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80934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RTF 页数:5 大小:10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阑尾炎12例的临床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 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 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 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中医治疗阑尾炎12 例的临床报告北京中医学院教学实习医疗队 中医治疗阑尾炎的报导很多,我们过去虽然也有,但未作系统记录。今年九月,在我 院党的正确领导下,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们率领了三年级同学到京 西煤矿地区,设立中医门诊部于门头沟,京西矿务局医院,为工人弟兄们进行短期服务性 实习。在实践中不仅

2、与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些有关工矿地区常见疾病如矽肺、胃痛、痹症(风 湿性关节炎)等的医疗预防研究和统计工作。并由于该院党政领导对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工作 的重视,得与西医大夫的密切合作,作了一些急性病的住院临床观察。下面报导的 12 例急 性阑尾炎,都是经过该院西医内外科大夫临床确切诊断未动手术,而采用中药疗法治愈的 实际病例,今略加整理,作如下的总结介绍,希予教正。一 祖国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一 病名 阑尾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但根据证状及治疗的结果来看,乃属于中医肠 癰一类的疾病,肠这一病名,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云“天枢隐隐痛者,大肠疽,其上 肉微起者,大肠癰。关元隐隐痛者,小肠疽,其上肉微起者,小

3、肠癰。”(按天枢穴属足阳 明胃经,在脐两旁各二寸陷中。关元属任脉,在脐下三寸,腹白线中,深部容小肠)金匮要 略则称之为“肠癰”(见金匮第十八篇疮癰肠癰浸淫病脉证并治)。它如盘肠;脐等名也散 见于后世其它各书,而这些疾病都与现代医学所称阑尾炎症状相似,所以阑尾炎的名称虽 不见载于中医书籍,而按肠癰治疗,却能奏到捷效。二 病因 癰的成因,灵枢癰疽篇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 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癰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而外科正宗更 进一步说明肠癰是由于湿热瘀血流入小肠所致。“其因有三,一,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 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痰气雍遏而成者。二,妇人产

4、后体虚多卧,又或坐草艰难,用力太 过,又或产后瘀败不化,累及肠中而成者。三,饥饱劳伤,负担重物,致伤肠胃,又或生 冷并进,湿动痰生,气血凝滞,而成者”。灵枢上膈篇里还说:“喜怒不适,饮食不节,寒 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者虫寒,虫寒则积聚积聚已留,留则成”。以上都 是祖国医学在解释肠癰病因上的理论。总的说来,凡寒温失调,湿热内侵,虫积瘀血以及 饮食不节,劳伤肠胃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二 证状、诊断和治则在金匮要略里已有详细记载,如云:“肠癰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癰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又云:“肠癰者少腹肿 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

5、,时时发热,白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 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两条简短的经文,也就包括了证状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后一条更说明了脓未成者可下,脓肿已成者不可下 的治疗规律,成为后世医家掌握虚实攻守的主要关键。程林註云:“肿则形于外,痞则着于 内,少腹既已痞肿,则肠癰已成,故按之即痛也,如淋者,以少腹为厥阴经脉所过厥阴经 脉循阴器,故按少腹而痛引阴茎,有如淋状,而小便则自调也。灵枢经曰:有所结,气归 之。”内既有痛,则营卫稽留于内,而不卫外,故令有发热汗出恶寒也。脉迟紧者,则热 未聚,而肉未腐,故宜大黄牡丹皮汤下之,以消其肿疡。若脉洪数则脓已成

6、,将成溃疡,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应在当有血句下,以古人为文法所拘,故缀于条末,伤寒论 多有之。”由是观之,则金匮要略里记载的肠癰,前者近于慢性,后者属于急性。至于它 的治疗和诊断,虽后世略有补充,但仍不脱仲景成法、如薛立斋云:“脉迟紧者未有脓也, 宜牡丹皮汤下之(即大黄牡丹皮汤),当有血下。脉洪数者已有脓也,用苡仁汤排之(苡仁、 瓜蒌),牡丹皮散主之(牡丹皮、瓜萋、桃仁、苡仁),气血虚者:宜八珍汤加黄芪、肉桂、 丹皮、五味敛而补之。”钱镜湖着辨证奇闻大肠门“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是屈 而不伸,人以为腹中火盛而成食也,谁知是大肠生乎然则,治法何必治火哉,壮水以 制火,则毒气自消,方用清

7、肠饮。”(双花、当归、地榆、麦冬、玄参、生甘草、苡仁、黄 芩)。综观以上所引各家学说,可以看出前人对肠癰的诊断和治疗早有丰富的经验。至于肠 的下法的问题,以中医的治疗观点来说是完全可以的,只须正确掌握辨证,在用药上抓住 时机即可。三 方剂组成及其应用原理正因大黄牡丹皮汤,苡仁附了败酱散,清肠饮等都 为治疗腸的有效方剂。我们这次治 疗阑尾炎也就将比作为处方的主要依据,并参阅了近代有关治疗阑尾炎的文献报导,结合 我们的临床治疗经验,根据病情随症加减进行治疗,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兹将我们所 应用的方剂与原理列下:方剂组成加味大黄牡丹皮汤:生大黄、元明粉、冬瓜子、生苡仁、桃仁、当归尾、金银花、败酱

8、草、粉丹皮、生甘草。适应证与加减法: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脓肿未形成属热属实者用之(寒性者例外), 每日一剂,服后若大便已得通下,即减去大黄或元明粉,若服后大使不通,可继续服用, 以大便通畅为度,如舌苔白腻,腹部胀满可加厚朴或枳实,痛甚可加延胡索或川楝子等药 物。应用原理 我们这次应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的治疗法则,是根据了内经“其下者引而 竭之”和“其实者散而泻之”的理论指导,并结合了仲景“脓未成可下之,脓已成不可 下”的临床经验而进行的。所以遇到脓肿未形成的都以大黄,元明粉等药下之,因为中医 对阑尾炎的发病机转认为是邪气与正气相结于肠内,致使气血凝滞,瘀热内积而成,因此 在治疗时必须配合一些

9、和血破瘀清热解毒的药物,这样可以推陈致新,使血行和利,经脉 通畅,邪从大肠而出,于是热散瘀消,不致成脓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至于应用下法方面, 前人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难经云:“痛者为实,腹中满痛,里雍为寔,故可下之”。我们 这次所治疗的几个患者都是满腹拒按的审证,因此都适用于攻下,服药得泻则停后服,免 伤正气,正与仲景“若一服利则止后服”的治疗准则相符合。四 病例分析我们自 58 年 9 月至 12 月共治愈 20 多例阑尾炎患者,这些患者绝大多数是经过西医确 诊后而使用中药治愈的。今择选其病历记载比较详细而且大部是住院病历的 12 例,作简略分析介绍如下:1.性别与年龄 12 例中男性 7 人

10、,女性 5 人。年龄 5 岁的只有一例,其余均在 19-45 岁 之间。2.主要证状 右下腹痛 12例,恶心 8 例,呕吐 3例,上腹痛 3 例,便秘 2例,发烧 2 例, 发冷1例。3.体征 在服中药前 12 例患者多呈急性痛苦病容,脉象多呈弦数。舌苔黄者 4 例;白 腻者 2 例;薄白者 6 例。12 例均有腹部拒按现象,右下腹部(包括马氏点阑尾点等)都有明 显的压痛。大多数病例的反跳痛、腹壁紧张、罗氏征、划膜征,均呈阳性。4.化验室检查 治疗前,白血球总数,1 万以下者 4 例,1 万一 1.6 万者 7 例,2 万以上 者 1 例。中性多核白血球 60-74%5 例,75-85%5 例

11、,86-91%2 例。(其中有 1 例贫血者,血色 素7.8克,红血球 250,000)5.辨证 按照祖国医学八纲来看,12 例均属阳证、黑证、热证、寔证,兼有表证的 2 例。6.中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均为肠癰。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7 例;亚急性阑尾炎 2 例;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7.使用汤方及药品 12 例都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愈。随着每个病人证候的不同,所 用药品均有加减,但治疗大法都是一致的(参阅下表)。 8.治疗效果 服药一日后痊愈者 1 例,二日 2 例,三日 1 例,四日 4 例,五日 1 例,七 日2例,八日 1 例。9.白血球数的恢复情况 我们只统计了九例(因为有的最后没

12、有化验),服药后次日即 恢复到正常的2例,第三天恢复的 3 例,三天以上的4例。10.西药的配合 只有两例曾注射抗菌素(1 例于未入院前注射青霉素 4 支,入院后在治 疗过程中,体温较高,又注射链霉素一次,1 例在未入院前注射青霉索 2 次),其余 10 例都 没有使用任何西药。五 典型病例(1) 张 男 34 岁 , 煤 矿 工 人 , 门 诊 号 40214 , 住 院 号 5823 。 入 院 日 期:1958,10,25,出院日期:1958,10,27 日。病历摘要:主诉:右下腹部疼痛已十六小时多。由昨天下午四时开始右下腹部疼痛,从持续性转为阵发性疼痛而加剧,无反射痛,曾 呕吐二次,吐

13、物为食物。既往:无腹痛史,身体健康。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佳,神志清楚, 体温 38.5,心肺(一),腹部平坦柔软,右侧比左侧稍有抵抗,右下腹部有压痛(+),反 跳痛(十),肠鸣音减弱,肛门检查阳性。化验:白血球总数 13,200,分类中性 90%淋巴 10%。印象:急性阑尾炎。中医诊治经过:诊查:目赤,舌苔黄,质红,脉洪数,溲少,大便两日未行,乃热滞交结肠胃,治以清 热行滞。处方:酒军二钱(后入),粉丹皮三钱,黑山枝三钱,赤白芍各四钱,生甘草二钱,元明 粉一钱半(冲服),生苡仁三钱,制川朴一钱,炒枳实一钱,败酱草二钱,陈皮一钱。患者服上药一剂后,腹痛减轻,体温降至 37.2,腹部平 坦,软,右

14、下腹轻度压痛, 反跳痛(一),白血球总数降至 10,200,分类亦渐正常,中性 75%,淋巴 25%,目赤已退, 脉来转缓,苔黄渐退,再以前法减轻其制。处方:粉丹皮三钱,生苡仁三钱,黑山梔三钱,赤白芍各四钱,生甘草二钱,炒枳实一 钱,败酱草二钱,陈皮一钱,冬瓜子五钱。服第二剂后,患者自觉腹痛消失,要求出院。腹部检查,已无压痛,体温 36.9,最 后诊断:急性阑尾炎,已痊愈。可以出院。(2) 阎 , 男 23 岁 , 煤 矿 工 人 , 门 诊 号 32875 , 住 院 号 5946 。 入 院 日 期:1958,11,7。病历摘要:患者于昨日上午四时,感脐周围疼痛,并有恶心,呕吐两次,呈持续

15、性钝痛, 于下午转至右下腹部。今日仍疼痛,未吐,食欲不振,大便两次,体温 37.5。腹部检查: 腹平坦,右下腹有明显之压痛,反跳痛(十),罗氏征(一),滑磨征(十),肠鸣音正常。化 验检查:白血球总数 10,800;分类:中性 85%;淋巴 13%;嗜酸 2%。印象:急性阑尾炎。中医治疗经过:诊查:脉象细数,苔黄,右下腹部拒按,诊断为肠癰,治当以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处方:生大黄三钱,牡丹皮三钱,败酱草四钱,炒赤芍三钱,生甘草一钱,金银花四钱, 单桃仁三钱,生苡仁四钱,紫地丁三钱,冬瓜子三钱,川楝子三钱。11 月 8 日,服上药后腹痛减轻,又得便一次,呕吐已止,苔脉同前,原方加入元明粉 一钱半,冲

16、服,去川楝子,再服一剂。11 月 9 日,又服一剂后,白血球降至 8,300;分类:中性 74%,淋巴 22%,嗜酸 2%,单 核2%。腹痛再度减轻,知饥欲食,右下腹重按方有轻度压痛,再以调和肠胃,以善其后。处方:雅川连六分,生甘草一钱,败酱草四钱,金铃皮一钱,金银花四钱,粉丹皮一钱, 生苡仁四钱,炒元胡一钱,青陈皮各一钱,发归尾一钱,京赤芍二钱。11 月 10 日,药后腹痛更为减轻,右下腹部反跳痛已为阴性。白血球总数降为 5,400。 分类:中性 63%,淋巴 31%,嗜酸 4%,单核 2%,仍服上方一剂。11 月 11 日,腹已不痛,情况良好,行动自如,要求出院,最后诊断:急性阑尾炎,己 痊愈。于本日下午出院。六 治疗体会1.治疗阑尾炎用不用泻剂?现代医学治疗阑尾炎的原则是禁用泻剂。原因是泻剂能增加 肠的蠕动,有促使阑尾穿孔的可能。而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与此相反,因此在治疗时对泻 剂的应用思想上确存在着一定的顾虑。但从治疗实践的事实来证明,应用大黄、元明粉等 泻下药物不仅不会引起阑尾穿孔,且确能得到迅速治愈。至于为什么应用泻剂而不使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