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2016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临骏:《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前,就楚门的世界 ,我曾写过一篇非常情绪化的短评。当时这个电影把我看哭了。 先是笑,笑着笑着,就哭起来,大哭。把自己都吓着了。原因是主人公楚门的种种遭遇, 让我想起自己身不由己的命运。感同身受,泪泉乍涌。哭后提笔,便写了那篇颓废而偏执 的观后感。随着年岁的增大,胸中多了些丘壑,看问题因更全面、更理性而变得心气平和。这时就想 换个角度,来解读这部既叫座、又叫好的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讲的是楚门从一出生,就被电视真人秀栏目的导演基斯督买下了抚养权, 然后在一个海岛上专门为他搭制了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舞台,连天空、太阳、月亮、潮汐、 雷电、雨露都是布的景。海岛命名为桃源镇,镇上所有的房子都是道具,成

2、千上万的居民 都是群众演员。目的就是为了给楚门营造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所,让他完全不知道自己 只是一部戏里的主人公。而镇上安装了五千多个摄像头,将楚门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一天二十四小时全摄录下来,全球同步播放。至今已长达三十年。楚门的粉丝,或者说这 个“真人秀”的在线看客长期高达十几亿人。全球百姓只要有空,就会守在电视前,分享 楚门的点点滴滴,然后任由他的喜怒哀乐影响自己一天的情绪。孰料有一天,楚门因为亡父的离奇复活,终于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骗局中。于是他 想方设法,不惜以死抗争,终于摆脱了导演基斯督的控制,冲出桃源镇,去了外部世界。 全球人们为他欢欣鼓舞。剧情的离奇设计,几乎迷倒了戏

3、里和戏外的所有观众。十几年过去了,很多荣获奥斯卡大 奖的影片已寂然无声,而跟奥斯卡擦肩而过的楚门的世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津津 乐道。我想,除了故事情节的商业化成功运作外,还跟导演彼得威尔在电影中注入了很 浓的象征成分有关。只要你的智商不低于人类平均水平,你就会发觉,导演显然把桃源镇 比作了伊甸园,或者说,比作了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电影中的导演基斯督则可看作是上 帝之子基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十岁之前的楚门,几乎就是导演基斯督一手创造 出来的,这跟上帝当初造人,如出一辙。现在楚门的反抗,可看作是人类对上帝的反叛。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象征手法,让全球屌丝在看楚门时,会将自己的身世紧紧地与他捆绑

4、在一起。楚门的胜利,便是全球屌丝的胜利。问题是,楚门真的胜利了吗?随笔2014 年第 2 期 出版:随笔杂志社二上帝是虚无的,人类对上帝的反叛,其实就是人类对造物主的反叛,或者说,是人类对进 化规律的反叛。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彼得威尔显然并不认为楚门的出逃是成功的。因为他并没有为楚门安排一个鲜花簇拥的外部世界,而只给他安排了一个黑漆漆的门道,这暗示什么?暗示未 来的不可捉摸和不可把握。暗示楚门跨出这扇门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楚门即将跨门时,导演还安排基斯督与他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基斯督警告楚门, 如果留在桃源镇,楚门的一切,他都安排打点好了,只要楚门好好配合,就可以保证他顺 风顺水,衣食

5、无忧,直到终老。而他在外部世界,即将遭遇的一切,都无法预料。基斯督的话也可看作是导演彼得威尔的观点。楚门的出走,有点类似于易卜生笔下玩 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也有点类似抗战时期大上海文艺青年的出走,不尽如人意的过去, 的确是摆脱了,但未来似乎仍不操控在自己手中。为什么?革命文艺家也许会从阶级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屌丝们只要敢于砸破旧世界的枷锁, 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自由天地。然而,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只是幼稚肤浅的一厢 情愿。群居社会的人类,只能是在各种纠葛、各种矛盾、互相牵绊中过日子。夸张一点地 说,在群居社会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包括那些连日常生活都身不由 己的领袖人物。基斯

6、督的确操纵了楚门的一切,但这三十年来,他也完全被楚门拖进了这 个真人秀栏目出不来,他完全被这个节目给套牢了。而就算真有上帝存在,上帝也是生活 在众神的彼此牵绊中。妥协,是群居社会的关键词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关键词之一。现在的人类跟猿猴比起来,已有了本质区别。猿猴以采撷野果嫩叶为食,它们虽然聚在一 起,但如果没有外敌来侵,基本不需要合作,每只猴子都是单干户,摘到什么往口里一扔 便是。猴与猴是屈从与被屈从的关系。即力气小的屈从于力气大的。在抢摘最好的野果时, 每只猴在纵身一跳之前,早就知道自己出场的微妙秩序了,那已经在以前很多次的碰触和 恐吓中排定了。 “这厮比我健壮灵敏,惹不起,得让着它点。 ”

7、自人类从树上下来后,进入肉食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彼此就不再是简单的屈从关系了, 因为很多工作,非得要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比如猎获一只野兽,筑造一幢房子。特别是农 业的迅猛发展,不再需要所有人都从事获取食物的工作,一部分人由此解放出来,去从事 手工业、商业、管理业、服务业等别的工种。这时群居社会的分工合作就更加显著了,人 与人之间由单方面的弱者屈从强者的关系,变成一种互相妥协的关系。而妥协的规矩,不 再由个体与个体之间划定,而是由整个文明制度决定的,它具有普遍适应性。个体的人若 不遵守这些规矩,任意欺负弱者,那么会有专门的评判机构(如公检法司) ,对他进行制裁。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进入高度聚

8、居的社会,个体的人需要进一步约束自然天性, 才能跟得上时代和文明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繁杂的要求。这时,人类每一个聚居之地,从 实质上来讲,都跟桃源镇差不多一个硕大无朋的舞台而已,人类的全部言行,几乎都 受到了限制,就像舞台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台词一样。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做了各级行政机 构的“群众演员” ,但幕后的导演却是掌控一切的人类文明。夸张一点地说,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摄影棚,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是天生的戏 子。你要会哭,才有奶吃。你要会笑,颊额才能获得母亲甜蜜的吻。你要带上一个大大的蛋糕作道具,小朋友们在你的生日宴会上才会玩得尽兴尽意。你的导演开始是把你当作私 有品的父母;然后是你严格得

9、近乎变态的老师、成绩好得骄横跋扈的同学、性格强悍得说 一不二的好友;然后是你虚伪的领导、自以为是的同事、爱耍心眼的妻子或大男子主义的 丈夫;再然后是你那些贪婪自私的儿孙们;最后,死神的总导演给你盖棺定论。文明要求你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扮演好你这一辈子充当的各种角色。即使你偶尔来了脾气, 想撂挑子,也要把偏离轨道的“剧情”控制在能够继续演下去的范围内,要不然,不合作 的你很快就会被清除出人生舞台。就好比桃源镇楚门的初恋女友。导演并没有安排她与楚 门恋爱,可楚门才向她示好,她就马上回应了楚门,一下子打破了周边关系的平衡,还差 一点把桃源镇的真相全告诉了楚门。这样的人,在桃源镇被看作是不称职的演员;而

10、在人 类社会,则被看作是害群之马。人类的凶杀、谋害和战争,就是“剧情”偏离了文明的轨道,而彻底崩溃了,从而使得一 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个民族都没法再演下去了,直接被时代的秋风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中。说到底,妥协是文明的本质。楚门只是夸大了自身因妥协带来的不适。他就没发现,桃源 镇几乎是围着他转的,人人都在为他而妥协。三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我们的祖先急赤白脸地把一个个新词从喉咙里往外掏,就想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与同伴有更好的交流。可以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 由群居社会催生出来的。语言是群居社会最好的润滑剂。文明之所以要开发人类那么强大的语言功能,就是为了保 证群居社会的和谐。

11、或者说,就是希望人人都巧舌如簧,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台词”的身份和使命。 “在什么山 上唱什么歌” , “与人说人话,与鬼说鬼话”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所有这 些谚语的核心,指的都是人类大舞台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人生就是一场大演出,在任何场 合下,你只讲适合你这个角色的台词,多说一句或少说一句,都是败笔,都会影响你在人 生大舞台上的整体得分,影响你与周边人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将最后决定你个人命运的走 向。可惜的是,人群中的“歪嘴和尚”太多。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念错台词,什么话不利于团结, 不利于合作,不利于凝聚人心,不利于整合力量

12、,他就说什么话。很多话,不但损人不利 己,而且还损人害己。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情绪太不稳定,二是我们的心灵扭曲得很严重。不稳定的情绪导致 我们说话,不经过理性的过滤,就把语言的匕首和投枪掷向他人。而扭曲的心灵,让我们 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人生的舞台处处透着悖谬,所以一出口便是冷嘲热讽。当年的迅哥 儿算得上是思想大师,但他在语言的灵活运用上,还是有不妥之处。如果他的语言更温情 一点,更含蓄一点,更积极一点,而不是字字透着疏冷和嘲讽,那么他的文章对中华文明的推进,也许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吧?事实上,古往今来,就没有不说错话的人。只是多少的问题。错话说得少的人,他在群居 社会的收获将远远大于他的实际才能

13、可以给他的。而错话说得多的人,不论他的才华如何 了不起,但大抵都会以播下龙蛋开始,以收获跳蚤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艺术,其 实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才能之一。可惜的是,中小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培养语言运 用能力的课程。桃源镇被评为地球上最适宜居住的小城。这个消息显然是为楚门量身定做的,目的是为了 打消楚门外出旅行的愿望。而从桃源镇的居民使用“台词”的准确性来看,它的确堪称群 居社会的典范,与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差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角 色,所以都能做到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多一句或少一句都不会。只有懵懂的楚门,不清 楚自己戏子的身份,才常常不按牌理出牌,说话做事,按他妻子的

14、话说,就是太没“职业 精神”了。可以说,楚门是桃源镇最大的乱源。道德要求孩子们讲真话。讲真话当然是对的,人类社会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有发 展的可能。如果任意颠倒黑白,那么我们甚至都无法对简单的事物进行准确命名。那时普 通的交流都会变得困难重重。整个世界永远会处在一种悖谬式的懵懂中。但道德迟迟没有告诉孩子们的是,讲真话只是“规定动作” , “自选动作”则是讲有用的话。 对自己有用的话,对他人有用的话,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用的话。 “善意的谎言”是群居社会 的通行证。长大后,如果一个人还不知变通权衡,只知道一根筋讲真话,那么他会到处碰 壁,以致头破血流。道德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们真相?是因为道德要维

15、持自己“正确”的面貌,以便将芸芸众生 统摄在它的威望之下。道德既是一种人心的引导,也是一种评判体系,所以道德不能没有 “对错是非”观念。虽然骨子里它是以实用主义作准则,但外在表现形式它必须站在“对” 的一边。言为心声,当一个人向外部世界反映自己的内心诉求时,这个“心”字是指自己的内心。 而当一个人单纯地对外部世界进行评价时,这个“心”字,则是指用自己的心去聆听他人 的心声。你对一件事物的评判,只有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尽量不损于自己的利益, 你的评判才是最标准的台词。这不是世故,而是群居社会的要求。四楚门想逃离桃源镇,是因为他突然发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骗局中。但事实上,群居社 会之所以要按

16、“台词”说话,就是为了掩饰真相,其本质就是欺骗。我们的社会,以及我 们的内心有太多真相,不想公之于众。文明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骗局组成的。楚门是桃源镇这个局惟一的受骗者,离开了 这个局,与他配戏的那些人也可能成为受骗者。也许就在他们与楚门配戏的同时,他们的 丈夫或妻子正在与别人鬼混,而等他们回去,又与他们亲亲热热,举案齐眉。聪明的文明 人,即使像楚门一样发现了蛛丝马迹,也不会急于揭露真相。真相之所以隐藏在那里,是因为真相一旦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就会迅速改变现有格局,打破和谐的平衡。就说这部 电影,楚门一个人探寻真相的目的达到了,但他却毁了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毁了几十亿地 球人业已成习惯的娱乐方式。同样的道理,对于配偶的偷情,若是穷追猛打,最后最受伤 的那个人,正是自己。求知欲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但那是指人类对自然事物的探求。若是对人际关系过于好奇, 那总有一天“会害死猫”的。所以智者喜欢对自然科学穷追猛打,而对人际关系采取的则 是“难得糊涂”的态度。我们只要见识他人的一种面貌就可以了,如果不幸识破了他人的 另一种面貌, “以和为贵”的文明也不希望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