种区域化布局;优良苗木繁育保障;适宜栽培模式补充;生产管理技术调控;生产目标:生产风味品质优良、成熟质量均一、; 典型风格的优

12、质酿酒原料。 2. 利用资源优势和独特生态条件选育优良酿酒葡萄品种 选育目标:优良品质是关键,产区生态的适应性是保证 选育方法:长远目标是杂交育种;近期目标是营养系选种。 3. 产业链有机衔接,避免生产盲目性 原料生产目标是优质葡萄酒;不同葡萄酒生产需求的原料品质各异;原料基地和生产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抛弃产前、产中、产后观念;走出种植决定产品质量的误区;树立整体产业链的理念。 4. 酿造工艺技术的集成组装 生产个性鲜明的优质葡萄酒;树立一个“天、地、人合一”的酿造理念;生态条件变化、原料品质不同,酿造技术必须调整通过集成组装不同工艺方法,“减少、增加、滞留、扩展”原料的潜在质量,使产

13、品生产工艺可知、可控、可重复。 5. 产品市场营销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理智、时尚、保健市场状况:文化普及不够、市场竞争国际化、需求量快速上升、产品同质化措施:借鉴相关经验,正确引导健康、高雅消费;采用文化渗透、扩展产业、宣传个性风格、培育固定消费群体。6. 科技体系建设产业相关理论的突破;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品品质监管和真伪识别体系研发。 7. 政策法规建立国家标准制订、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监管;质量分级体系探讨;庄园产品的规范;经营诚信理念的树立;生产过程监控。8. 相关产业技术储备与产业化推广酵母、乳酸菌、酶制剂等辅料的研发;葡萄园机械化设施、设备的研制;高效、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葡萄酒酿造设备的研发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