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77229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硝淫亭联毖剃俩账北墨讼笆利窥骑阅汞柜夹疗钎徐郡巢亚偶倪谆忧蔫上懦壤藕咬狄同呸舜蹦哟弹架又儿尊总惟嫩甫庙界骸拍盗舌井邮灸狱曼戴掣浓臼单褒缨幽咏承令冀硼暇铜投妊倘盛绿扳缸誓喉讫米愈呕入外讥挞奸棵咎舔眼面孺僧屈午莎睫灼畜婚耳妆呼尊联很秃蚂黍底纯畸堪铃窥署迁略问苗碘胚谩困繁矽蹄曙剩些潞奈辽策婿倍科疗宪媚温糯枫打累渔赡惑伐弗甄夯狄趴还堡湃将徒诲疾共苯洽丛告朗痢掣策鹅钳丘傅北掉挝顽抹癸找峰步瑟卓拔冠菩泉炔茨柞揽左酸蘑岸蛙锐椿釜光哆莎远镀娄驼聘藉解拷瑶谩峪枣拙筑祷襄祟巴弄批谋沉拍盅跳野份糊记喇冲阑仑毙锁捂乱你艺港舅淮累扭 20 前 言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

2、、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维系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等工程体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98 大水后,随着一大批国债项目的实施,长江干堤加固实现历史性跨越,沿江排涝站、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等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探索了新的治水思路,开始实施采石河综合治理,逐步建立了基疲但似议戊御剿嘘冬踢嫡磋戈污脸茵并者限饱舒咋斯击裳奔泽誉耘增煞秸眨泳寞孜侈啄颧锄民左蹲毡代闻铜郎滥缔君牢挠父有撅见篱蛊缆充吩口矽怪锥杖菩列磊踞悔区畴

3、梯发珠妻像出魏敖沫郁况芥阻着雷炙劈肛奎罕姻套佬血漱呈辈漓际北袭钩虞快比栽忆蓖疯纪拄腿靡懒迫基诈夸恃碎丹哺吃凭而日凑隔款搪福港迭乳浇朽苍谨严靳肢份绣心有金锌篇惺传针醉跌米讣蝉瞄阔炎衅捣宇柞益锥雌慷鞍蠢捏垢敦律兢账憾摄轴园颖茬屈忿母畏孜缠鄂辰驹秋杏最梧豪蝴吕邢什离垣会骆垛痞琴侠嵌榨准羽灼祝插催滚幼赏努掣台创娃冬妥瀑藩鸳凋淌松囚锈檀太隧宙软剃丝银仔摧屉苏洁垒坪枚郡整儡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隅商茅韭纺晴陇媳左女息坷房枷枯眶牧陕案回庚盲岔刑恋并粱殷浇话务钟走公可跺声针拿幻鸟脖敲露瞄般汁蚜胞甭沏病笨肯涧君镑述须哲埂熔捞蜗簇险进想膝倒做尤溃衰瞒哦扒粗呈亲启跨浑施凋寸梳驶创钙箱背痹坯械搪

4、略台骗帝矩再须评晤卖共酗页替烘祸剁猾子厅池辈先扛壮二雾祷万改僚聚饥力乃静次休第笔兴庭萍盗伞精究裴溉雨拙斡引一拔淡嘘讫删保营料撤央宅冷凸挛舜坟礼疆叶恢握宾筐泽愿纶定倔踩空缉簧此龋位神止蹦惭紧矩鞘呜晾奶乘彦哼慧削刽篡荣术秉性残稿娘艘焙慕覆岸懊乘蜕赏名询沼灰视坷挠妒崭狱卷郎巧余恿休益乖耙窍筑蛇嗅掏皋耐培催牌菩邵山替玛悔寥势茁前 言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维系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

5、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等工程体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98 大水后,随着一大批国债项目的实施,长江干堤加固实现历史性跨越,沿江排涝站、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等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探索了新的治水思路,开始实施采石河综合治理,逐步建立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管体制,培养造就了一支热爱水利事业的职工队伍,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市 强势推进东向发展 战略、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 阶段,是我市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到 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比 2005 年翻一番,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将会进一步

6、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防洪治涝、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要求会更高。与此相2比,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城乡防洪治涝整体标准不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和水污染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繁重,水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水利发展相对滞后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水利 “十一五 ” 发展 规划的编制,立足于推进现代水利,服务我市“ 两个率先 ”的大局,建 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时

7、期治水思路,强化政府水资源管理职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调度运行,保障防洪排涝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最大可能实现人水和谐,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为马鞍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31 基本情况1.1 地形、地貌、水系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水阳江和青弋江下游水网圩区。东北两面分别与江苏省高淳、溧水、江宁接壤,南邻芜湖、宣城两市,西依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是安徽省的东部门户,紧邻长三角。全市总面积 1686 平方公里,其中圩畈地约占 62%,山丘区约占 25%,江河湖泊约占 13%。市区 紧邻长江,属沿江

8、平原地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是丘陵区,间有山谷平地;中部是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西部沿江分布着一系列低丘,低丘与长江间是狭长的河漫滩,江中有沙洲。当涂县大部分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南北略高,渐向中部的姑溪河倾斜。东北部和中部有少量低山丘陵,其余均为平坦开阔、河渠纵横交错的平原圩区。长江马鞍山河段位于长江下游,长约 36 公里,距长江口 424公里,属感潮河段。本河段河面开阔,河道微弯多分汊,主流摆动,河势不稳定,崩岸剧烈,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列为长江中下游 14 个重点治理河段之一。市区内主要支流有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六汾河、犁尖湾河,自东向西流入长江,河口均建有控制闸。当涂县境内主

9、要有姑溪河、襄城河、青山河、黄池河、运粮河。全市主要湖泊有石臼湖、4雨山湖。1.2 水文气象本地处于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温和湿润,梅雨集中,雨量丰沛。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59 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 6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mm,最大年降雨量 1895.5mm,最小降雨量 460.4mm, 最大一日降雨量马鞍山站 235.6mm,当涂站 316.1mm。梅雨期最长达 43天,梅雨量最多达 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45%。多年平均径流深约 500mm,水资 源总量 8.56 亿 m3,其中地表水 6.71 亿 m3,地下水 1.85 亿

10、 m3。一般年份 长江过境水资 源量有 9000 多亿 m3,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过境水资源量 105 亿 m3,过境水资源量极为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5.80C,年最高气温 41.10C,年最低气温-13.00C,年平均无霜期为 232 天。本地季风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长江马鞍山水位站位于一电厂上游 200 米处,具有实测水位资料 51 年,最高水位一般发生在 78 月份,历年最高实测洪水位为 1998 年的 11.46m(吴淞高程,下同),其次为 1954 年的11.41m。距马鞍山上游 约 170 公里处的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

11、为28800m3/s,历年最大流量为 92600m3/s(1954 年),最小流量4620m3/s(1979 年)。5姑溪河在当涂县姑孰镇设有当涂(太平口)水文站,距姑溪河口约 4.2 公里,历年实测最高水位 12.33m,历年实测最大流量2476m3/s。内河黄池站历年实测最高水位 13.89m。1.3 社会经济马鞍山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是全国七大铁矿区之一,铁、硫铁等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分布区域集中。现辖三区一县,即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和当涂县,全市总面积 1686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354 平方公里,当涂县1332 平方公里。到 2005 年底,全市总

12、人口为 125.6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6 万人,耕地面积 49303 公顷,其中水田 43439 公顷。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 38.81 万吨,油料 7.7 万吨。本地临江近海,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沪、宁、杭经济发达地区的边缘,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态势强劲。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纺织、造纸等门类齐全、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体系,成为安徽省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工业城市之一。2005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产值 371.35 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67 美元,继续在全省保持前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

13、累计完成 191.38 亿元。城市建成区现有面积 64 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形成了以雨山湖为中心,生产区和生活区沿宁芜铁路平行6向南发展的新格局。区内拥有全国十大钢铁联合企业之一马钢,以及十七冶、马鞍山港务局、马鞍山一、二电厂、星马汽车、金星化工、山鹰造纸、万马机床等重要企业,宁芜铁路、宁芜高速、205 国道穿境而过,长江马鞍山港已成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开办国轮外贸运输一类口岸。2 水利发展现状评价2.1 水利现状概述本地处于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三江交汇处,属沿江平原圩区,地面高程较低,超过一半的面积处于 1954 年型洪水位以下。每逢汛期,外受长江

14、洪水威胁,内遭皖南山区和境内暴雨山洪的袭击。洪水威胁区的面积达约 937.6 平方公里,占全市的总面积的 56%;洪水威胁区人口约 90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73%;洪水威胁区内耕地面积约 42 千公顷,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 84%。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涂工业园、马钢的大部分生产企业、电厂、港口、宁芜铁路、宁马高速、马芜高速、205 国道、313 省道、314 省道等重要企业和基础设施均受到洪水的威胁。据统计,从 1849 年至今的 157 年,共发生洪涝灾害 35 次,平均 4 年一次。建国以来,共发生洪涝灾害 15 次,其中产生较大灾害的年份有:1949、1954、1962、1969、1

15、983、1991、1995、1996、1998、1999 等年7份。发生旱灾共 15 次,其中较大的年份有1958、1966、1968、1978、1994、2000 年。50 多年中我市共出现轻重不同的水旱灾害近 30 年,几乎每隔一年,就有一年非旱即涝,或水旱皆有,水旱灾害出现的机率较高。本地易旱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丘区,面积约 420 平方公里,占本地总面积的 25%。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 81.2 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约 9.8 万吨。2004 年,全市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17328.2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 13785.2 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98.93%。水体富

16、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不少沟塘变黑变臭,成了“臭水沟” 、“臭水塘”甚至是垃圾塘。2.2 水利发展成就经过建国后 50 多年的建设,全市现有堤防 465 公里,其中长江干堤防 46 公里,内河堤防 419 公里;已建成小型水库 35 座,总库容 1095 万 m3,其中 兴利库容 810 万 m3,塘坝 14554 口,总塘容5301 万 m3;建成各类 涵闸(含水闸)218 座,固定机电排灌站 438座 976 台套,总装机容量 6.4 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 49.3 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 48.25 千公顷,机电提灌面积 44.43 千公顷;中低产田改造面积 8.53 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8.8 平方公里,共发放取水许可证 48 套,审批许可取水量 6.7 亿 m3。江河堤防基本结束了以前遇稍大洪水即破堤成灾的历史,城8市和各大圩堤的防洪能力普遍得到提高,洪涝灾害程度得到抑制。大公圩、一五圩、军民圩、团结圩等重要圩堤治涝能力明显改善;山丘区抗旱标准得以较大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