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3281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一.概念: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故意煽惑、挑动群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二.构成特征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即行为人实施煽动行为,其目的

2、在于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煽动群众暴力拒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煽动,即煽惑、鼓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语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的行为。煽动的方式,包括用语言、文字、图形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或者利用演说、张贴、散发、邮寄等形式,煽惑、鼓动群众以暴力方式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 本罪所指群众,一般应理解为三人以上的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数人,也就是说煽动的对象至少是二人,否则不构成本罪。实践中掌握被煽动的“群众”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机械地以人数多少衡量,应强调从被煽动人的范围和煽动行为

3、指向对象上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煽动一两个人去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被煽动的人构成本罪,而原先的煽动者不构成本罪。如果原先煽动的人煽动的目的在于诱起他人产生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犯罪意图,则应根据刑法第 29 条以教唆犯论处。 暴力,是指用武力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抗拒” ,指抵抗拒绝,即故意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违反公民的守法义务,并公然对抗并拒绝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施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所谓行政法规的实施,指法律、行政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煽动暴力抗拒的法律

4、、行政法规包括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已经颁布尚未施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例如某人对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不满,在看到报纸发布的法律条文后即煽动群众,该法一且施行即以暴力抗拒其实施,即属煽动暴力抗拒已经颁布但尚未施行的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煽动,即煽惑、鼓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语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的行为。煽动的方式,包括用语言、文字、图形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或者利用演说、张贴、散发、邮寄等形式,煽惑、鼓动群众以暴力方式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本罪所指群众,一般应理解为三人以上的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数人,也就是说煽动的对象至少是二人,否则不构成本罪。实践中掌握被煽动的“群众”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机械地以人数多少衡量,应强调从被煽动人的范围和煽动行为指向对象上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煽动一两个人去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被煽动的人构成本罪,而原先的煽动者不构成本罪。如果原先煽动的人煽动的目的在于诱起他人产生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犯罪意图,则应根据第 29 条以教唆犯论处。暴力,是指用武力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抗拒” ,指抵抗拒绝,即故意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违反公民的守法义务,并公然对抗并拒绝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