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57953 上传时间:2017-02-0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动物饲养学第7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56(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 维生素的概念与来源 1 维生素的概念 对于维生素至今仍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统一的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 必需 而需要 量极少 的具有特殊 生物活性 的 低分子 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这个名称,包含有 “ 维持生命的物质 ” 的含义,它是 动物新陈代谢的必需参加者 。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 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也各异 。 目前已发现 60多种维生素 ( 数量未完全确定 ) , 其中至少有 15种 ( 有的认为是 13种 ) 是动物所必需的 。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2维生素

2、的来源 外源性维生素 内源性维生素 消化道微生物合成 动物组织器官合成 饲 料 不同动物, 内源维生素 的合成能力不同: 动物一般能合成维生素 反刍动物 能利用 瘤胃 和 大 肠 微生物 合成机体所需的 ; 单胃动物 也能利用 大肠 内微生物合成 ,但由于合成的数量和利用率有限,故常不能满足需要; 家禽 消化道短,合成量有限,吸收的可能性也小。必须由日粮供给,或提供其前体物或维生素原。 二、造成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原因 、 贮 存 条件 法 很多因素都会使维生素丧失活性,如温度、湿度、光照、酸败、氧化 物质元素的存在、 采食量降低 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素常不能被利用。 三、影响维生素需

3、要量和利用的因素 1 动物自身因素 不同动物 、 同种动物 不同生理阶段 和不同生产水平 等不同 。 2 集约化饲养 限制了动物活动 , 易产生维生素不足 。 3 应激等不良环境 维生素与动物免疫力有密切关系 4 维生素拮抗物存在 如抗 硫胺素 ( 酶 可切断维生素 使其失去活性; 抗生素蛋白 会妨碍动物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 双香豆素 ( 抗凝剂 ) 化学结构与维生素 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而使维生素 5 抗菌药物的使用 改变胃肠道微生物区系 , 使 合成受阻 。 6 日粮营养水平 如 脂肪 含量低时 , 则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 。 蛋白质 供给量增加时 , 维生素 7 动物体内的贮存 脂

4、溶性维生素 可在 动物 体内大量贮存 , 短时间内饲料供给不足不会影响健康 。 8其它因素 如 疾病 、 寄生虫 、 病毒 、 细菌 等在动物体内会产生一些毒素,分解和排泄它们时需要更多的酶 来完成,由于维生素是辅酶的成分,机体发生感染时会增加维生素的需要量。 四、维生素的分类与命名 1 维生素的分类 由于各种维生素在 化学结构上没有共同性 , 在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也没有发现合理的分类依据 , 所以一般根据维生素的 溶解特性 来划分的 ( 传统分类法 ) : ( 1)脂溶性维生素 A、 D、 E、 K ( 2)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 生素 C。 维生素 较重要的有 9种:11、 维生素的命名

5、过去一般以拉丁字母 A、 B、 C、 在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已经清楚, 多数用化学结构特征或结合生理功能来命名 。例如 维生素 称为 “ 硫胺素 ” , 维生素 能防治坏血病,故称 “ 抗坏血酸 ” 。 特点: 只含 C、 H、 其 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某个结构单位上的代谢 , 且不同的脂溶性维生素均有一种或多种特异性的作用 。 可在动物体内贮留 , 其排泄途径是从消化道 ( 粪便 ) 排泄 ( 不从尿中排出 ) 。 在来源上有前体形式 。 在化学组成上不仅含有 C、 H、 还含有 硫 、 钴 ) , 其 功能主要表现在与能量传递有关 。 水溶性维生素 ( 除 在体内不能贮存 , 多余时迅速

6、从尿中排出 , 须不断摄取补充 。 在来源上没有前体形式 。 五 、 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 1 反刍动物: A、 E、 D( 对于舍饲没有晒太阳时添加 ) ,断奶新生犊牛应补充所有维生素 。 2 家禽: A、 D、 E、 K、 硫胺素 ) 、 核黄素 ) 、泛酸 ) 、 胆碱 ) 、 烟酸 ) 、 吡哆醇 ) 、物素 )、 酸 )、 钴 胺素 , 须 内因子 帮助才能吸收 ) ( 应激状态还应加 3. 猪:与家禽相同 , 13种 。 4. 水产动物:基本与家禽相似,另外还加 肌醇 (环己六醇、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A、 D、 E、 K。它们在消化道内随脂肪一同被

7、吸收,吸收的机制与脂肪相同,凡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均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 A(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 ( 一 ) 理化性质 维生素 1、 为黄色结晶 ,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失活 。 饲料中脂肪酸败时降低其活性 , 维生素 物性饲料中不含,但含胡萝卜素(维生素 其在动物肠壁及肝脏内可被胡萝卜素酶的作用转化为维生素 A。胡萝卜素有 、 、 三种构型,其中以 眼的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这两种细胞中均有对光敏感的色素 , 而这些色素的形成与呈现其功能均与维生素 当动物缺乏维生素 视网膜合成 感光物质 发生障碍 , 导致视觉不正常 , 在弱光下

8、视觉减退或全丧失 , 即所谓 夜盲症 。 维生素 若维生素 会引起 上皮组织 干燥与角质化 , 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病 。 如泪腺上皮细胞角化 , 分泌物就减少 , 产生干眼病 , 严重时引起失明 。 生殖腺上皮细胞角化 , 可引起繁殖机能障碍 。 维生素 肪、蛋白质、矿物质的代谢都有影响,实质上起调节作用,如它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因为它可影响骨骼的合成,还影响细胞中 1, 25-(胞的形态与结构、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以及 25 ( 二 ) 生理功能 (三 )维生 , 动物首先表现出暗适应能力降低 ,乃至夜盲或干眼病 。 降低增重 、 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 、 生产力下降 。 首先性欲差 , 公牛睾丸精细

9、管变性 ,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律 、 受胎率低 、 胎儿发育异常 ,如畸形 、 瞎眼 、 胎衣不下 、 死胎 、 流产等现象 。 家禽产蛋率低 、 孵化率不高 。 食欲欠佳 , 易患呼吸道疾病 , 共济运动失调等 。 缺乏 V 形成网状骨质 , 骨脆弱而过分增生 。 (四 )维生素 维生素 如鱼粉 、 卵黄 、牛奶 、 血液 、 肝脏等含量均不少 。 一切植物性饲料中均不含维生素 A, 只有胡萝卜素 。各种饼粕 、 秸秆 、 淀粉渣及大多数的块根块茎类饲料 ,均缺少 胡萝卜例外 )。 饲料中胡萝卜素或维生素 贮藏方式及其它条件而变化 。 如青干草在调制过程中胡萝卜素损失 30 90 。 维生素

10、 生素 棕榈酸酯 。 二、维生素 D(抗软骨病维生素 ) (一 )维生素 2、 6和 主要是侧链结构的不同 , 这些差异影响 天然的 2(麦角钙化醇 )和 钙化醇 )。前者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 , 血液 、 神经和脂肪组织中的 7 其余几种异构物质 , 对畜禽来说没有多大营养意义 。 20 30。 纯维生素 溶于水, 和酸迅速破坏,酸败的脂肪及碳酸钙等无机盐也可引起 热较稳定。 (二 ) 维生素 磷代谢有关 , 可以 控制 钙 、 磷代谢 , 特别是增加肠对钙与磷的吸收 , 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排泄 , 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贮存 , 改善骨骼中钙磷的活动状态 。 从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齿的

11、正常发育 。 化 为 25后进入肾脏转化为第二种代谢产物 1, 25-(是直接起作用的。所以,当肾功能衰竭时,转化过程受障碍,易造成动物 (三 )维生素 缺乏 化 停止 , 幼年动物出现佝偻病 ,常见行动困难甚至不能站立 。 成年动物骨质变脆变软 、 骨质疏松 、 四肢关节变形 、 肋骨发生变形 、 鸡胸等 。 另外牙齿发育不良 , 缺乏釉质;泌乳动物缺乏 则泌乳期缩短 。 在高产乳牛常常出现钙的负平衡;产蛋鸡缺乏 不仅影响产蛋率 , 更主要影响蛋壳质量和蛋的孵化率 。 这种情况对 笼养蛋鸡 尤应注意 。 动物患佝偻病时 , 血清钙水平降低 ,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 血清中 1, 25-(

12、很难反映 人和雏鸡缺乏 肉变弱。补充 V 肉 1988)。此外,有人报道 虽然自然界中 在集约生产条件下,动物不能接触阳光,日粮中必须添加 以前,人们认为 3对家禽的效力不同,对大多数哺乳动物等效。但是,最近一系列资料认为这一点并不完全正确。猪、反刍动物、兔和马试验表明,它们也能分辩 3,趋于利用 不过这种能力比鸡小。其原因是 不是 1988)。 生产上均采用添加剂形式补充。 (四 )维生素 三、维生素 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 ) (一 )理化性质 溶于水,溶于脂溶剂,不易被酸、碱及热破坏,但 生育酚极易被氧化。 在商品生产上常以醋酸处理进行酯化,稳定其生物学活性 。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表示: (二 )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