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教学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7479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剖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剖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剖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剖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教学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前一、前 言言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适应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各科和西医各科的需要,又要有别于西 医院校的系统解剖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阐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论述之外,在运动 系统中另立“体表标志”一节,一一介绍这些骨性、肌性和皮肤等标志,为以后针灸、推 拿等课程打下基础;在内脏学中,重点突出各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为中医内科等打下基 础;在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强调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注重动脉干的主要摸脉点和 止血部位,这些均对临床各科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上采用上课和自学相结

2、合的方法。课堂讲授要求采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 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另外,有些内容可培养同学自学,使同学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二级要求,即掌握和了解。对要求掌握内容必须充分理解、牢固记 忆、融会贯通。 本课程共计 84 学时(每学时为 40 分钟) ,其中理论课为 68 学时,实验课为 16 学时。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正常人体解剖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严振国 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3 年 1 月出版发行)二、教学要求和内容二、教学要求和内容绪绪 论论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了解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分科。第一章第一

3、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了解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脊柱的生理弯曲和胸廓形态。 掌握肩、肘、腕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了解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了解手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掌握髋、膝和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了解髋骨与骶骨入髋骨与髋骨之间的连结;了解骨盆的组成、分部、性差;了解足关 节的名

4、称和组成;了解足弓的概念。 (四)颅骨的连结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第四节 肌学 一、总论 掌握肌的起止及肌的辅助装置。 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各论 (一)躯干肌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竖脊肌 的位置和作用。 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 (二)头项肌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 了解咬肌、颞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枕额肌、颊肌的位置。 (三)上肢肌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 了解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肱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前臂屈 肌群、伸肌群各

5、肌的名称和位置排列关系。 了解手肌的分群。 (四)下肢肌 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 了解其他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第二章第二章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第一节 概述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了解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构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了解口腔的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开 口部位。 二、咽 掌握咽的形态、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 三、食管 掌握食管的位置和三个生理狭窄。 四、胃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五、小

6、肠 掌握小肠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十二指肠大乳头) 。 六、大肠 掌握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 形态结构及肛管结构(肛窦、齿状线) 。 第三节 消化腺 一、肝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 掌握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二、胰 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第四节 腹膜 掌握腹膜腔,男、女性盆腔腹膜陷凹的名称、位置。第三章第三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一、鼻 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固有

7、鼻腔粘膜分部。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的名称,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 了解弹性圆锥。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第三节 肺 掌握肺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体表投影。 了解肺内支气管。 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掌握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胸膜下界和肺下缘的体表投 影。 了解纵隔的概念、位置和分部。第四章第四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肾 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肾的内部结构和肾的被膜。 第三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 了解输尿管的走行位置。 第四节

8、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的特点。 第五节 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第五章第五章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一、男性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输精管的行程、位置,精索的位置及其组成,前 列腺的位置。 了解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以及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二、男性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壁的一般结构,阴茎的分部和结构。 三、男性尿道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一、女性内生殖器 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阴道的位置 和阴道穹。 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

9、 二、女性外生殖器 掌握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 了解女性外阴的一般形态。 附一 女乳房 掌握女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附二 会阴 掌握会阴概念。第六章第六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径路。 了解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一、心 掌握心的外形、位置、体表投影、各腔的结构、传导系统、血管分布。 了解心壁和心包的形态结构。 二、肺循环的血管 掌握肺循环的动脉和静脉的位置。 三、体循环的血管 (一)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分段和其重要分支。 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了解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10、 了解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的起始及分 布范围。 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 了解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布。 了解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掌握腹腔干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分布范围。 了解腹腔干三大分支后的各级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的名称,肾动脉、肾上腺 中动脉和睾丸动脉的名称及分布范围。掌握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走行位置,髂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了解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臀上、下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 围

11、。 掌握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 围。 (二)体循环的静脉 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颈外静脉、头 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 了解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肋间后静脉和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 掌握下腔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及侧支循环,大隐 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汇入。 了解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腹壁前静脉的组成和回流; 了解腰静脉、肾上腺静脉的回流。 (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掌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锁

12、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 腘动脉、胫前动脉的体表投影,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 和足背动脉的摸脉点,颈总动脉、颞浅动脉、面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指动脉、股 动脉、腘动脉的止血部位。 第三节 淋巴系统 一、淋巴管道 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 入。 二、淋巴结 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浅、深 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和回流。 了解肺门淋巴结、食管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髂内 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和回流。 三、脾 掌握

13、脾的位置、形态。第七章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了解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内分泌器官 掌握甲状腺和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胸腺的形态和位置。第八章第八章 感觉器感觉器 第一节 概述 了解感觉器的组成。 第二节 视器 一、眼球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眼底的形态结构。 二、眼副器 了解上、下睑、结膜和泪器的名称、位置及分部。了解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眼的血管。 第三节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三块听小骨的名称及连结, 内耳迷路的

14、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耳廓的形态,声音传导径路,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鼓室 各壁、乳突窦及乳突小房的位置。第九章第九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节和神经的概念) 。 了解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及其基本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 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三、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 五、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 。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

15、系,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二、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份,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 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 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了解颈丛皮支、脊神经后支(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 、胸背神经、肋间神经、髂腹下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和隐神 经的分布,脊髓对皮肤节段性分布。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锥体、菱形窝、四叠体) ,主要脑神经核(动 眼神

16、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孤束核)的名称、部位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部 位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了解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及脑干的功能。 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核团 (视上核、室旁核) ,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及一般功能。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裂,重要的皮质中枢(运动中 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了解纹状体的组成、边缘系统的概念,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的概念。 二、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总的纤维成份及出入颅的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 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了解角膜反射的途径,嗅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副神经 的主要分布及一般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