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0832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灭火救援(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灭火救援(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灭火救援(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灭火救援(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灭火救援(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火救援(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火救援(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消防业务基础知识 1、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 答: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 、着火源。 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相互作用。2、着火源的定义和分类? 答: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燃烧反映的能量。分类:明火高温物体 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核能。 3、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气体物质的燃烧: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液体物质的燃烧: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固体物质的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4、什么是扩散燃烧、预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并举例。 答: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喷口

2、(管口或容器泄露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 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如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 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 燃所引起的燃烧,也叫动力燃烧。如气体爆炸。 蒸发燃烧是指熔点较底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 烧。如硫、沥青、石蜡、高分子材料、萘和樟脑等。 分解燃烧是指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加热温度相应的 热分解产物,在氧化燃烧。如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纸张、棉、麻、毛以及合成高分 子纤维等。 表面燃烧是指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于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

3、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它属于非均相燃烧。 如木炭、焦碳、铁、钨等。 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份较多等条件下发 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有焰燃烧和阴燃要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成捆 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的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 5、什么是燃烧产物?其对灭火工作有哪些影响? 答:燃烧产物是指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影响: 有利方面:在一定条件下阻燃作用;为火情侦察提供依据。 不利方面:引起人员中毒、窒息;会使人员受伤;影响视线;成为火势蔓延、发 展的因素。 6、燃烧主要包括哪

4、些类型? 答:燃烧主要包括闪燃、着火、受热自燃、本身自然和爆炸五种类型。 7、闪燃和闪点的定义? 答: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也包括能蒸发出的蒸气的少量固体,如萘、 樟脑、石蜡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既灭的 燃烧。 闪点: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底温度。 8、闪点在消防上有哪些应用? 答:在消防工作,以闪点的高低作为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通常认为,液体的闪点 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两类:闪点450C 称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 450C 的液体称为可燃液体。 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闪点越低

5、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9、什么是爆炸?是如何分类的? 答:爆炸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 响的现象。 按爆炸物质在爆炸过程中的变化,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按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化学性爆炸可分为三种:爆燃、爆炸、爆震。 10、什么是爆炸浓度极限? 答:可燃气体、液体蒸汽或粉尘必须与空气混合后,成为具有一定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 并遇到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11、粉尘爆炸应具备有哪些条件? 答: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

6、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12、火灾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按燃烧对象分类: A 类火灾: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B 类火灾:指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火灾。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D 类火灾:指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带电火灾:指带电的电器设备及其它物质引起的火灾。 (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特大火灾。死亡 10 人以上(含 10 人) ;重伤 20 人以上;死亡、重伤 20 人以上;受灾 50 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100 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死亡 3 人以上;受伤 10 人以上;死亡、重伤 10 人以上

7、;受灾 30 户以上;烧 毁财物损失 30 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火灾。 (三)按起火直接原因分类: 放火;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 吸烟;玩火;自然;生活用火不慎;自然灾害;其它。 13、热传播的途径主要有那些? 答:热传播的途径有:与火焰直接接触、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4、阐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答: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下降阶段。 15、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可燃物数量和空气流量;可燃物的蒸发潜热;爆炸;气象;扩散。 16、什么是化学危险品?其如何分类。 答:具有爆炸、易燃、毒害、

8、腐蚀、放射性等性质的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品。分为:第一 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 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第十类、特殊毒剂。 17、压缩和液化气体的危险性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毒害性和 窒息性;氧化性。18、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有那些? 答:高度的易燃性;蒸汽的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19、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特性有哪些? 答: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

9、燃烧产物有毒;兼有遇湿 易燃性硫的磷化物类;自然危险性易燃固体中的赛璐璐、硝化棉及其制品等在积热不散 的条件下,都容易自燃起火,硝化棉在 400C 条件下就会分解。 20、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有哪些? 答:遇水或遇酸燃烧性,这是该类物质的共同危险性;自然性(碳金属、硼氢化合物、 氢化钾等) ;爆炸性(电石)其它(如磷化物还具有毒性) 。 21、氧化剂的危险性有哪些? 答:强烈的氧化性;受热被撞分解性;可燃性;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然性;与酸 作用分解性;与水作用分解性;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分解性;腐蚀毒害性。 22、毒害品的危险性有哪些? 答:毒害性;89%的毒害品具有火灾危险性:遇湿易燃

10、性;氧化性;易燃性; 易爆性。 23、放射性物品的危险性有哪些? 答:放射性;毒害性;不可抑制性;易燃性;、氧化性。 24、腐蚀性物品的危险性有哪些? 答:腐蚀性;毒害性;83%的该类物质具有火灾危险性:氧化性;易燃性; 遇水分解易燃性。 25、化学毒剂的种类有哪些? 答:神经性毒剂(速杀性) ,如沙林、梭曼、塔崩、维埃克斯等;糜烂性毒剂(起泡剂) ,如芥子气、路易氏气等;全身中毒性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等;窒息性毒剂,如 光气等;失能性毒剂,如毕兹等。 第二部分:消防法规 26、什么是消防法规?主要包括那些? 答:消防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行政 法

11、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27、消防法规体系组成主要包括哪些? 答: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消防 技术标准。 28、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原则是“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29、公安消防机构在灭火救援工作方面有那些具体的职责? 答:公安消防部队除保证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它灾害或者事 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公安消防机构在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的现场扑救时,火场总指挥员有权根据火灾需要, 决定下列事项:使用各

12、种水源;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电用火; 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为防止火灾蔓延, 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调动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 关单位协助灭火救助。 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任何费用。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并有权指挥调动专职消防 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30、执勤训练法规体系主要有哪些组成? 答:主要有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 和公安消防执勤业务训练大纲(试行) 为主的执勤训练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等构成。 31、灭火战斗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

13、:“坚持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原则是“先控制,后 消灭” 。 32、 执勤条令中规定,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程序与要求和组织指挥原则是什么? 答:组织指挥程序是:搜集掌握火场情况;部队到达现场前或途中,指挥员应通过各种 通信手段初步了解灾害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及灾害事故的现场情况。确定总体救援 决策和行动方案;到达现场后,应首先进行火情侦察,同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果断下达作战命令,并根据灾情变化,实施随机指挥。 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原则和逐级指挥原则。 33、现场指挥部的设置有哪些要求?现场各级指挥员有哪些职责? 答:(一) 、现场指挥部的设置要求:现场指挥部

14、应设在现场内,便于观察,便于指挥,接 近事故区域,比较安全的位置,并设置明显标志。 (二) 、现场总指挥员一般由公安消防总队(支、大)队值班首长或最高领导担任,其主要 职责: 了解事故现场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情况侦察,判明灾情的主要方面,确定灭火救援决策, 根据救人和灭火救援的需要,调整力量部署。 向参战的下级指挥员部署救人、灭火、抢险、物资疏散和供水等任务,检查执勤情况。 组织公安、专职、义务消防队的协同作战,根据需要划分战斗区(段) ,必要是组织群众 参与辅助性战斗行动。 通知有关部门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三)副总指挥员一般由总队、支队司令部门首长或战训处(科)长担任,其主要职责:

15、 协助事故现场总指挥员工作,在总指挥员离开现场时,履行总指挥员职责。 (四)中队指挥员由中队值班队长担任,其主要职责: 组织情况侦察,适时采取救人、灭火、抢险和保护、疏散物资的措施,确定水(管)枪 阵地,以及破拆建(构)筑物的地点和范围。 向各班下达战斗任务,检查执行情况,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变化,调整力量部署。 上级指挥员到达事故后,报告现场情况,执行上级命令,负责本队灭火与救援战斗工作。34、灭火救援作战行动要则主要包括哪三个阶段? 答:灭火救援作战行动要则主要包括战斗展开前、战斗展开中、战斗结束三个阶段。 35、火情侦察的方法有哪些?侦察哪些内容? 答:方法:外部侦察、内部侦察 、询问知情人

16、。 内容:是否有人受到威胁,所在地点、数量和抢险、疏散的通道。 火源与事故发生的位置,燃烧物质与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有无爆炸、毒害、腐蚀、遇水燃烧等物质,其数量、存放形式、具体位置。 、现场内是否有带电设备,以及切断电源和预防触电的措施。 需要保护和疏散的贵重物资及其受灾情威胁的程度等。 发生灾害的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毗连建筑物状况,是否需要破拆。 建(构)筑物内部消防设施可利用情况。36、战斗展开主要分为哪三种,具体要求? 答:战斗展开分为准备展开,预先展开和全面展开。 其具体要求:要坚决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主要力量部署在主要方向上; 积极疏散和保护物资,努力减少损失;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实施破拆;根据需要、实 施排烟;正确使用水源,保证现场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