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缺失会导致课堂异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0286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缺失会导致课堂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缺失会导致课堂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缺失会导致课堂异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IAOXUE教学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编辑:高伟山 电话:82296609投稿邮箱:7课堂教学一旦失去文化, 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 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在技术层面、工具层面、模式层面徘徊 文化缺失会导致课堂异化程红兵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 一所小学接受上级检查工作, 选了一个优秀学生发言, 这个学生的发言稿是这样的:“各位领导, 我们学校以德育为灵魂, 以教育为中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施新课程改革, 培育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这是教育的成功, 还是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是教育的失败, 因为这个发言稿里看不到一点孩子的味道

2、,没有童真,没有童言,没有童趣,从头到尾都是典型的校长官话、套话、废话。如果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毫无疑问就是教育的失败。 什么原因呢?观察一下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 或许就可以知道原因所在。在某一节课上,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 带着尺子去钓鱼 一文。 文中说, 在丹麦, 钓到22厘米以下的鱼必须放生, 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教师问学生:“他们会受到怎样严厉的惩罚呢?” 教师在“严厉” 一词上是重音, 训练有素的学生围绕“严厉”大胆想象:“把钓鱼人丢进海里! 没收他所有的钱! ”教师摇头,学生继续猜想:“让他坐牢20年。”教师仍然摇头,学生更大胆地想象:“判他无期徒刑。 ”教师还是摇头,学生

3、只好搬出他们所知道的最严厉的惩罚:“枪毙!” 评价 这 堂 课 , 我 只 有 一 句 话 ,“没文化”。 这节课的目标原本是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 公民要有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而学生的回答恰恰是随心所欲、 草菅人命,没有一点人文情怀。 这是教师的原因, 而不是学生的原因, 因为学生所答完全是受教师“启发”的结果。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给政协委员们出了一道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测试题: 按照要求给1到9这9个数分类, 比如“13579、2468”是按照奇数、偶数来分,那么“1378、59、246”是按照什么分类的?一位委员发言说:“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实验。1378是奇偶混搭,59是纯奇数组

4、, 而246是纯偶数组。 ”他的答案被孙惠玲否定了,其他委员给出的答案也都被否定了。 而正确答案是: 按照拼音来分类,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评价这道题,我们也可以说“没文化”。再来看一些教师常用来评价学生的语言:“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 ”“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 ”“全世界没有比你更蠢的。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得像猪。 ”“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不管你了。 ”有些教师已经对这些话语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评价这样的语言,我们也只有用“没文化”来形容。一位诗人说过:“因为走得太远, 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回归原点。什么是课堂教学? 真正意义

5、上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 课堂教学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就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课堂教学的成功,决定课改的成功,因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 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教学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 教师的文化性缺失, 导致我们的教学只能停留于技术、方法、方式上的更新,在技术层面上、工具层面上、模式层面上徘徊,只遵循技术的逻辑、工具的逻辑、形式的逻辑,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口号化,甚至导致课堂教学异化,课改陷入困境。这是教学改革的障碍、课程发展的瓶颈。夏丏尊曾说:“学校教育如果单从外形的

6、制度与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 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 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只注重形式的变革,而没有真正在价值思想上发生变革, 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思想, 价值思想是附着于外物、 附着于行为、 附着于语言的,是关乎价值、 形而上的东西。 价值思想从终极上思考: 为什么存在? 人为何而存?物为何而在?为什么而做? 言为谁而发?行为谁而做?价值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价值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第一,为谁而教? 是为教师而教,为学生而教,为学校而教,还是为政府

7、而教?第二,我们怎么教?题海训练永远正确吗? 雅斯贝尔斯认为:“训练”既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动物,但教育却是人所独有的。如果教师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功利性的题海战术、 填鸭式的灌输都会少很多。第三,课改为什么而改?改了怎样,不改又会怎样,改的意义、改的价值何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价值层面、思想层面、精神层面,体现为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这种价值判断、 教育信仰体现为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 最终体现在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体现在教学细节之

8、中,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之中。有文化的课堂,是目中有人、有学生的课堂,教师理解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期盼;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 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教学。有文化的课堂,是为了学生成长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 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 有文化的课堂, 课堂学习讲求效率,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的参与度高, 学习情绪积极高涨; 学生学习愉悦快乐, 学习的幸福度高。 有文化的课堂是让学生学习增值的课堂, 既有数量值, 让学生学到一定数量的知识与技能, 更有意义值, 让学

9、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既有方法值, 让学生掌握会学习的方法,更有动力值,让学生产生想学习的愿望,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兴趣。 有文化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钱理群先生曾经描述过这样的课堂: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 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 巨人的身边, 互作介绍以后, 就悄悄地离开, 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一起心贴心地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为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啊!这就是有文化的课堂。(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学

10、生分类回答”当慎重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渠璧从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老师。 在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为创设高效课堂、调动各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常采用学生分类回答的方法, 即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有深度、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而让成绩一般或差些的学生来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 他们认为,这是对班内学困生的尊重,也能够体现教育实施的公平、公正。 可是,笔者认为,这种课堂学生分类回答应当慎重。从课堂表面上看,学生分类回答能够鼓励和尊重学生,使各类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地位看似平等了。 其实,这种学生分类回答的前提是教师已经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提问。 有些教

11、师对学困生另眼相看,对他们回答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不期待他们会像优秀生一样出色地回答问题, 少给或不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所以,课堂上也就很少看到学困生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赶教学进度或上公开课时,这些学困生也就只有“听”讲的份了。 这样,在课堂上,即使学困生有了听不懂的地方或有独特的思维,也常常不敢或没有机会展示出来,教师也无从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闪光点,无法据此对他们实施更深层次的因材施教。在数学课堂中, 一旦教师的 “学生分类回答” 形成定式, 往往会助长学困生的惰性。 他们会认为, 反正有难度的问题也不会问到自己头上, 所以也就不必要去动脑筋想。 而一遇难题就不去想、不敢想、 不

12、愿想, 就难以深入理解和体会知识点, 难以自己辨析正误, 只会盲目记住答案, 服从于别人的观点, 自信心就更难以培养, 就会形成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恶性循环。在数学教学的摸索中, 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容易的问题随机提问,对有难度的问题决不避“差”就优,不理会学困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认真思考之后,分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回答的机会,有时还偏重于主动举手发言的学困生。同时, 我对他们回答的结论并不急于作出正误判断, 而是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判断,以期实现学生听、说、读、思的结合。 当然,对于学困生来说,理解不深入、不全面、出现错误都是正常的。 教师

13、要想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打击, 要在关键时刻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找回自信,做课堂上真真正正的主人。感悟数学思想的力量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汤卫红“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学习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那么,这节课我们教什么呢? 有的教师安排了大量用计算器计算的练习; 有的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介绍了CE、M、MR等更多的功能键; 有的教师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 但是,许多探索规律的教学仍然是教师指令下亦步亦趋的操作, 所谓的规律也都是简单观察就能发现的表面现象,缺

14、少了对学生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可见,这节课应立足于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力量,培养数学素养。优化思想。 再先进的计算工具都只是工具,代替不了人的思想。 但“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将计算器理解为可以包办一切计算的替代工具,甚至怀疑学习口算、心算和许多计算技巧的必要性。 因此,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心算的力量应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这节课时,我们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并初试牛刀尝到甜头之后, 安排了一个 “人机大赛” 的环节。 教师请愿意挑战的学生到讲台前,与下面的 “计算器” 们一比高下。 屏幕上依次出示了下面4道题:98911,219 19,405,

15、637。 结果,“计算器” 们 一再失败, 大呼上当, 有的不惜 “违规”抢答。 通过突出人的智能计算功能, 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心算的优势, 体会到计算器的局限性, 学会根据计算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式。 比赛结束后,学生感叹道: 原来, 我们人类也可以比计算器算得更快, 看来我们需要发挥大脑的力量; 计算器在面对一些复杂且没有规律的计算时能够发挥它的优势, 所以, 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去用它; 面对计算, 我们先要思考采用哪一种计算方式才是最优的, 然后再采取行动。化归思想。 这节课的教学不应只体现计算器的强大功能,还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参与的必要性,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为载体实现

16、学生数学思想的成长。 其中一个重要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道题:11111111 11111111, 学生看到后纷纷拿起计算器计 算。 虽然学生使用的计算器不同, 但几乎都出现了 “E” 或 “ERROR”, 学生意识到是因为计算器显示的位数有限, 未能显示正确答案。 这时, 教师引用了华罗庚的名言来启发学生:“善于退, 足够地退, 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 经过讨论, 学生终于想到可以退回到11, 再依次计算11 11、111111等。 教师又进一步启发: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那进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学生已经领悟到了化归的目的: 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发现了规律再验证下一个。 学生在算到11111111时都已经发现了规律, 再通过对1111111111结果的猜想与验证, 他们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化繁为简的必要与价值。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 “呈现问题遭遇困难退守化归发现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