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谷热”冷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2465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药谷热”冷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药谷热”冷思考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期:2010-09-21 (共有 0 条评论) 加入阳光会员近年来,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在逐年增大,然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却暴露出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及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后劲不足和忽视环保等问题。各地政府必须清楚,只有真正具有发展潜力及优势的“药谷”,才能肩负起繁荣我国医药工业的重任。 医药作为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医药产业被誉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医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非常迅猛,尤其金融危机下的逆势增长更是让人民看到了其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作用。在医药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医药产业

2、相关产业基地也同样遍地开花,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同时医药产业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和成本,对于医药产业的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却又暴露出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后劲不足和忽视环保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大大削弱产业园区对医药产业的推动作用,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会浪费国家资源,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加强产业规划、促进集群合作、规范产业标准将是今后政府和主管部门和基地负责人在国内药谷热下需要冷静思考的内容。缺少全面规划,重量轻质 观察国内这些产业基地的

3、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医药产业基地在整体上缺乏区域规划。医药产业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朝阳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了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鼓励和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力度也在逐年增大,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监管政策。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市场强大发展潜力等的多重推动下,国内药谷热持续升温,各类药谷项目密集上马,截至 2009 年底,我国各类药谷数量不下百个,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药谷不下 50 个,华西有科技部首个批准的“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成都药谷、长三角上海张江药谷、浙江杭州药谷、江苏

4、无锡药谷、浙江兰溪药谷、江苏常州“三药”生产基地等;中部地区有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西部有“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工程工业园”新疆天山药谷;华南有号称“南国药库”海口药谷、深圳医药产业园区等;华北有北京亦庄药谷、中关村药谷、天津国际创新药谷等。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药谷”的数量已经远超美国、欧洲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以美国为例,其 3/4 以上的现代生物产业资源集中在 9 个都市圈,分别是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圣地牙哥、西雅图、Raleigh-Durham 地区、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洛杉矶;各类生物医药园区共 16 个。再如欧洲,其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数量也不过十数个,主要包括英国

5、伦敦、德国莱茵河上游三角地带、丹麦-瑞典药谷等。但是观察国内这些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医药产业基地在整体上缺乏区域规划。尽管国家近年来发布了包括生物医药产业五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但对具体的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而依托各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主导,各地药谷在产业定位上各行其是,而产业分布不尽合理。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现有“药谷”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部沿海,这与我国药谷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干预力度大是分不开的。在生物医药广受关注的大前提下,发达地区纷纷加大投资,提高优惠,希望以筑巢引凤,并且以让利促销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的方式来获取快速的集聚效应。同时,产业

6、基地的扎堆建设,在发展方向和模式没有层次和区分的形势下,必将引起对周边资源的过分激烈竞争。而近年来各基地的招商引资情况已经反映出不合理规划带来的难题。在基地建设非常密集的江浙华东地区,很多基地的发展类型和特色都非常雷同,其招商引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不得已之下,各大基地为了维持经济效益的增长各出奇招,招商要求降低,让利条件提高,恶性竞争出现,同时国家大量宝贵资源未能充分发挥获得效益。这种市场作用被削弱的发展过程,也必将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外,在基地本身发展上同样缺乏配套规划。目前的产业基地大多都远离城区,然而,医药产业作为新兴高科技型产业,人才水平层次、企业之间的交流层次和频率要求都非常高

7、,这就需要强大的基地后勤保障能力和配套措施。这一点却又往往是严重制约基地招商引资的因素。目前某些产业园的发展正是受困于基地周边配套措施的不够完善的影响,从而导致前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入园企业和项目退出的情况。发展定位模糊,后劲不足 各级政府往往急于追逐快速发展的规模及效益,对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的多方面影响缺乏考虑,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这些产业基地大量崛起的背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主管地方政府在背后的强势推动,医药产业作为新兴高科技型朝阳产业,每个地方都希望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区域优势,然而,各级政府却往往急于追逐快速发展的规模及效益,对本地区所处的地理

8、环境、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的多方面影响缺乏考虑,产业定位及发展模式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通常选择在发展中摸索改进,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医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极长,细分产业众多的大产业,研发、制造、物流、器械、包装材料等各个环节及医药生产各细分产业在发展环境、需求设施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在全国总体缺乏规划的形势下,招商引资难度不断加大,产业基地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而经济指标的压力则使得基地为追求规模和短期效益,对各类型的企业和项目的入园不加限制,甚至出现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名,实际龙头企业却为从事服装、电子等的企业,基地的在产业方面并未形成明确的定位。这样的发展理念不但未能解决

9、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更加局限了未来园区的发展。因为如果无关项目或劣质项目的启动和不断增多,园区的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真正的高科技型医药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愿意在基地内落地生根,而这些项目和企业却正是基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真正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没有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往后的招商引资就越加困难,恶性循环由此产生。未来,随着药谷数量进一步增多,部分优势药谷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有众多药谷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在这方面的转变上,位于湖南浏阳的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提出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的发展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浏阳作为中部地区,交通、人才、资源各方面都

10、难以和东部地区相比拟,但是其近年来的发展却并不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资源条件限制其成为医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前期开发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但是这些限制条件对于一个制造基地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却并不十分大。另外,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同样因地制宜,瞄准大健康领域的相关产业,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环保被忽略 一些产品或项目推进中产生的安全环保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同样也会给国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在产业基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越来越需要被重视的问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基地负责人正视的问题就是基地发展中的环保。中国已经被形象地比喻为全世界的“加工厂”。据统计,在中国采购的原材

11、料(电子原配件和化工原料两部分)占全球采购的 10%。而在制药行业,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大国”的标签更是一度为国人带来了骄傲,中国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原料药等等已经成为了全球供应的绝对主力;另外,由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各大跨国公司为了追求进一步深入中国医药市场而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生产线正积极向中国国内延伸和转移。这些无疑会给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强劲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同样要意识到,一些产品或项目推进中产生的安全环保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同样也会给国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很多医药产业园区对于这点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都在积极追求快速发展,希望在这场选手众多的比赛中

12、抢得领先地位。环保得不到保障,一方面违背了国家发展工业的导向,也为当地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各大媒体中时常会出现对制药工业园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甚至在浙江的出现万名农民“围厂封锁”的事件,这些都是制药企业的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要求发生的激烈冲突。另一方面,对于园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产业集群,需要的是众多相关的企业集中起来,利用彼此的优势化解风险和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然而,这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则是集群最严重的障碍,有责任的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利益就必须考虑到园区生活环境的问题,这方面尤其是西方企业更为重视。而如青霉素工业盐等耗能大,污染较为严重的原料药的产能在中国已经趋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全球需求也接近饱和,这些项目的上马能够带来的效益还能维持多久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