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870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初三总复习:初三总复习:1919 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篇文言文复习资料资源提供:常州市八中资源提供:常州市八中 冯敏娟冯敏娟(一)论语十则(一)论语十则子曰:子曰:“学而学而时习时习之,不亦之,不亦说说乎?有朋自乎?有朋自远远方来,不亦方来,不亦乐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学而 ) )曾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为为人人谋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传不不习习乎?乎?”( ( 学而学而 )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为师矣。矣。 ”( ( 为为政政 ) )子曰:子曰:“

2、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则罔,思而不学罔,思而不学则则殆。殆。 ”( ( 为为政政 ) )子曰:子曰:“由,由,诲诲女知之乎!知之女知之乎!知之为为知之,不知知之,不知为为不知,是知也。不知,是知也。 ”( ( 为为政政 ) )子曰:子曰:“见贤见贤思思齐齐焉,焉,见见不不贤贤而内自省也。而内自省也。 ”( ( 里仁里仁 )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三人行,必有我师师焉。焉。_,_。 。 ”( ( 述而述而 ) )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远。仁以。仁以为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远乎?乎?”(泰伯)(泰伯)子曰:

3、子曰:“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子罕子罕 ) )子子贡问贡问曰:曰:“有一言可以有一言可以终终身行之乎?身行之乎?”子曰: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卫卫灵公灵公 ) )课文下面注释课文下面注释:1、 论语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家、

4、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说( ):):“悦悦”的古字,愉快。的古字,愉快。 5、愠(、愠( ):生气、发怒。):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日:每天。 9、三省(、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信:真诚,诚实。 11、传(、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

5、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殆:有害。 15、女:通、女:通“汝汝” ,人称代词,你。,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智” 。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其恕乎:大概就是“恕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了。其,大概、也许。

6、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文后练习:文后练习:2把下列各句把下列各句译译成成现现代代汉语汉语,并解,并解释释加点加点词语词语的意思。的意思。 1、学而、学而时习时习之,不亦之,不亦说说乎?乎?2、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则罔,思而不学罔,思而不学则则殆。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附加练习附加练习1、阅读理解。 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 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成语:

7、 造句或写话:_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 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答案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8、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见贤思齐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

9、他人对待他人(二)桃花源记(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鱼为业, ,缘缘溪行,忘路之溪行,忘路之远远近。忽逢桃花林,近。忽逢桃花林,夹夹岸数百步岸数百步,_,_,_。渔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穷其林。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土地平旷旷,屋舍,屋舍俨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鸡鸡犬相犬相闻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1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发垂髫,并怡然自垂髫,并怡然自乐乐。 。见渔见渔人,乃大惊,人,乃大惊,问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还家,家,设设酒酒杀鸡杀鸡作食。村中作食。村中闻闻有此人,咸来有此人,咸来问讯问讯。自云先世避。自云先世避秦秦时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间隔。隔。问问今是何今是何世,乃不知有世,乃不知有汉汉,无,无论论魏晋。此人一魏晋。此人一一一为为具言所具言所闻闻,皆,皆叹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语云:云:“不足

11、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处处志之。及郡下,志之。及郡下,诣诣太守,太守,说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向所志,遂迷,不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复得路。南阳刘子南阳刘子骥骥,高尚士也,高尚士也,闻闻之,欣然之,欣然规规往。未果,往。未果,寻寻病病终终。后遂无。后遂无问问津者。津者。3课文下面注释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 缤纷:繁多的样子。缤纷:

12、繁多的样子。 4、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 俨(俨( )然:整齐的样子。)然:整齐的样子。 9、 属:类。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3、。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要( ):通):通“邀邀” ,邀请。,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更)不必说。 “无无” “论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无论” 。 17、具言:详细地说出。、具言:详细地说出。 1

14、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诣(、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3、遂:终于。、遂:终于。 24、规:计划。、规:计划。 25、未果:没有实现。、未果:没有实现。 26、寻:随即,不久。、寻:随即,不久。 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问津:问

15、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文后练习:文后练习: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 阡陌交通,阡陌交通,鸡鸡犬相犬相闻闻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绝境,不复出焉境,不复出焉 3、 乃不知有乃不知有汉汉,无,无论论魏晋魏晋 4、 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附加附加练习练习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 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4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 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 ,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答案答案1.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可能实现的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