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82035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制造现场的五日改善活动炎正杰制造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创新利用最新、最高成本的科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局限于少数掌握技术资源的人员;第二种是利用常识性的工具、检查表及技巧,无需花费多少金钱,此种方法称为改善,组织内部从总经理到一线操作人员都可以参与的活动。针对于日常的企业管理活动,改善无疑是最适合的团队改善体质活动。由于企业经营活动较为紧张,要想使改善活动有效,五日改善活动是最适宜的方法。一、改善活动的种类和特征1、长期持续型:长期改善不仅做动作改善,根据工序分析和开动分析作工序改善和设备故障的对策等,进行综合的多种改善。2、短期集中型:5 日改善主要是进行要素作业分析、消除不均

2、衡分析、线路分析、动作改善、布局图改善、品质,S等。二、五日改善活动的特征一直以来部门内自己改善不了的事情,结合工程和技术、研究等部门的支援,共同协作从提出问题点解析,实施改善、直到效果确认,集中起来进行的活动。活动的范围 :作业改善、布局图改善、3 定、S,看板等,分 析 手 法:消除不均衡调查、线路分析、要素作业分析构 成 成 员:责任班长、责任作业员、副主任2制造技术、QCD 项目组、责任课长、主任三、改善的分析手法(1)消除不均衡调查:观测各工序和作业的 1 个周期的作业时间,抓住引起作业时间不均衡的原因,消除不均衡的分析手法。 测定调查对象作业者 1 个周期的作业时间。测定的时候注意

3、以下事项,记录必要的事项。关于等待,明确其理由。测定中,尽量把握不均衡的要因。测定 30 个周期左右的时间。2)线路改善:线路改善是根据分析作业者一个周期的步行、手移动的顺序和距离,发现零件和设备的摆放方法的问题,以改善步行线路和手移动路线为目的的手法。事前准备调查零件的布局图。根据车型及构造,线路和移动距离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生产台数多的车型为调查对象。调查决定作业开始点,调查步行及手的方向顺序和距离,记录在纸上。线路改善的着眼点线路远不远?作业台能否靠近些?3能不能减为一个作业台?发生了往复步行吗?经常使用的零件放在近处了吗?四、改善的着眼点动作经济 4 原则减少动作数(消除动作、减少动作数

4、)动作同时进行(工具的改善、方法的改善、零件放置方法的改善、两手同时使用,脚手同时使用)缩短动作的距离 (伸手、走路、转身、下蹲等所有时间对比其移动时间,缩短距离消除浪费)动作轻松 (这是指由于作业流畅,有节奏,减轻疲劳,增加安全度)五、组织机构要明确参加 5 日改善的成员QCD 项目组:提出改善建议;班长改善:追求自己班组的生产效率,改善完毕之后使其维持并固定;制造技术员:要了解工艺设计的问题点,在制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对它进行改善,使其在今后的工艺中起作用。六:五日改善的日程制作 5 日改善的日程表,这是 5 日改善能顺利完成而不可或缺的。4组织组员开事前学习会;另外这个活动包括其他部门,

5、为此作应做相关调查,进行事前准备;为了从第一天早晨开始就能按计划顺利实施,遵守计划推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果,责任班长要对整体的进度作管理。七、五日改善的实施流程 第一天(P):参加人员的确认,现状分析(现状把握及实测,整理问题) ,目标的设定。 讨论改善方案, (讨论对被提出的问题点做出的所有改善方案,制定对策) ,整理立即能做的,开始具体的改善。 第二天(D):具体改善的实施。 第三天(D):具体改善的实施。 第四天(C):具体改善的实施,及改善汇总(效果确认,遗留问题的整理) 。 第五天(A):今后的计划,发表会(制造现场改善的责任者)此改善活动到稳定之前的这段期间,第六天至第十天针对遗留问题继续实施向后改善计划。五日改善活动是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分工明确、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方式,一次能够闭环解决一个班组问题。这一种有诸多小改善5累积而起的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引起组织机能的改变,使组织更具有生机与活力。作者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航空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013-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