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灯文化重现辉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0466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花灯文化重现辉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花灯文化重现辉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花灯文化重现辉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汴梁 声音新闻 热线29600002013年 2月 22日/星期五/责编 卢友贤/版式 陈然/校对 艳 萍A5汴梁圆桌坛论花灯, 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也是 中国的一个符号。如今, 传统花灯在 市场上难觅踪影, 传统花灯在回忆里 也愈来愈模糊。如何让传统花灯的 工艺不流失?如何让传统花灯走向 千家万户?如何让承载着历史记忆 的花灯文化回归现实?这不仅仅是 汴京灯笼张的难题, 更是不少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的问题。 传承花灯文化离不开市场。汴 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认为, 只 有进入市场, 传统花灯才会有生命力, 只有通过市场, 传统花灯的制作 技艺才不致于流失, 传统花灯的传承 才有可能持续

2、。 虽然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 传 播, 但其现状并不乐观, 人们在市场 上仍然很难找到传统花灯的影子。 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是普通群众, 然 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东 西慢慢成了记忆。随着电的发现与 应用, 更加明亮、 使用方便的电灯代 替了传统花灯照明的功能, 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灯也具有装饰 性, 几乎完全替代了花灯。少有市场 的传统花灯很难在现实社会中生存 立足。难怪不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这样感慨: 只要有人愿意学, 我不收 任何费用, 只求能把它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需 要国家的支持, 更需要加以创新走进 市场, 拥有

3、了市场就拥有了重生的机 会, 拥有了市场就拥有了消费的群 体。只有根植市场这片沃土, 传统花 灯才能扎根结果, 才能得以传承。众所周知, 开封是一座七朝古 都,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北 宋时期, 开封的元宵节灯会便名扬天 下。手工制作的传统花灯是汴梁花 灯的一大特色。汴京灯笼张便是其 中最著名的代表,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在我市, 直至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还依然保持着每年举办大 型灯会的传统。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现在元宵节 的气氛越来越淡, 小朋友提着纸灯笼 走在街头的景象在元宵节已难以看到。市面上难觅传统灯笼的影子, 充 斥大街小巷的几乎全是电子灯笼。 虽然开封仍在举办元宵灯

4、会, 但规模 已大不如前, 而且展示的彩灯多半不 是出自开封民间艺人之手。虽然汴 京灯笼张的传人张俊涛在我市建立 了彩灯博物馆, 并为传承与发展汴梁 花灯这项传统技艺做不懈努力, 但仅 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愿看到, 每逢元宵节, 我 们只能追忆往昔开封闹元宵的胜景, 而无法亲身体验开封这一历史悠久、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汴梁花 灯文化亟待保护与传承, 而将这一 优秀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则需要社 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比如, 大人可 以 多 向 孩 子 讲 解 开 封 闹 花 灯 的 民 俗、 汴梁灯笼的悠久历史; 我市景区 应该在元宵节期间向游人展示古城 艺人制作的传统花灯; 政府应该

5、扶 持开封传统花灯产业的发展, 为其 开拓市场提供更多的政策、 资金支 持。全社会应共同努力, 让花灯文 化重现辉煌。从第一代传人张泰全创立汴梁 灯笼张的名号, 到至今第七代传人 张俊涛的坚守, 汴梁灯笼张已走过 近 300 年的风雨历程。300 年来, 这 种祖祖辈辈坚守老行当, 不惜一切 传承传统文化的毅力和精神让笔者 惊叹。 笔者曾对汴梁灯笼张第七代传 人张俊涛进行专访。张俊涛的话语 中充满对保护和传承花灯制作工艺 的殷切希望。张俊涛的父亲、 汴梁 灯笼张第五代传人张金汉临终前曾 留下 3 个遗愿: 建立汴京灯笼张彩灯 博物馆和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 所 , 编 一 本 关 于 中 华

6、传 统 彩 灯 的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 传承花灯 技艺, 张俊涛辞去了公司财务部经 理的职务, 把所有精力花在了这项 事业上。 笔者认为, 枯萎的不仅是技艺, 还有我们的记忆。如今, 文化已成 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开 封作为七朝古都, 传统文化更是不 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虽然目前汴京 灯笼张已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但要真正传承传统技艺, 还要靠全社会自觉增强花灯文化传 承意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冯骥才指出, 传统文化流失的不仅 是技艺, 更是以技艺为载体的民族历史记忆, 如果民族记忆日趋淡薄, 中国人就会丢失自己的根。 近年来, 虽然各地采取了有针 对性的保护措施

7、, 但是由于绝大多 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项 目 劳 动 强 度 大 、 经 济 效 益 不 高 、 学 习 不 易 等 原 因, 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些 行 业 。 再 加 上 传 承 人 创 新 资 金 不 足, 传统技艺的传承很容易陷入 “半 死不活” 的尴尬境地。 如何在政府主导下, 发动全民 参与、 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情, 依 靠民间力量和民间资源, 保护共有 的文化遗产, 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 问题。让花灯文化重现辉煌李晨翀保护与传承论汴梁花灯的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汴京灯笼张为 清末艺人张太全的绝技, 传承到张俊涛手里已 是第七代, 张俊

8、涛创办了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 免费向群众开放。如今, 如何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花 灯技艺, 并实现创新,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直是张俊涛思考的问题。汴梁晚报锐声音工作室传承花灯文化更需要走进市场安娟娟增强花灯文化传承意识 保护共有文化遗产付艳波付艳波 本报评论员安娟娟 本报评论员李晨翀 本报评论员返乡农民工小吴一夜之间输掉 5000元也很后悔, 当时只是为了显示 一下 “不差钱” 。除了炫富心理, 赌博 现象说明个别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 相对匮乏, 年轻人返乡后没有更多的 休闲方式。 (2月 20日 汴梁晚报 A11 版) 在城市人看来, 农民工老实巴交, 衣着朴素, 言语谨慎, 出

9、手并不大方, 怎 么个别农民工一返乡就突然大方起来 了, 竟然在牌桌上一掷千金。 个别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表现的 巨大反差, 正好说明城市和农村在物 质、 文化发展上的不均衡, 折射出其内 心世界不完善的一面。 农民进城务工本应该有两大收获, 一是获得物质报酬, 二是获得城市文 明。笔者认为, 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把钱带回家, 家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而如果能把城市文明带回家乡, 改变的 将是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现在我国 正在搞城镇化建设,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 是物质的城镇化建设, 也是有文化素养 的城镇化建设。精神的城镇化建设比 物质的城镇化建设重要得多, 也困难得 多。农民工是城市文明的建设

10、者, 也是 城市文明的传播者, 是城镇化建设的主 力军, 把城市文明带回农村本应该是农 民工的一个使命。 我们不能只指责农民工, 更应该想 想我们城市人该做些什么。我们只看 到他们出了多少力, 服务得怎么样, 但 我们关注过他们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 吗?关注过他们的心理状况吗?我们 给过他们系统的城市文明教育吗? 谁来对农民工进行城市文明教 育?靠所在企业, 还是靠社区管理, 或 是专门的机构?应该加以探索。 个别农民工没有把城市文明带回 家, 带回的却是虚荣心和赌资, 其输掉 的不只是金钱, 而是城市文明。我们要 做的, 是让这些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 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培养、 输送人才, 让 他

11、们成为城市文明的火炬手。一男子中午喝酒后, 休息一下午晚 上开车回家, 中途被民警查处, 经检测 仍属酒后驾驶。该男子接受处罚后连 呼后悔。(2月21日 汴梁晚报 A4版) 酒驾猛于虎, 其背后暗藏的危害 着实令人担忧, 酒后 “壮胆” 开车的行 径法律不容。 近年来, 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 故屡见不鲜, 引发的事故不知让多少 人失去生命, 惨痛的代价发人深省。 虽然现在我市酒驾者数量有了大幅减 少, 但是还有司机接连不断地被查处。 众所周知, 酒驾是屡禁不止的社 会问题, 酒后驾车危害很大, 可为什么 还会出现酒后驾车的行为呢?据了 解, 除了一些人对酒的嗜好外, 还有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 喝点酒对开车没有多大影响。可是, 饮酒后驾驶人的中枢神经受到麻醉和 抑制, 触觉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降低, 使自己处于 “失控状态” , 随时危害公 众的生命安全, 一旦酿成严重后果, 将 给他人、 自己和家人带来极大痛苦。 驾驶员必须坚守 “喝酒不开车, 开 车不喝酒” 的信念, 牢固树立 “生命无 价、 责任第一” 的意识, 自我约束, 自觉 杜绝酒驾。事件议农民工炫富赌博 输掉了什么王好连自我约束 杜绝酒驾王兰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