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0684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4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费孝通:万山千水行重行彭思龙 2008年4月22日费孝通 费孝通费孝通 (19102005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 类学家、民族学家、 社会活动家,中国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奠基人。生平 江苏吴江人。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 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 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 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 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 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 公费留学。生平(续) 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 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 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 学生必读参考

2、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 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 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 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 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 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 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生平(续) 1957年反右运动,费孝通被错划为中国著名的 大右派,同样也是人类学界、民族学界的著名五 右派。1978年平反。 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 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 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 院士,1988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

3、全书奖。 曾在加拿大作中国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演 讲。1992年费孝通发表行行重行行乡镇 发展论述乡土中国 本书辑录的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 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和生育制度 等5篇著作,是费孝通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著作。本书没有按各篇出版时间的先后排序, 并取乡土中国为总书名,意以其为总纲, 可以引领后面各篇的阅读和理解。乡土中国 虽然是作者在“乡村社会学”讲稿的基础上撰 写的,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分析, 其广度和深度已高于一个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层 面。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读过无论哪一种费孝通传记的人,心中总是会 有这么一种感觉:其实费孝通和传统社会下的 乡土中国不是完全契合的。

4、虽然出生在名家辈 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苏杭之地,但是费孝 通所受的教育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塾之学, 而是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思想的新式学校。从启 蒙院开始,一直到燕京大学,清华研究院,虽 然也讲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所有的教育也 无一例外的带有西方的色彩。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但是与其他留学国外的学生不同,费孝通内心 中并没有因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就完全排斥中 国的文化。在很多留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落后, 因而不愿意回国,或者是对中国的情况不加了 解就否定,甚至不讲中文的时候,费孝通仍然 是对中国文化保有一种乡土情结,这似乎也是 得益于他所受的新式教育。正如美国教授阿古 什(A.D. Arkush

5、)在费孝通传里面写的那 样: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费孝通与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 他从感情上并不否定中国文化。他是在不背弃 他小时所受的传统教育的情况下,没有遇到什 么困难就获得西方知识的。他的父亲留学日本 意味着,是父亲而不是他的儿子们代表了从传 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代,费孝通不像其 他人那样,与旧脑筋的父辈们在感情上格格不 入。他不属于参加“五四”运动的一代,但他 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他自然而 然地接受了反封建思想。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更是从普 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 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

6、传 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 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 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 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 “土气”。此等的精辟见地,如果没有一种流 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 结,恐怕是很难抒发出来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乡土中国的情结是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 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体验。虽然有人从意识 形态方面排斥拒绝这种情结,但是应当承认这 种情结是传统文化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集体意 识存在,并不会因为少数人的意识缺失和丢弃 从而不复存在,而是将一直通过民族的血脉传 承下

7、去。费孝通正是看到了或者说是深刻体验 到了这种情结的力量,从而在社会学层面试图 进行解析。这大抵应当是乡土中国里个人 情感的显露。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 特色和它发展的去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 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 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 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 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改 造和适应,

8、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 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 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乡土中国所透露的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 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社会学层面的解析。从文字 下乡到再论文字下乡,都是在谈论民族历史、 文化对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接受 的观念,所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在社会上里言行事的 无形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观念,都是在同一社会中生 存的前代人的共同社会经验,是整个社会世代相承的 共同的文化取向。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本质也就是这 种建立在相对固定的社群基础之上的稳定的社会结构。 而应当看到的是这种社会结构,无处

9、不体现传统文化 或者说是儒家文化的力量。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费孝通先生一生继承并发扬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 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相比也许称不上研究体 系的创新,和乡土重建相比也许称不上评价颇多, 但是应当说它的普及意义远远大于他的任何一本著作。 无论是学生还是市民抑或是乡下人,从乡土中国 开始真正认识社会学,了解社会学,他们也许对社会 学中国化的理论知之甚少,但是仍然能丛书中得到些 许启示,能对整个社会有和以前不同的想法,学术在 乡土中国里摆脱了贵族的角色,真正实现了平民 化和大众化,真正让大多数人得到了教育。正如费孝 通先生自己所讲的“我认识到我有义务经常把我的观 点让广大群众知道,使他

10、们受到教益”。费孝通的学术 学术的道路是清贫的,学术的道路同样也是艰 辛的,但是真正的学者从来都是安于清贫,在 艰辛的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传承人类宝贵的 知识财富。费孝通先生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一代 学人的风范,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 的天地,使社会学这门外来的学科真正在中国 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乡土中国作 为费老学术上的成功之作,更是使后学者领略 了社会学的魅力所在,进而使社会学在中国真 正做到了面向大众,为学术推广铺平道路。费孝通的贡献 费孝通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概念从而建立起“观念中 的类型”的方法,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 派使用和建立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它既不套用 西方的理论,又在实地调查中生发和创造了一些通论。 20世纪80年代后,费孝通在对中国社会变迁的调查研 究中,又提出“模式”、“区域发展”、“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人文生态”、“人类心态秩序” 等概念,它们都与这种方法一脉相承,也可看作此类 研究的继续、延伸、扩大和发展。他的这些概念都是 从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中提出来的,因此是应用性很 强的理论概念,构造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理论和方法, 并形成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费孝通 万山千水行重行,老来依旧一书生。 笔下难尽胸中意,愧忆南园读书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