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昆虫分类学

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43MB
约66页
文档ID:358278
第五章昆虫分类学_第1页
1/66

农业昆虫学课程内容安排:  总课时: 40学时  讲课: 26学时 总论 包括绪论、昆虫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 害虫防治原理等基本理论; 各论 包括地下、小麦、水稻、棉花、杂粮、蔬菜、果树等作物主要害虫的分布与为害、生活史与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实验: 14学时,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地下与小麦、水稻与棉花、杂粮与蔬菜、果树害虫的为害特点及形态鉴定特征 第五章 昆虫分类  分类: 分门别类,建立反映其演化过程(进化)的分类系统,低级 高级,简单 复杂,近缘 远缘  意义: 认识昆虫的最基本途径,类比出其生活习性, 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是整个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分类依据及阶元 一、分类依据(分类性状): 1、形态学性状:形态、大小、色泽、斑纹、刻纹、超微 结构、外生殖器、内部形态 2、幼期特征:胚胎期、卵期、幼虫期、蛹期 3、行为特征:鸣声、气味、交配、趋性 4、生态特征:生态位、食性、寄生物 5、地理分布特征:异域、同城 6、细胞学特征:染色体、精子 7、化学特征:化学指纹 8、生化特征:代谢产物、蛋白质结构、氨基酸序列、同功酶等。

9、分子学特征: 子探针、 二、分类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二节 种的概念及命名 一、种 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组成的繁殖群体,与其它群体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位,拥有一定的遗传性和表型 二、命名  优先法则: 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他的可用名, 1758年 1月 1日以后以林奈的 《 自然系统 》 第十版和克拉克的 《 瑞士蜘蛛 》 为标志  种名: 采用双名法, 属名 +种名 +定名人  亚种: 属名 +种名 +亚种名 +定名人  飞蝗: L  东亚飞蝗: ( 三、模式标本:  记载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叫模式标本 正模: 记载新种或原始发表时所用的单一标本 副模: 与正模性别不同的另一模式标本 第三节 昆虫纲的分目  不同学者分目不同,普遍采用 33目,与农业昆虫相关的有九个目,还有蛛形纲的一个蜱螨目 一、直翅目: 、形态特征:  体中至大型,头下口式,口器标准咀嚼式,触角多丝状  前胸大,中后胸愈合,前翅长,复翅、后翅膜质,脉纹多直,有的种有短翅或无翅  后足跳跃式;  产卵器发达,剑状,刀状,凿状;  常有发音器,靠前翅相互摩擦或后足腿节与前翅刮擦而发音;  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蝗虫)或足胫节基部之侧。

2、生物学特征:  卵生,卵圆柱形,略弯曲,产于土中或植物组织中,有的数个聚产在一起,有的集中成卵块,外被保护物;  不完全变态,若虫形态、生活环境、取食方式与成虫相似,五个龄期,后翅放在前翅上面,触角有增节现象;  多生活于地面,也有土中,树上的,多数具跳跃能力;  1代 /1年或 2  以卵越冬,多有保护色;  多为植食性,少数捕食其它昆虫或小动物 3、重要科:  蝗虫 螽斯科 蟋蟀科 蝼蛄科 斯 二 半翅目: 、形态特征:  小至大型,体略扁平,口器刺吸式不用时紧贴腹面;  触角线状, 3— 5节,单眼 2个或无; 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  前翅半鞘翅,分爪区、革区、膜区,有的种有楔区(盲蝽),有的有缘区(花蝽)  跗节 3节,胸部腹面后足基节附近有臭腺开口,能分泌臭蝽气味 2、生物学特征:  不完全变态,若虫 5龄,有臭腺 1— 3个,腹部背面 4— 6节上;  卵聚产(植物表面),分散(植物内)  1代 /年,成虫越冬, 3年,以卵越冬  多数植食性(茎、叶、果实、汁液),少数根部,极少部分肉食 。

猎蝽科 (盲蝽科 (姬猎蝽科 ( 花蝽科 (长蝽科 (缘蝽科 (蝽科 (姬猎蝽 花蝽 蝽 长蝽 缘蝽 三、同翅目 :括蝉、叶蝉、沫蝉、飞虱、蚜虫、介壳虫等 1、形态特征  体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后头式,喙 3节,也有 1或 2节的;  触角鬃状或线状;  前翅膜质或革质;  多数有蜡腺,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覆盖物 2、生物学特性:  植食(多数),刺吸汁液,变黄,卷叶,传播植物病毒;  两性卵生,有的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  产卵于植物组织中,造成为害,如蝉、飞虱、叶蝉,另一类产卵于植物表面,如蚜虫 3、重要科:  蝉科 (, 3个单眼,雄性有发音器  叶蝉 ( 2个单眼  木虱科 (,三分支,再二分支  飞虱科 ( 粉虱科 ( 蚜科 ( 盾蚧科 ( 硕蚧科 (图例 四、缨翅目: 称蓟马 1、形态特征:  体微小,长 2器锉吸式;  触角 6— 9节,线状,略带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  翅狭长,有长缘毛,脉纹最多 2条,缨翅;  足末端有泡状中垫,爪退化,泡脚足;  雌性腹末圆锥形,腹面有锯状产卵器或无产卵器。

2、生物学特性:  卵很小,产于植物组织内、表面或缝隙中;  不完全变态,若虫 4个龄期;  一般两性生殖,也有孤雌生殖;  多数植食,少数肉食性 3、重要科:  纹蓟马科 ( 蓟马科 ( 管蓟马科 (纹蓟马 管蓟马 五、鞘翅目 : 称甲虫 1、形态特征:  小至大型,体坚硬;  口器咀嚼式,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无单眼;  前胸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 前翅鞘翅,后翅膜质,亦有短翅的,完全无后翅的;  跗节 5节,少数 4节或 3节 2、生物学特性:  卵圆形或圆球形,完全变态;  头部发达,坚硬,口器咀嚼式;  蛹为裸蛹;  多数陆生,也有水生,多植食,也有肉食,腐食性的;  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假死性;  幼虫为主要为害期,少数成虫也为害 3、重要科: 虎甲科 ( 步甲科 ( 叩头甲科 (皮蠹科 ( 瓢甲科 ( 拟步甲科 (芫箐科 ( 天牛科 ( 叶甲科 (豆象科 ( 鳃角金龟科 (丽金龟科 ( 花金龟科 ( 象甲科 (图例 六、鳞翅目: 括蝴蝶,蛾类; 1、形态特征:  体小至大型,体、翅密被鳞片;  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棍棒状,复眼发达,单眼 2或无;  口器虹吸式,下唇须发达;  前翅翅脉 13— 14条,后翅 10条(最多),有中室;  前翅鳞片斑线,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缘线,斑,环状纹,肾状纹,楔状纹,少数种类无翅或短翅, 2、生物学特性:  完全变态,卵圆,半球形,椭圆形,有颗粒,刺突或刻纹;  幼虫称毛毛虫,口器咀嚼式, 3对胸足, 5对腹足,头每侧有单眼 6个,下唇叶形成吐丝器,腹足底面有钩状刺称 趾钩 ;  幼虫体上常有斑纹线,毛。

背中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气门下线,基线,侧腹线和腹线  成虫,幼虫食性不同,成虫一般不为害植物,取花蜜,帮助授粉;  卵产在幼虫易取食的植物上,幼虫一般 5个龄期;  老熟幼虫化蛹在植物上,土中或其他隐蔽处,有些结成丝茧 3、重要科: 蝙蝠蛾科、麦蛾科、卷蛾科、天蛾科、螟蛾、夜蛾、毒蛾、尺蛾、舟蛾、灯蛾、蚕蛾科;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眼蝶科 图例 七、脉翅目: 括草蛉、粉蛉、蚁蛉等 1、形态特征:  口器咀嚼式,触角线状,念珠状,梳状,棒状;  前胸短小,脉纹多网状,边缘多分叉,前后翅均膜质(相似);  跗节 5节 2、生物学特性:  椭圆形或倒卵形,卵有的有长柄;  完全变态;  幼虫有 3对发达的胸足,行动活勃,口器外形似咀嚼式,但是长管状,吮吸体液(猎物);  蛹为裸蛹,外被丝茧 3、重要科:  草蛉科 (八、双翅目 :括蚊、虻、蝇等 1、形态特征:  口器刺吸式或舔吸式,触角长而多节或短而节少,呈具芒状;  复眼大,单眼 3个;  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 足跗节 5节;  雌性腹部末端能伸缩,成为伪产卵器。

2、生物学特性:  完全变态,卵长圆卵形,幼虫无足型;  蛹为离蛹,被蛹或围蛹;  喜潮湿环境,幼虫有些生活在水中;  食性:植、腐、捕食等;或寄生;  传播疾病; 3、重要科: 摇蚊科 ( 瘿蚊科 ( 盗虻科 ( 食蚜蝇科 ( 秆蝇科 (水蝇科 ( 寄蝇科 (九、膜翅目: 、形态特征:  体微小到大型,色深暗,但也有鲜色而具金属光泽的;  口器咀嚼式,但蜜蜂为咀吸式;  触角线状,棍棒状或膝状;  翅膜质,前翅大于后翅,以翅钩列连结,翅脉特化;  腹部第一节常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有的第二腹节细小呈腰,称腰柄;  跗节 5节,雌性具有发达的产卵器,具锯、凿或针刺等功能 2、生物学特性:  完全变态,卵圆形或香蕉状;  幼虫伪蜀式,无趾钩,头部额区部呈“人”字形,每侧只有一个单眼;  裸蛹,有茧或筑巢保护起来;  植食性或肉食性 3、重要科: 叶蜂科 ( 茎蜂科 ( 姬蜂科 (蜂科 (茧蜂科 ( 小蜂科 ( 金小蜂科 (Pter。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