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生理课件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35846 上传时间:2016-11-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器官-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器官-生理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第一节 概 述第四节 前 庭 器 官第九章 感觉器官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第一节 概 述一、感觉 (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感觉的产生: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传通路的信息传入中枢的整合分析二、感受器:是认识世界的 第一环节 ,是能量转换的 特殊结构 。其分类: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结构形式分:简单:感受细胞、 、触等)。复杂:感受细胞非 感觉器官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宜刺激 (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指感受器对之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 : 眼 :一定波长的光波是视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耳:

2、 一定频率的声波是听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 , 但需刺激强度大 , 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感觉阈 (阈值 ):能作用 (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指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 , 通过跨膜信号转换过程 , 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 将感受器看作 “ 生物换能器 ” 。适宜刺激 感受器 跨膜信号转换 感受器电位(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 传入神经 神经冲动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 : 与 是局部电位: 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不具有 “ 全或无 ” 的特征; 可总和; 能以电紧张

3、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幅度 、 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 , 这些可变参数能反映外界刺激的某些特性 。码作用 (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感受器电位 (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 )以及神经冲动 (特定序列 )的可变参数之中的过程。感觉中枢正是根据这些信号的特定排列组合 ,进行分析综合 ,获得各种主观感觉。刺激性质的编码 :刺激强度的编码 :不仅决定于感受器的编码作用,还决定于特异传导途径将冲动所传到的特定皮层。不仅决定于单一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高低,还决定于参于冲动传导的神经数量多少。应现象 (感受刺激的持续性 ):指感受器对

4、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 ,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即感觉阈渐升 、 反应渐降 , 主观感觉也可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 。产生机制 :类型与意义 :适应现象的机制比较复杂,可发生在感受器的换能过程、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感受器细胞与感觉传入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特性等不同阶段。快适应感受器 :嗅觉 、 触觉 。 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 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慢适应感受器 :痛觉 、 血压 。 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 , 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大约有 95 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 :是可见光 (波长 370 740。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

5、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 视 视觉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 )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 (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 (r)和折射率 (定。若空气的折射率 关系式为:(后主焦距 ) D)表示:D = 1/ 100度折光能力越强; 其折光能力越强;折光能力越强。(二 )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折射率 ) ) ) ) 整体眼折光能力最强的是:空气 当不戴潜水镜潜水时 ,水中视物模糊的原因是空气 所致 。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片凸透镜组成 ,为了研究和应用的方便

6、 ,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 =简化眼: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 20射率为 率半径为 5点 (n,光心 )在角膜后方 5前主焦点在角膜前 15后主焦点在节点后 15当平行光线 (6进入简化眼 , 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 ,形成一个 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 如果物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 ,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3 视敏度 (视力 ): 概念 :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由简化眼模型 , 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 , 在视网膜上的物像 5m( 视角 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像可分别刺激不相邻的两个感光细胞,其各自的感光信息传

7、入才能分辨两个点。 视敏度的限度 : 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膜上的物像 (5m) 或视角 (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 E 字的笔画粗细和缺口皆为 1 。视角 = 1 = 视角 =10 = 三 )眼的调节如前 简化眼 所述 ,当看 6 远物 发出的光线 ( 平行光线 )入眼后 ,折射聚焦 、 成像在视网膜上 , 看清远物 。但当看 6近物 发出的光线 (是辐射状 )入眼后 ,折射聚焦 、 应 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 视物模糊不清 。实际上 ,正常人眼看近物时 , 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 ,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 , 看清近物 。这个过程即为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

8、 、 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中脑束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睫短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持续高度紧张 睫状肌痉挛 近视弹性 老花眼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 这个限度用近点 (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瞳孔近反射 意义: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 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 ,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瞳孔近反射 通路 :瞳孔缩小后 ,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 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 ,不同之处为效应器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 瞳孔对光反射 :概念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

9、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扩大 ,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特点 :具有双侧效应 (互感性对光反射 ),即不仅光照侧瞳孔缩小 ,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 过程 :意义 : 调节光入眼量 :强光时缩小 ,保护视网膜 ;弱光时散大 ,增加视敏度 ; 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 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缩瞳的程度 、 速度和双侧效应等 ,帮助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 、 全身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 。过程 : 强 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 神 经中脑的顶盖前区 (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双侧 )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 ,两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 。它也是一种反射

10、活动 , 其 反射途径 与晶状体调节反 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 (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眼的折光异常正常眼 (正视眼 )通过调节 ,可以分别看清远 、 近不同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或眼球的形态异常 ,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称为屈光不正 (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多数由于眼球的 前后径过长 ,或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折光能力过强 。 故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以致视远物模糊不清 ;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 ,眼不需调节或作较小的调节 ,就能使光线聚焦

11、在视网膜上而看清近物 。因此 ,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 ,远视力差 ,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多数由于眼球的 前后径过短 ,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 。 故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 以致视远物模糊不清 ;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 ,眼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 , 才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看清近物 。 因此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 ,看远物 、 看近物都需要调节 ,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角膜或晶状体 (常发生在角膜 )的表面不呈正球面 ,曲率半径不同 ,入眼的光线在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 ,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 ,从

12、而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 , 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一 )视网膜的结构二、对感光细胞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 可遮蔽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 (光线过强时 , 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段 , 减少光刺激 ); 吞噬感光细胞外段脱落的视盘; 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物质 。视杆细胞的代谢方式是外段的根部不断生成而顶部不断脱落。视锥细胞的代谢方式可能与此不同。圆盘状重叠成层 , 感光色素镶嵌在盘膜中 , 是光 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以电紧张方式扩布到终足 。 有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 可纵向和水平方向传递信号 。当最初产生的视觉电信号 , 将首先在这些细胞层中处理与加工

13、。 视锥细胞:呈单线式联系(视锥 :双极 :节细胞= 1:1:1); 视杆细胞:呈聚合式联系(视杆 :双极 :节细胞= mn:n:1)。项 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分 布 视网膜黄斑部 视网膜周边部联系方式 视锥 :双极 :节细胞 =1:1:1 视杆 :双极 :节细胞 =多 :少 :1(呈单线式 ,分辨力强 ) (呈聚合式 ,分辨力弱 )感光色素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 3种 只有视紫红质 1种(不同的视蛋白 + 视黄醛 ) (视蛋白 + 视黄醛 )种族差异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适宜刺激 强光 弱光光敏感度 低 (强光 兴奋 ) 高 (弱光 兴奋 )分 辨 力 强 (分辨微细结构 ) 弱 (分辨粗大轮廓 )专司视觉 明视觉 + 色觉 暗视觉 + 黑白觉视 力 强 弱(中央凹为主 ) (向外周递减 )能比较(二 )视网膜的 红 质 光视蛋白 +11全反型视黄醇 (脱氢酶全反型视黄醛 +视蛋白视黄醛异构酶(暗处,需能 )异构酶注 : 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11视杆细胞 11 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