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81243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选 D。 “双百”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A、B、C 三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精神。答案为 D。2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现象,下图属于“革命样板戏”的是()解析:选 D。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 “样板戏” ,结合教材可知只有京

2、剧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样板戏”之一。3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 “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解析:选 C。此题考查对文艺与政治环境关系的理解。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决定那个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题中所述史实证明了这一结论。4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 的贯彻B “三下乡”活动C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解析:选 C。 “文革”期间为解决城市青年就

3、业问题,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5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解析:选 B。建国初期,教育开基创业,建立人民教育;1977 年恢复高考;20 世纪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 ;90 年代中期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故排序正确,符合题意。6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 年,中国的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

4、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 “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 “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 ”战略得到贯彻解析:选 A。材料信息显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国家大力创办工科学院,削减人文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这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的“一五”计划有关。 “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7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 12 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把父亲告上法庭,最后小娟获胜。小娟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A 宪法B 义务教育法C 未成年保护法D

5、教师法解析:选 B。 义务教育法 是专门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律。小娟父亲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该法律。82012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 35 周年时有人写道:“35 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 。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 ”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C使人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中的“ 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学习知识的热情。A 、C

6、、D 三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故答案为 B。9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 ”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 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选 A。此题隐性考察历史时间。 1977 年 12 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 1995 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

7、8 年 5 月 11 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10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进一步提出()A “载人航天工程” B “双百”方针C “科教兴国”战略 D “三个面向”方针解析:选 C。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95 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正确;1992 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

8、战略决策与题干中“进一步提出”不相符,A 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D 错误; “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可以排除 B。11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的战斗阵地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解析:选 B。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应该从问题的本质方面考虑,科技在人才,人才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12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建院 60 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

9、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A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B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解析:选 D。D 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A、B 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项成就的取得是在 1967 年。13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

10、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解析:选 B。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 B 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 A 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4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 ”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进程解析:选 A。邓小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所以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

11、科技。1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A “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B “两弹一星” 、 “科教兴国” 、 “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D “863 计划” 、 “样板戏” 、三个世界、希望工程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科文” 。 “和平赎买”属于经济方面, “和平共处” “三个世界”都是政治方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科文这几个行业的只有 B 项。二、非选择题(16 题 20 分,17 题 20

12、分,共 40 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从建国初直到“文革”前夕,新中国教育有了相当快的发展,为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一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材料 2: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 ,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改革不断地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了“科

13、教兴国”战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 1 并结合所学,建国初我国教育借鉴了哪一国家的经验?取得了什么成效?“文革”期间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 2 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8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1 可看出,建国初我国借鉴苏联经验,其成效从材料中归纳即可。 “文革”期间教育遭到破坏,其影响可根据教材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 2 内容归纳即可,凡是取得成效的决策或措施,都可作为经验。答案:(1)苏联。成效:为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问题:“左”倾思想影响到教育,教育事

14、业遭到破坏。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 、 “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2)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办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任答三点即可)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特别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在远东部署了许多载有核弹的飞机,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应对美国的核垄断,我国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材料 2:国外有人说:“到 21 世纪 30 年代,中

15、国人口将达 16 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 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材料 3:公元 9 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 淮南子篇中。366 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 “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1390 年,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 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了人类历

16、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2007 年 10 月 24 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材料 4: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 1955 年的 3800 万元猛增到 1997 年的 961 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 1997 年即达到 3.1 万项。中国现代史纲请回答:(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做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 1 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应该有哪些?(4 分)(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4 分)(3)结合材料 3,为中国人的探月历程拟定一个标题,并简析“嫦娥一号”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