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1754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期 李绍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王天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研究”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巨灾风险度量与巨灾保险期权定价研究” ( )的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以货币政策为例李绍荣 王天宇 提要 本文在更一般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下,以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 不一致问题。结果表明,当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存在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具有信息优势时,最优经济政策与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关于经济状态的信念有关

2、。从福利的角度看,当现实经济状态对经济政策灵敏时,政府部门有公开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反之,政府部门则有隐瞒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经济决策咨询机构外,还要推动独立的民间智库发展,使公众逐步摆脱信息劣势。 关键词 时间不一致;相机抉择;非对称信息;货币政策一、引言如何制定公共政策一直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棘手难题。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从 “ 拍脑袋”式决策到成本收益分析式的科学论证,是一种进步。但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往往与事前的科学论证有所差距,甚至截然相反,公众信念在其中可能扮演了重要 角 色。本 文 以 货 币 政 策 为 例,对 此 作 出阐释。

3、 年,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发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宣告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自此之后,经济学家一直将自由放任、不干预市场运作的经济政策模式奉为圭臬。直到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人们才认识到,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时,经济也会在没有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达到均衡。这从理论上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并非总是有效的,需要对经济作适度干预,适时地使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济。从此,如何制定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历经几代经济学家的孜孜探寻,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法则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转折点一般认为始于 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 )关于

4、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问题的探讨。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开创性贡献受到重视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简单法则:认为政府应该根据经济状态变化,以逆风向行驶的政策不断调节经济。这种政策方案是基于静态时间框架中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形成的,缺乏经济的微观基础,未考虑私人部门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及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凯恩斯经济政策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黄金期后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期到了两大致命打击,其一是卢卡斯 ( )的批判。卢卡斯指出,凯恩斯经济学的大规模计量方程组无法识别经济中微观个体的结构参数,以此为依据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无效的。其二便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指出的

5、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不是最优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可简要概括为:当私人部门相信政府的政策承诺并提前作出反应后,政府会有违背承诺的激励,即时间一致的最优经济政策不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如果预见到了政府会投机性地违背承诺,私人部门就会调整自己的预期,这样私人部门的理性预期最终会导致最优经济政策失效。时间不一致性使得凯恩斯主义者不得不回答下列问题: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部门在执行和实施经济政策时是否是可置信的?是否能让经济中的个体确信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所制定的有效宏观经济政策就只可能是一个次优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由经济中私人部门

6、和政府部门之间通过动态互动所得出的符合子博弈精炼条件的政策。在卢卡斯批判和时间不一致问题受到重视之后,宏观经济学先后建立起以个体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微 观 基础 的真 实 经 济 周 期 模 型( )和在 框架内引入价格黏性、不完全竞争的新凯恩斯模型 () ,并在这些模型内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但是经济现实总是不断检验着理论的适用性,其代表性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 )在 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受到普遍质疑,对怎样制定有效宏观经济政策的法则又重燃战火。主流宏观经济学所给出的最优政策,通常只是经济体中结构参数和经济要素的函数。而若干次经济危机告诉我们,私人部门的预期和信念才

7、是经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以货币政策为例,在两期时间不一致模型基础上加入私人部门对经济状态或经济形势判断的信念。在非对称信息下,政府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考虑私人部门的信念。在本文的模型中,经济状态的变动,不是体现为菲利普斯曲线或生产函数中扰动项的变化,而是体现为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胀和失业替代关系的变化。当一个经济体处于不同经济状态时,一单位意料之外的通胀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这已经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实证研究的证实。 如果私人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经济状态的变化,则无法对通胀进行准确的预期。此时,央行的政策可选择空间增大,货币政策的不一致性不同于传统模型。本文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货币政策的制定,并将

8、基于私人部门信念的有效货币政策与传统的时间不一致模型的有效政策做了对比,说明了影响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于时间不一致问题中政策制定者私人信息问题的研究。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及巴罗戈登 ( )模型中 ,所有信息都是共同知识。而事实上,央行往往拥有私人部门无法掌握的私人信息。一方面,央行的目标函数、承诺能力对私人部门来讲可能是未知的,巴罗 ( )声誉模型的基础即是 私 人 部 门 对 央 行 类 型 的 不 确 定。库 克 曼( )进一步根据承诺能力区分了央行的类型,他们的研究,可看做是基本模型中对政府部门在执行和实施经济政策时是否可置信问题的补充说明。另一方面,

9、央行可能因为拥有更加精确和领先的数据、更为专业的经济学家和经济预测系统以及选择时序的不同 ( 央行在扰动实现之后再选择货币政策) ,因而掌握私人部门不知晓的经济信息。已有文献对于央行的私人经济信息的刻画集中于菲利普斯曲线随机扰动项的波动性。具体而言,央行因为掌握了更多的私人信息,从而能够更精确地预测产出波动 或需求波动 。这些模型的结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当央行掌握关于经济波动的私人信息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造通胀,刺激经济。本文以此领域现有文献为基础,在模型中设定政府和私人部门就 “ 产出对经济政策敏感性”这一经济状态变量拥有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 ( 央行)知道该变量的值,而私人部门则处于无知

10、状态,只能通过形成相关的主观信念进行经济决策,并由此说明私人部门的信念对经济政策效应的影响。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传统的完全信息模型中相机抉择和规则解,以说明有效经济政策的性质及其福利分析;第三部分设定了一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期 不完全信息模型,探讨在此情形下的有效经济政策的制定法则,并着重分析有效政策与私人部门信念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总结全文。二、完全信息下的有效货币政策假设总产出与通胀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珔()()式中,珔为经济的潜在产出;为经济中的实际通胀 率;为经济中私人部门的预期通胀率;为经济的实际产出;参数表示当期的经济状态。为了简化分 析, 假 设 经 济 状

11、态 为 离 散 的 二 元 变 量,。当参数时,经济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会引发经济中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较大偏离;而当时,经济 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只会引发经济中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较小偏离。对不同经济状态下产出缺口对通胀冲击反应系数差别的解释,取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例如,在动态新凯恩斯的交错价格调整模型中,市场的竞争度越高,则单个企业的定价能力越弱,最终导致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越弱,即和分别代表市场竞争程度 的高低。从经验证据来看,外部冲击的异质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货币管理体制的变化等都可能是发生变动的原因 。经济中私人部门就通胀率形成预期,笔者假设预期是理性

12、的,即:()()政府关心产出和通胀,希望产出稳定在目标产出或计划产出附近,并使通胀尽可能小。因此政府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 () (珔)()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即式 ()中表示经济状态的参数不确定时,若政府和私人部门对经济信息的掌握是相同的,即私人部门和政府都确切知道经济状态参数的实现值,此时该问题的解就是传统的时间不一致模型的解。若给定私人部门的预期永远等于政府的通货膨胀率,政府选择最优的通胀率,则最优通胀为: () ()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关于最优经济政策的讨论中,把这个解称为规则解或最优解。实现规则解的前提是,政府按照某种可置信的规则行事,不发生相机抉择行为。否则,在预期先行,货币政

13、策后出台的动态博弈中,规则解即最优经济政策不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现实经济中无法实现,此时有效经济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次优经济政策。现在我们考察在此情形下的现实经济政策,即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给出的子博弈精炼解 相机抉择式经济政策。用反向归纳法求解该博弈。首先,在给定私人部门预期和经济状态参数的条件下,政府通过经济政策选择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并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即求解下列问题: () () 珔()()由一阶条件,可求出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为: 珔()()在已知实际经济状态参数时,私人部门能够推知政府部门对其预期所作出的最好反应行为是式 ()所表示的行为。此时私人部门的最好反应

14、是形成理性预期,这一预期形成过程是 最优 化 的 结 果。私 人 部 门 最 小 化 通 胀 预 测 的 误差,即: ()()式中,为私人部门的信息集。在私人部门可以获知经济状态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最优解,代入式 () ,解出实际通胀和通胀预期为: 珔()(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期将经济状态参数的实现值和代入式( ) ,得到不同经济状态下通胀政策和通胀预期的表达式: 珔() 珔()烅烄烆( )将式 ( )代入式 ()中,得到实际产出:珔( )即实际产出并不随经济状态变化而变动。这也说明,在相机抉择政策中,货币政策会随经济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货币政策的力度与政府的目标产出或计划产出和经济的潜在产出珔的差成正比,即珔越大,货币政策力度越大,但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效果,无法影响产出。将相机抉择解式 ( )和式 ( )代入政府关心的社会福利函数式 ()和私人部门关心的私人福利函数式 ()中,得到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式。当时, ( )(珔)( )当时, ( )(珔)( )私人部门的私人福利函数较为简单,在对称信息下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