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3126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分析与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解读什么是次级贷款?所谓次级贷款,就是专门针对次级贷款人设置的购房贷款。而所谓的次级贷款人,就是财务信誉被评为次等的人员,这些人员都是“三无”人员,即无工作、无收入、无资产。这些人没有收入来源,房贷银行为什么敢于把贷款发放给他们?难道放贷银行不担心他们还不上贷款本息吗?不担心。因为次级贷款产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美国的金融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而房价则持续攀高。低利率和高房价构成了次级贷款产生的两个前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利率低则经济比较繁荣,工作比较好找。有些贷款人虽然现在是“三无”人员,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找到工作

2、,所以他们敢于贷款,不担心自己将来还不上月供。再者,利率低使房贷的利息负担较低,这也是促使这些“三无”人员贷款买房的一个因素。房价持续升高则放贷银行不用担心贷款人还不上贷款,反正有房子在手里抵押着,贷款人一旦还不上贷款,银行就有权处置用于抵押的房产,在房价持续升高的情况下,银行是不用担心贷款本息收不回来的。再者,在房价持续升高的情形下,当前没有住房的人也会想:再不买房,以后房价可能会更高,再买会更贵;若现在买房,房子在自己手里也会升值,将来即使还不上月供,最多是把房子卖了,到时候不仅能还清贷款本息,说不定还有点赚头。盘算的结果是现在买房更合算。而房贷银行为了刺激次级贷款人贷款买房,出台了很多新

3、政策,其中包括把按揭的首付款以各种方式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为零首付。也就是说,你只要想买房,连首付款都不用拿,全部靠银行贷款就能买上房,到时候你只管还月供就行。这极大的鼓励了次级贷款的发展。最后,小布什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居者有其屋,对于那些有钱人当然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三无”人员,就只能靠次贷了。同时,政府的态度实际上是为那些经营次贷业务的银行提供了一层无形的担保,在心理上让他们有所依恃,这就更鼓励了次贷的发展。但放贷银行仅仅是这样放贷,次贷危机也不会这么严重,更不会影响到全世界。最多就是那些次级贷款人到时候还不上月供,只好把房子钥匙交给放贷银行,放贷银行把房子卖掉,房价比原来贷款

4、的时候高当然没得说,既使房价走低,放贷银行卖掉房子后仍然收不回贷款的本息,那他不过是损失一部分本息而已,事情到此结束,不会影响到别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次贷危机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而且使全世界到受到它的影响呢?答案是按揭的证券化。所谓按揭的证券化,就是以次级贷款为基础发行债券,债券的本息靠次贷贷款人的还款来保证兑付。房贷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以便用于再贷款,然而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导致次贷危机规模扩大的第一个杠杆,这一杠杆的原理如下:放贷银行发行次级贷款债券,比如说发行了 100 亿元,扣除发行成本(承销费、印刷费等,假设成本率为 5%)后,还剩 100*(1-5%)=95亿元

5、,这 95 亿元就可以再次发放次级贷款,然后再做成次级贷款债券,在资本市场上卖掉后,再扣除 5%的成本,还剩 95*(1-5%)=100*(1-5%)*(1-5%)=100*(1-5%)2=90.25 亿元,这 90.25 亿元又可以用于发放次级贷款,如此往复,在自有资金只有 100 亿元的情况下,放贷银行通过按揭的证券化,创造了几倍于自有资金的派生贷款,这些创造出来的派生贷款究竟有多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计算方法为:在自有资金为 100 亿元,发行成本率为 5%的情况下,如果次贷的放贷银行不做按揭证券化,其所发放出去的次级贷款就是 100 亿元,即 100*(1-5%)0=100 亿

6、元;如果次贷的放贷银行做一次按揭证券化,其所发放出去的次级贷款就是 100+100*(1-5%)1=100+95=195 亿元;如果次贷的放贷银行做两次按揭证券化,其所发放出去的次级贷款就是 100+100*(1-5%)1+100*(1-5%)2=100+95+90.25=285.25 亿元;这样,如果这种按揭证券化的操作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即可以操作无穷多次,则放贷银行最终放出去的次级贷款总量 S 就可以是:S=Lim100+100*(1-5%)1+100*(1-5%)2+100*(1-5%)n= Lim100*(1-(1-5%)n+1)/5%,当 n+时,此极限为S=100/5%=100*2

7、0=2000(亿元)故此,如果这种按揭证券化的操作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创造出的派生贷款连同自有资金的总规模就将会是发行成本率的倒数倍。在上例中,发行成本率为 5%,那放贷总规模就是自有放贷资金的 20倍。当然现实中按揭证券化的操作不可能重复无穷多次,它总是一个有限次,但是,即使是只操作两次,还是用上述的例子,放贷总规模就是 285.25 亿元,是自有资金 100 亿元的 2.8525 倍,也就是将近三倍。所以说,按揭的证券化极大的放大了次级贷款的规模,而次贷规模的放大又加剧了放贷银行的财务风险。因为一旦次贷人还不上月供,放贷银行就只能动用自有资金来兑付次级贷款债券的到期本息,而如果到期的债券本息多到放贷银行的自有资金也不能按时兑付的时候,放贷银行就会破产。同时,相应的次级贷款债券就会贬值甚至变得一文不值,那些购买次级贷款债券的投资人就会赔本,这里要注意,次级贷款债券的购买者不仅是美国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投资者都持有美国这种次级贷款债券(中国一些银行也持有这种债券)。这样,通过按揭的证券化,一方面放大了放贷银行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使放贷银行的风险辐射到整个资本市场,甚至全世界。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