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678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秘专业发展现状1.1 学科设置情况据原全国高等院校秘书学教学研究会(后易名为全国高等院校秘书学学会)统计资料显示,1984 年全国至少有 67 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秘书专业,到 1999 年约为 300 所。表面看来,开设学校的数量呈扩大的趋势,但实际上这一增长率呈急剧下降的态势。从 1984 年到1985 年,增长率为 76.11%;1985 年到 1986 年,为 44.78%;1986年到 1990 年间,为 28.36%;1990 年到 1999 年,仅有 10.45%,为我国培养各类秘书约 300 万人。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大批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需要的秘

2、书人员预计达到 1000 万。秘书人才需求成倍增大与培养机构的不断萎缩,形成了鲜明反差。在我国,秘书工作尚未被人们承认为一种职业,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文秘都还只是一个职位,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在高校政策中,国家教育部于 1998 年甚至取消了秘书专业的一级学科地位。秘书专业设置的退化,与社会需求秘书人才档次越来越高所形成的矛盾日益严重;秘书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着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设置基本上套用技校或职高的模式,许多课程低水平重复设置,培养目标只是企业办公室从事电脑打字、收发等工作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模式基本上套用普通专科学校的模式,学科

3、型的专业课程教科书模式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偏重于理论的学术型专业人才。大多数高校的秘书专业从中文专业衍生而来的,偏重理论教育和研究,忽视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直接上岗,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才能适应。这种状况与当前秘书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符,人才培养方向与实践相脱节问题较严重。1.2 师资状况高校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力量弱小,也并不十分专业对口。以中南地区某学校文秘专业为例,该校文秘教研室一共由 7 位老师组成,其中 3 位是本科学历,3 位是硕士学历,1 位是博士学位。2 位有过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秘书工作经验,5 位是纯中文专业人士。由于人力

4、资源不具备专业性,他们必须承担不同的专业课程,其中一位老师在三年里承担了 6 门专业课,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具有身心的双重折磨,一方面要费心地摄取自身并不熟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无奈地接受个人可能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某门课程深入研究和提升。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秘书学起步较晚,对秘书学的研究也相对较晚,没有专门的培养文秘师资的教育机构,文秘教材滞后于秘书工作实践的情况就更为严重。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也给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带来困难。1.3 学生状况学生作为学校和市场主体,体现出来的情况有好有坏,比较复杂。首先,高校文秘专业生源质量要求较高。生源

5、是构建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也是完善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当前我国文秘专业的生源类型复杂,职高文秘学校招生对象包括中等专业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士。基本上只要个体选择了学校,学校都会同意提供培养机会。而高校文秘专业与之相比,在生源选择选择上具有很大优势,生源队伍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但是高校文秘学生对于自己被培养的是哪一层次、哪一类型的文秘人才,毕业后去向如何,没有明确的概念,模糊不清。以某校 02 级文秘班为例,这个班一共录取 40 位同学,男生 19 位,女生 21 位,是该学院男生比例最多的班级。据该校文秘教研室主任介绍,当初这个班级的同学都是经过

6、挑选的,无论从身高、长相还有性格、爱好都有考虑(当然挑选参考就只能使是志愿上学生填写的东西而已)。大一时,该班有 2 人转去外语系,1 人转去国防班;大二时,从模特班转来一位同学;直到毕业时,还有38 名学生。据调查,他们高考时的分数与中文班学生一样都是重点本科线上的本省学生,处于同一个水平。其次,专业自由选择空间不大。职高文秘学生大都因为某种工作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动选择了文秘专业培训,而高校文秘专业学生似乎更多地是专业选择了他们,显得被动。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想要转校、转系或转专业基本上都是比较困难的。除非退学,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读研究生。文秘班的许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都感到很意外和失望

7、,纷纷表示如果有机会,都会选择别的专业。再次,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文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不大,基本上能找到一份工作。原因有三:第一,就业范围大。文秘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中文专业的一部分课程,选择工作的范围是很宽泛的,除了理工科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之外,基本上具有就业可能性,比如能从事记者、编辑、教师等,而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也并不特别排除文秘专业。第二,秘书需求大。第三,高级文秘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但是几乎所有文秘专业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持有不看好态度,据调查统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就业专业不对口。经过四年的文秘教育,学生在参加工作上还是希望能从事自己熟悉的、所学的专业。由

8、于工作压力而就业在记者、编辑等岗位的,相当于还要从零开始,需要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重新学习新知识,适应新领域。第二,跨专业就业并不受欢迎。相关新闻、教育单位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不排除,但是并不表示欢迎。他们认为专业的新闻或师范类学生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工作的角色中去,也能节省不少的培养时间和精力甚至资金。而根据凭借自己综合实力进入其他岗位的文秘专业学生所反馈的信息,由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不对口的专业岗位上都会感觉到不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展开工作,压力相当大。第三,专业没有竞争优势。需求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单位,在人才选择上,并不限定于文秘专业学生,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承担工作任务就可以,也并不一定

9、要重点本科那么高的学历。而与法律、经济等挂钩的行业甚至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不注重秘书能力。因此高校文秘专业学生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第四,高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作为重点本科培养的学生,并不甘心从事简单的抄抄跑跑的文秘工作,也不太愿意从最低的服务干起,从而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1.4 市场需求状况社会对于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许多新旧行业都迫切希望填补文秘岗位空缺。以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为例,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了解市场需求的状况:(1)从需求的文秘数量上看,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空间。100%均表示需要文秘人才。90%以上的单位在今后三年平均每年需要文秘专业

10、毕业生人数 12 个,另有 10%的单位选了 35个或更多。(2)从需求的文秘层次上看,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 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不少民企认为,他们急需的是文秘专业方面的适用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3)从需求的文秘类型上看,65%的单位选了复合型秘书,为最受欢迎类型,其次为应用型秘书(15%)、创新型秘书(10%),另有 5%的单位分别选了操作型秘书、技术型秘书。(4)从需求的文秘素质来看,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是

11、多元化的,但都存有“德才兼备”的倾向。据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注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思想和道德素质占 33%、文化素质占 27%、业务素质占 13%、心理素质占 8%、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占 5%等。而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职业道德(75%)、事业心(63%)、良好人际关系(43%)、吃苦耐劳精神(38%)、忠于职守(28%);文化素质是从高到低依次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38%)、掌握宽阔的专业知识(28%)、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26%)、掌握相关学科知识(16%)、了解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4%);业务素质依次是:独立工作能力(42%)、组织管理能力(35%)、

12、实际操作能力(28%)、创新能力(23%)、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0%);心理素质是易于投入、热情工作的心理(40%)、自信心(37%)、自主主动工作(25%)、追求卓越、渴望成功(11%)、开放乐观(9%)。(5)从需求的文秘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来看,民营企业最看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五项综合能力,依次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最看重的能力因素是“专业水平”(26%),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社会实践经历”(18%),“外语水平”(15%)和“计算机水平”(9%);35%的被调查单位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

13、业生是否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表示重视,一部分单位表示不会十分在意,关键是看是否真正具备秘书的职业技能,当然有的话最好;对获得电脑操作等级证书重视的占 55%,但对是否获得外语等级证书却 100%表示重视。在问到文秘专业毕业生除了文秘专业知识外,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时,民企的老总选择最多的是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大部分民企认为学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是:敬业精神、知识能力水平、文化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在问到高职毕业生与其他重点或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水平上有否明显差距时,85%的民企单位认为有一定差距,还有的认为有明显差距。在

14、问到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民企单位认为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目前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生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2文秘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1 制度制约有关高等学校文秘专业的制度,从起草到分析、审核、试点、通过,然后实施,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和局域性,而调整起来也比较缓慢,这都制约了高校文秘专业的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的数据,20002003 年,仅四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 95 万人急增至 187.7 万人,增加了近一倍,研究生毕业生也从 58767 人增加到 111091 人,也有近一倍的增幅。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校不仅毕业生人数没有增加

15、,学校数量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扩招也许并不错,可是盲目扩招却不对。几年来的盲目扩招,忽视了高校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盲目扩招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造成了这种发展极为不对称的结果。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草率地开设专业和班级,没有为学生配备相关软硬教学条件。某些高职院校甚至由于经济、生源声誉等一些压力,招收不同起点、不同素质的学生,可以不用考试,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导致生源素质良莠不齐。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虽然好一点,但是专业技能水平却又由于学校客观制约因素没有得到重视和

16、培养。学科设置不成熟,文秘专业设置依然是其他专业设置和结构模式,没有进行合理改革,专业机构布局没有做全面的调整。基本现状还是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板块,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安排在集中进行专业课学习之后,这与文秘专业的应用性是相违背的。2.2 师资与教学条件的制约师资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传授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目前的高校文秘专业的师资条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学校重要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和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文秘专业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从以上举例的中南某高校看已可见一斑。该校文秘专业教师的学历 100%中文专业,不具有文秘相关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71.43%,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现有高校文秘教师队伍并非文秘专业学历。秘书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管理学、文书学、写作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专业的教师,就必须具备这些基本理论素养。大多数人是由中文、历史或新闻等专业转过来的。他们虽然有着较好的语言功底,但由于缺乏对秘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显得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