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八个着力共谋未来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0646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贯彻八个着力共谋未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贯彻八个着力共谋未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八个着力共谋未来发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 “八个着力” 的重 要指示。 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向党中央和老 百姓交上 “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满意答卷。“八个着 力” 怎么样进一步贯彻落实,“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实实 在在让党中央放心、 使老百姓满意, 这是甘肃各个方面必须做好 的大文章。 为此我们组织了四篇文章, 这些文章或总体解读性地 重温了 “八个着力” , 或着眼县域经济这一 “发力体” 从五个 “主” 的 建议中体现了 “八个着力” 精神, 或从决策思路上提出了有重要参 考价值的建议, 或根据 “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的要求提出了 “实施 社会治理

2、创新引领” 促进甘肃发展的建议。 期望这些建议能引起 对 “八个着力” 的再学习再贯彻再落实。 下期我们将以扶贫开发这个 “着力” 重点为主题组织专家 建言献策, 敬请关注。联系人: 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曹建民 邮箱: 联系电话: 13669370002(2017年第2期 总第16期)导读本版主办: 评论部今日责编: 吴梦寒编排设计: 贾莹联系电话: 0931-8159321邮箱: 第一六五六期新常态之 “新” 意味着发展模式 的根本性转变, 这种转变因为传统发 展模式难以为继。 多年来, 我们已习 惯于依赖巨额投资和人口红利驱动 经济高速增长, 尤其是在国家财政急 剧扩张的基础上, 带动

3、社会、 政治、 文 化、 生态等领域的发展, 这一模式可 以概括为 “经济增长引领型” 发展模 式。 表现在区域发展上, 地方政府倚 重经济增长、 依赖投资驱动, 以 “招商 引资” 为主要手段, 以 “政策优惠” 为 制胜法宝, 以 “跑部钱进” 为工作常 态, 甘肃也不能例外。 现阶段, 这一发展模式的诸多 弊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日益 凸显, 尤其在社会领域特别突出。 甘 肃经济高速增长的二十多年, 同时 也是甘肃社会剧烈转型的二十多 年。 在这一发展模式下, 以 “刚性维 稳” 为代表的社会管控模式与国家 建立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的 “多元、 多变、 多样” 的社会转型不相适应, 导致

4、既有的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和 社会问题长期积累, 未能有效舒缓或根本解决,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潮 头的退去, 新的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 和社会问题又不断产生。 眼下制约甘肃经济增长的瓶颈 不在经济而在社会, 想要甘肃经济重 新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必须着力社会 矛盾的舒缓、 社会冲突的化解、 社会 问题的解决。 为此, 以建立现代社会 治理体系、 提高治理能力为目标的社 会治理创新成为当务之急。“社会治 理创新引领型” 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 “经济增长引领型” 发展模式成为历 史必然。 这一变档能否成为下一轮加速 的起始, 既取决于创新性的顶层制度 设计, 更有赖于同样需要创新的地方 政府及基层自治

5、。 同时, 新常态下, 区 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 该区域对包括人力、 资本和信息等生 产要素的吸引力, 只有能够持续吸引 人、 财、 物、 信息等要素流入和聚集的 区域才有可能持续、 快速发展。 传统 的区域硬件要素 (如区位因素、 基础 设施等) 在决定区域优势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开始下降, 区域社会环境与制 度环境等软性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则 日益重要。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甘肃, 要实现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全 新的发展思路,“社会治理创新驱动” 是打造甘肃核心区域竞争力, 引领甘 肃经济、 文化、 政治、 生态等全方位发 展的新途径新动力。 笔者认为, 实施 “社会治理创新 驱动

6、” 主要依赖 “法治甘肃” 和 “活力 甘肃” 双轮驱动, 这也是协调推进 “四 个全面” 的具体要求。 现代社会及其治理, 必须建立在 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 社会成员的行 为, 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必须置于法律 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之下。 因此,“法治 甘肃” 的核心在于打造 “法治政府” “责任政府” 。 这是社会治理创新驱动 的基础与前提。 就 “活力甘肃” 而言, 开放、 分享与包容应当成为其精神内 核。 为此, 要鼓励基层自治创新: 提高 自治水平,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 与, 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 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同时顺应现代社会对社会高度组织 化的内在要求,

7、 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 组织的发育, 形成在党委领导下的各 级政府、 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社会组 织、 基层自治组织和全体社会成员共 同参与、 有机分工、 相互制约与监督 的现代治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 形成 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化方式。 值此深化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 作为 欠发达地区的甘肃如能在这方面做 出有益探索, 趟出一条新路, 不仅对 甘肃自身发展意义重大, 而且对国家 未来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作者系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 部副教授)以 “社会治理创新驱动” 促进甘肃发展张向东理论特刊 智库建言贯彻 “八个着力” 共谋未来发展2013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甘肃时, 提出了加快建设经

8、济发 展、 山川秀美、 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 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努力到2020年 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 “八个着力” 的要求, 即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 着力推进科技进 步和创新, 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 争力;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着力推进扶贫 开发, 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着 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生态文 明水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 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着力加 强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改进干部作风, 提高党和政府 公信力。 我体会,“经济发展、 山川 秀美、 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

9、” 是幸福 美好新甘肃的标志,“同全国一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幸福美好新 甘肃的目标,“八个着力” 则是建设 幸 福 美 好 新 甘 肃 的 着 力 重 点 。 这 “ 四 个 标 志 ”“ 一 个 目 标 ”“ 八 个 着力 ” 已 经 成 为 指 导 甘 肃 统 筹 推 进 “ 五 位 一 体 ” 、 协 调 推 进 “ 四 个 全 面” 、 贯彻落实 “五大理念” 建设幸 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纲领。 一要紧盯 “一个目标” , 在 “全面 建成” 上再补短板。“八个着力” 所指 向的问题, 就是甘肃最主要的短板: 发展方式粗放, 经济结构不合理; 科 技创新不足, 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10、竞 争力不强; 现代农业发展滞后, 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力不强; 贫困面大根 深, 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保 护建设欠账多, 生态文明水平不高; 群众生活质量不高, 民生改善难度 大; 社会管理水平低, 维护和谐稳定 任务重; 干部作风不过硬、 党委政府 公信力需提高。 二要体现 “四个标志” , 在 “全面 推进” 上再上台阶。经济发展是坚持 党的基本路线、 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逐步提升的必然要求, 是甘肃发展 的第一要务, 必须更加用心强力推 进, 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和松 懈; 山川秀美是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的显著标志, 是甘肃肩负的国家使 命, 也是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民 生诉求,

11、 必须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 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 决不能因一 时一事的所谓 “政绩” 而受到轻视与 损害;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 社会进 步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是甘肃 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政治责任, 关 乎国家根本利益, 必须上下同心奋 力推进, 决不能有一点一滴麻痹大 意;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效应, 是 “幸福美好” 的整体标志, 更是甘肃 人民的热切期盼, 必须全党动员、 全 民动手、 全面动真协力推进, 决不能 各自为政、 单打独斗。 三要落实 “八个着力” , 在 “全面 贯彻” 上再下功夫。“八个着力” 既指 向甘肃发展的短板, 更指出了甘肃振 兴的重

12、点, 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在 这 “八个点” 上求得突破, 使 “着力点” 成为突破口。 为此, 每个 “着力” 都应 该打一场甚至几场战役。 通过这些战 役, 使 “着力点” 贯通为 “拉力线” 。 比如, 通过 “着力改进干部作风, 提高 党和政府公信力” 使 “着力加强社会 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等其他着 力变成现实; 通过 “着力转变经济发 展 方 式 , 推 进 经 济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力” ,“着力推进扶贫 开发, 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和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增强经 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使 “着力保障

13、和改善民生,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 的生活” 有强大经济基础和丰富收 入来源; 通过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使 “幸福美 好” 具有更高质量等。 同时,“拉力 线” 也应进一步铺开, 以形成更大 “着力面” 支撑起甘肃发展的 “发力 体” 。 只要我们真正在这 “八个着力” 上把心思用足、 把问题想透、 把思路 搞准、 把措施定实、 把战役打好、 把 漏洞补上,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新甘 肃就定能梦想成真。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 校长、 教授)重温 “八个着力” 共建幸福美好新甘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 础。 甘肃以往的落后归根到底在于县 域经济的落后, 甘肃未来

14、的发展关键 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2016年, 全省 属县域经济范畴的68个县 (市、 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到3000亿元, 占比不到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半, 仍然 是全省经济的主要短板。 立足甘肃省 情, 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实 现 “弯道超车” , 并让贫困百姓从中得 到实惠, 夺取扶贫攻坚的决定性胜 利, 必须要紧紧扭住县域经济这一 “牛鼻子” , 多举措发力, 几代人坚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甘肃经济社会的面 貌一定能够得到彻底改观。 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 的主体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对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应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 济发展的根本途

15、径。 这不仅是破解全 省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抓手, 也是增强 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还是培育 壮大新兴产业的有效保障, 更是扩大 就业、 培植财源的重要依托。 今后几 年, 甘肃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项目 带动、 产业帮扶、 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要把 “千企帮千村” 精准扶贫行动与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把 扶贫聚焦点放在贫困村产业开发、 项 目建设上, 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 新,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 作用。 同时, 加快民营经济 “走出去” 的步伐, 借势 “一带一路” 建设的契 机, 到中西亚地区开辟市场、 开发建 设, 助力提升甘肃省

16、对外开放的层 次, 多举措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把产业升级作为发展县域经济 的主攻方向。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应 坚持壮大主导产业与培育新兴业态 并重, 利用好已有的发展平台, 促进 产业集聚。 一要选好主导产业。 发展 县域经济要依托各地特有的资源禀 赋和区位优势, 引进具有带动性的企 业和项目, 大力发展富民主导产业,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提升民营经济发 展水平, 夯实产业富民的道路。 同时,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推动脱贫攻坚与 生态保护、 文化旅游、 新农村建设有 机融合。 二要培育新兴业态。 有针对 性地打破单一产业发展思路, 推动 一、 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特 色旅游乡镇, 整合区位特有资源, 充 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 大 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走 “美化乡容、 开发乡宝、 富裕乡民” 之路, 特别是把 旅游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 手, 以旅游业的收益带动群众致富,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充分利用 已有发展平台。 进一步利用由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牵头的工业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