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77687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陈永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总目录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总体编写意图2第一册第一册 表达交流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0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0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0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0第二册第二册 表达交流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0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0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0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0第三册第三册 表达交流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0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0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0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0第四册第四册 表达交流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0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0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0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0第五册第五册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

2、 学习写得深刻0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0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0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02【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总体编写意图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总体编写意图】 新课标高中语文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安排表安排表写写 作作 口口 语语 交交 际际第第 一一 册册 立意与选材立意与选材 朗朗 诵诵第第 二二 册册 思路与结构思路与结构 讨讨 论论第第 三三 册册 语言与表达语言与表达 交交 谈谈第第 四四 册册 创意与个性创意与个性 演演 讲讲第第 五五 册册 修改与润色修改与润色 辩辩 论论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过程与方法”本套教材(尤其是第一系统) 突出写作的过程与

3、方法。 “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转化过程。 第一重转化:现实生活、客观事物 作者头脑(反映论) 第二重转化:作者观念、感情 文字表现(表现论) 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双重转化: 物 意 文 (物质存在) (主观意识) (文字表达) 三重转化:物 感 思 文内化 意化 外化 “话题探讨”:物意,解决“写什么” “写法借鉴”:意文,解决“怎么写” 五本必修,“独立安排”20 个单元作文,学生探讨了 20 个话题,借鉴了 20 种 写法,经历了 20 次双重转化。 “双重转化”作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生命主体的能动性。 “双重转化”,哪一重为重点?1997 年

4、前中学语文教材主要解决“怎么写”, 1997 年后主要解决“写什么”(“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兼顾二者,具体体现在“话题探讨”“写法借鉴” 。 “双重转化”中,第一重是基础、根本。生活贫乏,认识低下,缺少“发 现”,是写作的致命伤。课程标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条件。感悟(感受、感知)生活的过程还是一个“黑箱”,缺少可操作性的训练 体系;虽然我们知道:它与作者的生活积累、知识背景有关,“功夫在文外”。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 1(必修

5、)(必修)表达交流表达交流编写说明编写说明 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其中写作是主要的;本册的表达交流,写 作部分主要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技能,口语交际主要训练朗诵的基本技能。 写作部分的各单元是: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这些单元总的有如下特点: 1.写作方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心音共鸣”“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属于人文方面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对写作 要投入感情,在让你的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要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 对大自然,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要注重自己的人

6、格修养,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自己 的文章闪耀人性的光辉。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景要抓特征”等属于写作方法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写人 记事、写景状物等是写作范围,写作时不偏向不逾规是首先要做的,比如写景状物,不应 该掺和进过多的叙事,但这又远远不够,还要记住集中力量抓重点,着重从“触动心灵” “特征”“个性”和“波澜”等方面进行构思和下笔,否则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2.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读与写本来就应该结合进行,不可须臾分离。以前的课本读写是分编的,读与写全然隔离, 南辕北辙,备受訾议,这次编写尽量做到读写结合,让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结 合首先表现为本册的写作专题与阅读专题

7、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与阅读单元的叙事性、抒情 性相适应,写作单元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两方面习得的技能可以互相迁移;其次表现 为写作单元里很多例子都是初中课文或本册课文的局部、片段,如“亲近自然”单元,引 述初中的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引述本册的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 等课文;再有,在说明写作技法时注意分析被引述课文的特点和精彩之处,与阅读课的分 析角度可能有所不同,可以互相补充,而且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写作技法,也 可与阅读课互为利用。如引述济南的冬天之后写道:“这里写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 色。这种景色是由地理纬度、地势、周围环境等等因素决定的,作者在比较了不同地方的 冬天以后,发现

8、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美。”可以引导学生重温这篇名文,细察其技法,获 得写作的启示;又如在引述济南的冬天和紫藤萝瀑布片段之后写道:“你能说出 济南的冬天的感情色彩和紫藤萝瀑布中景物自身的特点吗?”这是从写作技法方 面对这两篇名文进行新的探究,对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训练。 3.自学与指导相结合。 本册写作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处处都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叙述人称上,是采用第一人称 “我们”或第二人称“你”,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商 量”,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所以老师不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而应当让每个学生在课 堂上或课下自学课本,有问题则与同学互相讨论,或与老师讨论。老师的职责是指

9、导、督 促和检查学生的自学。老师的作用还表现在根据学生需要更换写作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可 以不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教学,只要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可以选择更 合适的专题。但最好不要偏离课本里的“心音共鸣”一类的人文专题和“写触动心灵的人4和事”一类的技法专题,因为这些专题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反复研讨过的,有着写作 理论和写作实践的依据。 另外,本册写作部分还有一个“网络作文建议”,提示了若干操作流程,这是一种新的作 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互相合作探究、体验过程和方法的特点。这次网络作文与 “秋”相关,当然也可以改换别的专题,或改换在别的写作单元里训练。 4.写作知识相对集约与作

10、文习题相对丰富相结合。 “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等都篇幅短小,前两项占主要篇幅,但字数很 少,少则几百字,最多一千多字,编写者有意识地求“少而精”,体现知识集约的原则; 但是作文习题与以前写作教材相比,内容充实丰富,话题作文增多,如“心音共鸣”单元 的五道作文习题有三道是话题作文。学生可以在这些作文题中自由选择,可以写一篇作文, 可以写多篇作文,还可以另选话题或另拟题目来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2 2(必修)(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表达交流编写说明明本册的表达交流包括四次写作活动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它们分别是:学习描写、学 习抒情、学习选取

11、记叙的角度、学习虚构;演讲。每项写作活动都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 是话题探讨,提供一个或几个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规定的情景;然后是写法借鉴,围绕着 本篇的话题,选取一篇文章或几个精彩片段,对其写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以起到示范 的作用;最后是写作练习,一般会提供四五个题目或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 取。演讲是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导与探讨,主要提供一些演讲的 技巧与要求,从理论上对要进行的演讲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实践与交流,包含四大项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重在学生自己的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善于采集生活中的浪花,丰富自己的

12、生活感受。鼓励他们坚持每 天写随笔、日记的习惯,以及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多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做 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第二册的写作教材,除第四单元是关于学习虚构的内容以外,其他三个单元都是学习 表达方式的: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记叙的角度。一般来说,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种: 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议论是高中的重点,放在第三、四册集中训练。叙述和 说明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已经训练,因此本册不再涉及说明,记叙也只训练难点记叙的 角度。而描写、抒情过去没有专门训练过,本册就作为重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13、书语文 3 3(必修)(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表达交流编写说明明在全套书总体介绍中已经提到,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力图纠正过去那种只重结果 而不重视过程的弊端,突出“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搜集素材、分析材料、完成构思、 完成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因此,写作部分每一单元由“话题探讨”“写法 借鉴”“写作练习”三个板块组成,“话题探讨”是要解决学生“写什么”或者“怎样思 考”的问题,“写法借鉴”重在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写 作实践让学生学会写作。对于前两个板块,建议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教师给予一定 的指导。课本上所提到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有一些情况并没有涉及,比如第一单元 关于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课本上只提到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方法:找新颖的角度,找有针5对性的角度,实际写作中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另外提供一些例文和写作知识给学 生。 本册教科书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都是关于议论方面的:“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 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 的记叙”。其中第一单元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向思考,属于思维指导性质的话题,后面三 个单元则纯是人文话题。 口语交际部分是“讨论”,“指导与探讨”可以让学生自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例子 亲身实践一下,注意最后要对活动和每个学生自己的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