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2013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3.4 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1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2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 150mm 的净空。3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3.3.4 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工程项目在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处的管道安装,由于处理不当,使用中出现变形破裂现象,所以增加了此条款。3.3.5 在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采暖设备、卫生器具有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3.3.6 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和。曲线部分: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应与直线部分

2、保持等距;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3.3.7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2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3 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5mm 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4 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5 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6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3.3.5-3.3.7 原规范第 2.0.8 条、第 2.0.9 条、第 2.0.11 条经过多年的实践是可行适用的,故保存。3.3.8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 3.3.

3、8 的规定。3.3.8 原规范第 2.0.12 条中保温管道支架间距根据调研及参考一些资料适当地放宽 0.5m。表 3.3.8 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保 温 管22.52.52.533444.567788.5支架最大间距不 保2.533.544.55666.5789.51112温 管3.3.9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 3.3.9 的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3.3.9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资料和有关省市规定编写

4、。表 3.3.9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公称直径(mm)121416182025324050637590110立管0.50.60.70.80.91.01.11.31.61.82.02.22.4冷水管0.40.40.50.50.60.70.80.91.01.11.21.351.55支架最大间距(m)水平管热水管0.20.20.250.30.30.350.40.50.60.70.8 3.3.10 铜管垂直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 3.3.10 的规定。3.3.10 铜管垂直或支架的最大间距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200垂直管1.82.42.43

5、.03.03.03.53.53.53.54.04.0支架最大间距(m)水平管1.21.81.82.42.42.43.03.03.03.03.53.53.3.10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采用铜管做给水管材的很多,支架间距较杂。此条参考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的推荐性标准建筑给水铜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编写。3.3.11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5m,每层必须安装 1 个。2 楼层高度大于 5m,每层不得少于 2 个。3 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3.3.11 原规范第 2

6、.0.13 条调整并增加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的要求。3.3.12 管道及管道支墩(座),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3.3.13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 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3.3.14 弯制钢管,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弯: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 3.5 倍。2 冷弯: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 4 倍。3 焊接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

7、径的 1.5 倍。4 冲压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3.3.12-3.3.14 原规范条文,增加了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经过调研了解到,这个缝隙不堵不美观,而且不具私密性,所以增加了此内容。3.3.15 管道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采用粘接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不得小于表 3.3.15 的规定。表 3.3.15 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公称直径(mm)202532405075100125150插入深度(mm)1619222631446169802 熔接连接管道的结合面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不匀现象。3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的最大偏

8、转角不得超过 2。4 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5 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 1/2。6 螺栓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 2-3 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7 承插口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必须清洁、填塞密实,水泥应捻入并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的深度不得大于 2mm。8 卡箍(套)式连接两管口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3.3.15 管道接口形式,保留了传统适用的连接形式,又增加了目前常见的新连接形式,并做了基本规定

9、,有利于工程质量过程控制。3.3.16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3.3.16 见各章节相关说明。4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4.1 一 般 规 定4.1.1 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 0.1MPa 的室内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4.1.1 本章适用范围。为适应当前高层建筑室内给水和消火栓系统工作压力的需求,经调研和组织专家论证,将其工作压力限定在不大于 1.0MPa 是合适的。4.1.2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以饮用水卫生标准。4.1.2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给水系统管材种类繁多,每种管材均

10、有自己的专用管道配件及连接方法,故强调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以确保工程质量。为防止生活饮用水在输送中受到二次污染,也强调了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4.1.3 管径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外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4.1.3 调研中了解到给水系统用镀锌钢管较为普遍,D100mm 镀锌钢管丝扣连接较多,同时使用中发现由于焊接破坏了镀锌层产生锈蚀十分严重,故要求管径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并强调套丝后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作防腐处理,以

11、确保工程质量。管径大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套丝困难,安装也不方便,故规定应采用法兰或卡箍(套)式等专用管件连接,并强调了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防止锈蚀,以确保工程质量。4.1.4 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可以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4.1.4 综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塑料管和复合管生产厂家管道连接方式。列出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的连接方法及使用范围。4.1.5 给水铸铁连接可采用水泥捻口或橡胶圈接口方式进行连接。4.1.5 给水铸铁管连接方式很多,本条列出的两种连接方式安装方便,问题较少,交能保证工程质量。4.1.6 铜管

12、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 22mm 时宜采用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或等于 22mm 时宜采用对口焊接。4.1.6 调研时了解到,铜管安装连接时,普遍做法是参照制冷系统管道的连接方法。限制承插连接管径为 22mm,以防管壁过厚易裂。4.1.7 给水立管和装有 3 个或 3 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4.1.7 给水立管和装有 3 个或 3 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要求安装可拆的连接件,主要是为了便于维修,拆装方便。4.1.8 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就在冷水管上方。2 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

13、侧。4.1.8 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规定 1.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主要防止冷水管安装在热水管上方时冷水管外表面结露;2.垂直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主要是便于管理、维修。4.2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主 控 项 目4.2.1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在试验压力下观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得超过 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

14、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直超过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4.2.1 强调室内给水管道试压必须按设计要求且符合规范规定,列为主控项目。检验方法分两档: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则参照 CECS18:90 及各塑料给水管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以统一检验方法。4.2.2 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检查方法:观察和开启阀门、水嘴等放水。4.2.2 为保证使用功能,强调室内给水系统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通水试验,并作好记录,以备查验。4.2.3 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

15、用。检验方法: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4.2.3 为保证水质、使用安全,强调生活饮用水管道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除去杂物,使管道清洁,并经有关部门取样化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才能交付使用。4.2.4 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标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4.2.4 为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规定除塑料管和复合管本身具有防腐功能可直接埋地敷设外,其他金属给水管材埋地敷设均应按规定作防腐处理。一 般 项 目4.2.5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

16、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道径的 3 倍。检验方法:尺量检查。4.2.5 给水管与排水管上、下交叉铺设,规定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主要是为防止给水水质不受污染。如因条件限制,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为安全起见,规定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 3 倍。4.2.6 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2 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6 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