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81276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林校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人教版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第一课 形的魅力形的魅力课 时: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 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 发展阶段:1 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是构成

2、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无规则三 拓展阶段:1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四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教学反思: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状的概念和

3、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用各种形状。本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去思考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第二课第二课 形体的组合形体的组合课 时: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

4、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 发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 “几何形体” 。2、 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 拓展阶段:1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四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

5、辅导。五 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了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还应拓展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第三课第三课 抽象雕塑抽象雕塑课 时: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点:认

6、识抽象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 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 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 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 拓展阶段:1 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四

7、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 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应让学生观察、收集厦门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第四课第四课 多样与统一多样与统一课 时: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

8、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教学难点: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生答: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二 发展阶段: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9、)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三 拓展阶段:1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3绘画步骤(教师 示范)(1) 、摆好静物(2) 、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 、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 、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四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教学反思:学生在构图上还欠缺的多。应

10、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或者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第五课第五课 静物写生静物写生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 要性。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 力。体会写生的乐趣。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写生的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用线描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 发展阶段: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

11、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3、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1 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3制作步骤:(1) 、用取景框构图 (2) 、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 、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 、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

12、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第二课时: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教学反思: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第第 6 课课喜怒哀乐喜怒哀乐教学理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 “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 “画表情”为由心情体

13、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

14、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准备:师: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生:颜色、油画棒、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体验色彩情感性。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二

15、、观察表情,感受特征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设计意图:用直观教具能更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欣赏兴趣、更易于观察形象特点、更易于形成情趣性记忆。描述表情的成语交流能使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机溶合、既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强化了对表情特征的掌握。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出示课件:人类乱砍乱伐之后大自然电闪雷鸣、水土流失、进而山洪爆发,揭示大自然的表情。从而引申表情的丰富内涵。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设计意图:从单纯的人物

16、表情延伸到大自然的表情,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四、学生操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题目自拟。教师引领:时刻用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五、作品展评,体会成功作业展评:互评自评(说明创意或讲述自编故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驾驭的造型表现语言,不拘泥于技法尽情创作,从而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第七课夸张的脸第七课夸张的脸教材分析本课涉及的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属于中年级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