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0629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7世界环境专题策划生态文明建设 WORLD ENVIRONMENT“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 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保护生态人人参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人人共享的意识。一是以论坛形式培育公众生态

2、文明意识。2009年至2012年,贵阳市成功举办了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决定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力于建立官、产、学、媒、民共建、共享的国际性高端平台,着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2013年、2014年的成功举办,也起到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作用。比如,从2009至2010年呼吁人人参与,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到2011至2012年提出政府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而2013年至2014年则强调深入开

3、展,履行生态责任,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对公众参与的要求逐步升级。二是编印生态文明建设中小学读本、市民读本、干部读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使生态文明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大力培育公众参与意识。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四是要大力倡导志愿精神。注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志愿活动。6年来,贵阳市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地,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广泛宣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步加强。特别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推

4、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自觉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二、 要发掘公众参与的价值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公众参与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它的核心价值是让广大公众对影响他们生活的行为有发言权,动员那些可能受影响的人从一开始就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开诚布公地建立相互信任和信誉。公众参与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建设示范城市的成败。公众参与热情高与低,参与渠道通与堵,参与机制顺与阻,直接影响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运行

5、。只有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治理的有效形式,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给力因素,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公众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高度来看待公众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问题,充分维护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而不是为民做主。因此,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中,注重以增强公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活力为重点,树立参与型行政理念,让公众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自己谋利益,让公众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让公众自己管理好自己身边的环境。三、 要拓宽公众参与的路径

6、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建设生态文明过程,有利于多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可弥补政府决策中因理性缺失带来的判断失误,增加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配合,减少执行政策的阻力。近年来,贵阳市在公众参与的路径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组建生态环保公益组织,搭建公众参与平台。2009年成立以弘扬志愿者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文 / 张雄毅 陈凡Public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48Special Planning专题策划g生态文明建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宗旨的绿丝带志愿服务队伍;2010年成立贵阳首家

7、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2013年正式组建以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为服务对象的生态文明志愿队伍。同时还建立了如“贵州人公益网”、“贵大绿洲环保协会”、“贵州省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等组织。这些公众参与组织的组建,为纵深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引进社会基金,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贵阳市于2007年成立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2013年,经贵州省民政厅批准,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更名为贵州省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作为贵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之举,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

8、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对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了凝心聚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建立法制体系,形成全面打击生态违法氛围。2007年,贵阳市在全国率先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并在环保任务最重的清镇市成立环境保护法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党的十八大后,贵阳市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2013年将环境保护“两庭”更名为生态保护“两庭”。同时,在贵阳市检察院、清镇市检察院分别设置生态保护检察局,办理涉及生态保护的公诉案件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涉及生态保护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对涉及生态保护的刑事侦查和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监督;在贵阳市公安局设置生态保护分局,办理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

9、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加大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形成“破坏环境就要受到惩处”的浓厚氛围。四、 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激活公众的“主人”意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阳市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是建立开展公益活动的机制。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带动下, 2010年,建立了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绿色生活进万家活动,向辖区居民入户宣传低碳、环保生活理念;2011年,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为主体的“绿丝带”志愿者,通过值守重点路段、景区、广场的方式,倡导文明行

10、为,践行绿色出行;2012年,以大中院校学生群体为主体的贵阳市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下到区县、深入基层,面向社区群众和学校师生进行环保汇演;2013年,以道德模范、环保达人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志愿者们,通过讲述个人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进入企业、社区、学校、机关传播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理念;2014年,以从事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为主体的专家、学者们,又以生态文明志愿者的身份,免费面向广大市民进行了如PM2.5、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性讲座。通过这些活动,贵阳市的环境保护及创建国家模范城市工作得到了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市民的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二是建立组织志愿活动机制

1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生态文明志愿者”及“绿丝带”志愿者平台,组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了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志愿服务”、“严厉打击南明河沿岸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无车日宣传”、“节能宣传周宣传”、“地球一小时宣传”、“植树节宣传”、“森林防火宣传”、“文明祭祀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公众参与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形式,开展以水之源保护为主题的“饮水思源贵阳水环境调查”、“我与污水约会”、“河流污染全民拍”、“爱水护水进校园”、“环保体验日”等活动;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题的“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保护山川

12、河流共建美好家园”、“践行环保,我做绿v客”、“绿美贵阳全民行动”等活动;以公益行为为主题的“绿色出行公益健步走”、“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绿色低碳、善行100”、“寻找低碳达人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等活动,深入体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开展公益监督、诉讼,维护生态环境活动。2008年,作为我国修订刑法以来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破坏资源保护犯罪案件“福海生态园案”的庭审,为贵阳市的公益诉讼指明了方向。2009年起,贵阳市的公益组织相继进行了平源煤矿生态修复、凯伦河污染治理公众监督、乌当区定扒造纸厂非法排污案(贵州省首例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清镇市屋面防水胶厂化工废液污染(全国首例公民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好一多”公司污染监督等生态环境维护行动,从而维护了生态环境。总之,生态文明的公众参与,让广大公众从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建设过程,逐步形成了市民主动参与、相互监督、共同践行的良好氛围,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也逐年上升。我们相信,随着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中参与的力度不断加大,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将逐步得到提升,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