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786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听诊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脏听诊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脏听诊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脏听诊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脏听诊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听诊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听诊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听诊笔记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区为 4 个瓣膜 5 个区) 二尖瓣区 M: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 P: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主动脉瓣区 A:位于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E:在胸骨左缘第 3 肋间,又称 Erb 区; 三尖瓣区 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 二、听诊顺序(三种方法) 通常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肺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区。 “8“字形听诊顺序:即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 肺动脉瓣区一三尖瓣区.(主要依据是瓣膜损害和杂音出

2、现的几率,二尖瓣区最高,主动脉 瓣其次,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器质性损害少见) 国外心脏听诊从心底部到心尖部的顺序:包括胸骨体上部右侧位置、左侧胸骨缘的全部及心 尖。 三、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1.心率: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 60100 次分。 成年人心率超过 100 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 150 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快至 160240 次分,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终止,宜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下诱发。心率低于 60 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尤其是

3、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安静时心率可 低于 60 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2.心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心率稍慢者及儿童的心律稍有不齐,呼吸(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也可引起 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时可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 在规整心跳的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为期前收缩,其后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有学者认 为每分钟期前收缩少于 6 次者为偶发,等于或多于 6 次者为频发。 频发性期前收缩可有规律地出现,如果每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 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 ,以此类推。 期前

4、收缩按其来源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 3 种,在心电图上容易辨认,但听诊时难以 区别。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 心律绝对不规则、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 产生的原因是过早的心室收缩(心室内仅有少量的血液充盈)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周围 血管所致。四、心音 健康人心脏可以听到两个性质不同的声音交替出现,称之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某些健 康儿童和青少年在第二心音后有时可听到一个较弱的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 能听到则多为病理性。 (1)正常心音 1)第一心音(S1): S1 产生:主要是因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致。 S1 标志:心室收

5、缩(收缩期)的开始,约在心电图 qRS 波群后 0.020.04s。 S1 听诊特点:音调较低;声音较响;性质较钝;占时较长(持续约 0.1s) ;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2)第二心音(S2): S2 产生: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引起瓣膜振动,对第二心音的产生起主要的作用,第 二心音出现在心室的等容舒张期。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约在心电图 T 波的终末或稍后。 S2 听诊特点:音调较高;强度较低;性质较清脆;占时较短(持续约 0.08s) ; 在心尖搏动后出现;心底部听诊最清楚。正确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才能正确判断收缩期和舒张期,确定额外心音或杂音出现 时期以及与第一

6、、第二心音间的时间关系。因此,辨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具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 辨别要点有:S1 时限较长而音调较低,S2 则较短而音调较高。 S1 与 S2 的间距较短,而 S2 与 S1 间的时间较长,即舒张期较收缩期长。 S1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与颈动脉搏动几乎同时出现。S2 在心尖搏动后。 (不宜用桡动脉搏动来辨别 s1,因自心室排出血液的波动传至桡动脉需一段时间,所以桡动 脉搏动晚于 S1) 心尖部 S1 较强,而 S2 在心底部较强。 (一般情况下 s1 和 s2 的辨别并不困难,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加快,心脏的舒张 期缩短,心音间的间隔差别不明显,同时音调也不易区别,则需利用

7、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 动帮助辨别。如仍有困难,心底部尤其是肺动脉瓣区清晰的第二心音则有助于区分第二心 音和第一心音,并进而确定收缩期和舒张期。 ) 3)第三心音(S3): 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第二心音后 0.12s0.18s. S3 的产生:可能系心室舒张早期血流自心房突然冲人心室,使心室壁、乳头肌和腱索紧张、 振动所致。 第三心音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性质重浊而低钝;持续时间较短(约 0.04s) ;在心尖部及其上方较清楚;左侧卧位及呼气末心脏接近胸壁,运动后加快的 心跳逐渐减慢,以及下肢抬高使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可使第三心音更易听到。第三心音通 常只是在部分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成年人一般听

8、不到。 4)第四心音(S4): 出现在舒张晚期,第一心音前约 0.1s 处,正常人心房收缩产生的低频振动人耳听不到。 S4 的产生: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组织(瓣膜、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 动有关。 心音听诊特点:低调、沉浊、很弱。在病理情况下如能听到 S4,则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 五、额外心音 额外心音是指正常心音外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数为病理性。收缩期和舒张期 均可出现。 收缩期:收缩期喷射音和喀喇音; 舒张期:奔马律、开瓣音和心包叩击音。 (1)收缩期额外心音: 收缩期的额外心音有收缩期喀喇音或称喷射音,可发生在收缩早期、中期或晚期,其临床 意义较小。 1)收缩

9、早期喷射音:亦称收缩早期喀喇音。 听诊特点:紧跟在 S1 后出现;音调高而清脆,时间短促,呈爆裂样;在心尖部听 诊最清楚。 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听诊特点:出现较晚,在 S1 后 0.08s 以上;高调、较浊、短促,如关门落锁的 kata 声;心尖部及其内侧听诊最清楚;因体位改变而消失。多由二尖瓣脱垂造成。 (2)舒张期额外心音 1)奔马律:为出现在 S2 后的额外心音,与原有的 S1、S2 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 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 A.舒张早期奔马律(室性奔马律)是最常见的一种,额外心音出现在舒张早期。 其产生机制:由于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降低,心室壁顺应性减退

10、,当血液自心房 快速注入心室时,可使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形成额外心音. 与第三心音的区别: 1.舒张早期奔马律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而生理性第三心音出现于健康人,尤其是儿童和青 少年; 2.奔马律多伴有心率快(常在 100 次分以上) ,而生理性第三心音则在心跳缓慢时(运动 后由快变慢时)较易发现; 3.奔马律的 3 个心音间距大致相同,性质亦相近,而第三心音则距第二心音较近; 4.奔马律不受体位影响,生理性第三心音则常在坐位或立位时消失。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音调较低;强度较弱;额外心音出现在舒张早期,即 S2 后;奔马律多起源于左心室,听诊最清晰的部位在心尖部,而右心室奔马律在胸骨

11、下 端左缘最清楚;左心室奔马律呼气末明显,吸气时减弱,右心室奔马律则吸气时明显, 呼气时减弱。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心衰、心梗、重症心肌炎等。 (反映左心室功能低下,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功能严重障碍。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 损的重要体征之一。经治疗后,随心功能的好转,奔马律可消失。临床上奔马律的消失, 可作为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 ) B.舒张晚期奔马律(收缩期前奔马律) 其产生机制:舒张末期左心室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左心房为克服增大的心室充盈阻力而 加强收缩所致,因而也称为房性奔马律。来自右心房的舒张晚期奔马律极少见。 舒张晚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音调较低;强度弱;额外心音距 S2 较远

12、,距 S1 近; 心尖部稍内侧听诊最清楚。 舒张晚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反映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过重,室壁顺应性降低,多见于后负 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 脉瓣狭窄等。2)开瓣音(OS):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当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在第二心音 后(0.07s)可出现一个音调较高而清脆的额外心音。 其产生机制: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快速流人左心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 止,引起瓣叶张帆性振动,产生拍击样声音。 听诊特点:音调较高;响亮、清脆、短促;心尖部及其内上方听诊最清楚;呼气 时增强。 开瓣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二尖瓣轻、中

13、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常用来作 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或伴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 全,则开瓣音消失。 3)心包叩击音:缩窄性心包炎时,可在 S2 后约 0.1s 处出现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这是由 于心包增厚,在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舒张受限,被迫骤然停止,使室壁振动产生此声音。 心包叩击音听诊在心尖部和胸骨下段左缘最清楚。 4)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瘤患者。出现在心尖或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S2 后 0.080.12s,较晚于开瓣音,音调稍低于开瓣音,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该音为粘液瘤在 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心室,碰撞房、室壁和瓣膜,瘤蒂柄突然紧张,产生振动所

14、致。 六、心脏杂音 杂音是指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致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 声音。 (1)杂音产生的机制:正常血液呈层流状态,不产生声音;在血流加快、管壁异常的情况 下,血流则由层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漩涡,撞击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而产生振 动,听诊时可发现杂音。发生机制有以下 6 种。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漩涡,杂音也越响。即使没有瓣膜病变的情况下, 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血流速度加快也可出现杂 音或使原有的杂音增强。 2)瓣膜口狭窄: 器质性:瓣膜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或大血管有狭窄处(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

15、相对性:心脏扩大或大血管(肺动脉或主动脉)扩张所产生的瓣膜口相对狭窄 血流通过时可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这是形成杂音的常见原因之一。 3)瓣膜关闭不全: 器质性: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对性: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相对性关闭不全 血液反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这也是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有不正常的通路,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动静脉瘘等。血流可经异常通道而分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 5)心腔内漂流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假腱索或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在心腔内摆动、漂 游,血流被干扰而产生漩涡,出现杂音。 6)动脉瘤:动脉壁由于病变或外伤

16、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血流自正常的动脉管腔 流经扩张的部位时,可产生漩涡而引起杂音。 (2)杂音的听诊要点: 1)最响部位:一般杂音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提示病变部位位于该区相应瓣膜。 2)时期:按心动周期可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 3 种。 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出现杂音时,称为双期杂音。如二尖瓣、主动脉瓣既有狭窄,又有关闭 不全,则可出现双期杂音。 按杂音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全期杂音。 (如二尖瓣器质性狭窄的杂音出现在舒张中晚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 甚至可遮盖第一心音,称全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常为收缩中期杂音,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则在舒张 早期出现,可占整个舒张期,持续至第一心音。 而连续性杂音是因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液均从同一高压腔,通过异常通道向低压腔分流或回 流所产生的连续性机器声样杂音,典型的连续性杂音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和动静脉瘘。 连续性杂音不包括主动脉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