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13057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刘似臣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tinuum of Inputs Model ,which we use to analyze the processing trade inChina.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ost of the FDI in China are engaged in processing trade , and thenpromot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关键词:加工贸易;要素连续统;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2、跨国公司逐步形成了以产业内部工序细分为特征的全球垂直分工体系,并促进了中间品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繁荣。因此,近几十年来全球贸易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增长。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Feenstra利用要素连续统模型(Continuum of Inputs)研究这一现象得出结论,在同一产业内,发达国家(或者说跨国公司)将技术含量低(熟练劳动相对需求小)的工序外包给发展我国家(非熟练劳动丰富的国家) ,自己则保留技术含量高的工序,其结果既能促进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也能促进发展我国家的产业升级,并且扩大了参与各国的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相对工资与相对就业。国内学者的研究证实,我国工业制成

3、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从80年代末的2311 %发展到90年代末的5710 % ,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到2002年已经占总产业内贸易的80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外包(outsourcing)战略相对应,我国企业参与垂直产业内贸易分工的形式是吸收外资从事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因此,本文从要素连续统模型、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以及我国吸收FDI的情况来分析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一、 要素连续统模型Feenstra和Hanson(1996 ,1997 ,2001)借鉴多恩布什、 费舍尔和萨缪尔森(1980)的产品连续统模型,将连续统概念引入中间品贸易理论分析,建立了要素

4、连续统模型。该模型用指数z0 ,1表示一个产业从研发、 生产、 营销到售后服务等工序,将这些工序按技术含量从低到高排列(按单位产量所需的熟练 非熟练劳动比例从小到大排列)。如果用x(z)表示z工序的产量,ah(z)和al(z)表示生产单位x(z)所需要的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z从0到1的排列顺序表明,z是ah(z)al(z)的非递减函数。(一)静态均衡假设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在熟练劳动(H)和非熟练劳动(L)中利用里昂惕夫技术,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利用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生产中间品(投入)z,参数表示总劳动在生产每种中问品的成本中所占的份额,采用的是Hicks中性技术进步。据此生产函数推出的对偶单位

5、成本函数形式如下:c(w,q,r,z) =BwaL(z) +qaH(z) r1- i,其中,c(w,q,r,z)代表在给定非熟练劳动工资w、 熟练劳动工资q和资本收益率r时本国生产一单位中间品x(z)的成本,该中间品可在任一国生产,然后再组装成制成品。外国的单位成本函数形式相同,只是加以星号用作区别。11 基本假设。(1)短期内,假定要素价格w,q,r不变,因此单位成本函数c(w,q,r,z)只是所涉及产业工序z的函数,并假定z是连续的;(2)为简单起见,假定本国的单位成本曲线是HL(熟练 非熟练劳动)的线性递增函数,即在图1中CC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3)外国非熟练劳动充裕,本国熟练劳

6、动和资本禀赋充裕,因此本国熟练劳动的相对工资和资本的收益率都低于外国,即q wq3w3,rr3;(4)假定将所有中间品z0 ,1组装成最终产品时不需要额外劳动,因此无须考虑最终产品的组装发生在何国,因为该工序的增值为零。21 静态均衡。当两国单位成本曲线相交时c(w,q,r,z3) =c3(w3,q3,r3,z3) ,Feenstra证明,因为假设3的存在,以及132005年第2期No. 2 2005统计研究Statistical Research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对z

7、的设定,可以得出两国的单位成本曲线只能相交一次;在交点左侧,外国(非熟练劳动丰裕的国家)单位成本曲线低于本国,右侧则正好相反,表现在图1中就是c3c3曲线从左下方穿过CC曲线。因此,交点处的均衡水平z3就成为本国企业外包产业工序的临界值。由于企业在生产最终产品时一般寻找成本最低的中间品配置,从图1中不难看出,对于所有zz3,外国的单位成本均低于本国,因此外国将专业化生产0 ,z3之间的中间产品,而本国将专业化生产(z3, 1)之间的中间产品。图1 静态均衡资料来源: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and evidence , RobertC. Feenst

8、ra ,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2004图2 比较静态分析资料来源: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and evidence , RobertC. Feenstra ,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2004(二)比较静态分析由于假设3的存在,本国资本的收益率低于外国,即rr3。因此,在存在资本跨国移动(FDI)时,资本将会从本国输出,导致本国资本存量K下降,外国资本存量K3增加,从而导致r上升,r3下降。体现在单位成本曲线上,就是图2中CC曲线上移,C3C3曲线下移。如果工资水平不变,z的均衡值从z

9、3扩大到z 。外国的专业化范围扩大为0 ,z ,而本国的专业化范围缩减为(z,1)。发生转移的产业工序(z3,z) ,对于本国来说,技术含量比继续留在国内的产业工序都低;对外国来说,技术含量比以前从事的产业工序都高。因此,中间品贸易,或者说,外包及加工贸易能够促进参加方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二、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前者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材料、 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生产后出口;后者是指由外商提供产品的图样或样品,由国内加工企业自行进口料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自1995年开始,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方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1996年加

10、工贸易出口突破总出口的50 % ,此后始终维持在55 %左右。1981年加工贸易进口占货物总进口的618 % ,到2003年占3915 %。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见表1)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较小,并持续8年逆差,说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基本上以提供非熟练劳动进行产品组装活动,获取较低的加工费。Feenstra的要素连续统模型中假设成品的组装活动基本上不带来产品价值增值,因而将组装工序忽略。这说明此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尚未真正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外包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逐渐增加,说明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开始扩大,意味着加工贸易从纯

11、粹的组装工序开始介入部分中间品的生产,出现了产业内的工序升级,并带来产业升级。表11981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亿美元)年份加工贸易 出口额加工贸易 进口额加工贸 易差额增值率 %1981 1113 1510- 317- 24180198533124217- 916- 2214119902541218716661635150199132413250137410291561992396123151480182516219934421536317781821167199456918475179411191781995737105831715313261261996843136221722

12、0163514319979961070211294104118719981044176851735910521351999110817735193721850167200013761692516451104817320011474159391853417561902002179914122212577124712320032418151629147891148143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三、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吸收FDI 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 1999年进入我国的外23统计研究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

13、d. All rights reserved.国直接投资(FDI)有56106 %的实际资金进入了制造业,说明FDI进入我国主要追求的是我国的非熟练劳动力,或者说是将熟练 非熟练劳动相对需求较小的产业工序转移进入我国。2001年1月6月的数字则显示,有67177 %的FDI资金进入了我国的制造业,其中14117 %的资金进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达到745139亿美元和526173亿美元,占当年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总额的6712 %和7116 %。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已经占全国加工

14、贸易进出口总值的7219 % ,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内资企业的来料加工主要也是由外资经营,那么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约占国内加工贸易进口、 出口的90 %左右。2003年的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总加工贸易的80 %;进料加工出口的占总加工贸易出口的7715 % ,外商投资企业在进料加工出口的比重达9012 %;进料加工进口的占总加工贸易进口的76 % ,其中9314 %来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表2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年份出口额进口额金额 (亿美元)比重 %金额 (亿美元)比重 %增值率 (出口额-进口额) 进口额 31001990 66181261286012132

15、11101961991105321359713538197186199215314381714114844198143199542014757105370171631513142199663810762194414193661653178199731519641064761826719- 33175199869118166122482157701443136199974513967123526173711541151资料来源:加工贸易.邵祥林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四、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11 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投资主体主要来自港、

16、 澳、 台地区,从事服装、 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生产。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亚洲 “四小龙” 国家或地区开始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从事服装、 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90年代初开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 电气设备、 办公用品、 通讯、 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表3数据显示,19922000年,机电、 车船设备、 化工、纸制品、 木制品、 塑胶制品和仪器仪表的加工贸易出口都获得了2倍以上的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增长近6倍。90年代后期与前期相比,机电、 车船设备的增长速度加速提升,而皮革和鞋帽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表明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的增长处于加速状态,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增长处于减速状态,表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表4数据显示,1992年,占加工贸易出口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纺织、 机电、 鞋帽、 杂项制品和皮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