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7138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美契合 涵育心灵谈高中美育中的 德育渗透【摘要】德育与美育本质上都是育人,它们与智育、体育、劳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底蕴内涵,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暨要将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有用之材。如何通过美育的途径,让德育的种籽,如春雨潜入夜般,遍撒学生的灵苑神居,让美德之花,若星火燎原般,遍开新一代的精神沃野,让德育成为贴近学生心灵的灵魂的指引者;如何以美寓德、以德彰美,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切实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德美契合、兼容并举的实验框图,使我们的新生代在大美育观的环境氛围中,收获审美教育和道德熏陶,从而促其形成求真、尚善、尚美的理想人

2、格,这是我辈教育人今天、明天乃至将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大美育观 审美教育 德美契合 德美并举 德育渗透 以美寓德 以德彰美 道德熏陶 求真 尚善 尚美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教学模式 教育资源 意义建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素质。今天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明天的主人,民族未来的脊梁。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素质,系关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一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其思想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德育为首, “以1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

3、、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我们美术教师不仅毫不例外,且应首当其冲。在我看来,美育与德育在教育中是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它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伴随美术课的始终。美育课程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的优势,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而非理论说教、灌输,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应是相契相合、相铺相成的。美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情趣,激励人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4、。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善于运用美术学科自身的感染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从而令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思想上不断受到教育与鼓舞,促其在人格和道德情操方面不断提高与完善,进而完成自身良好素质的意义建构,这是我们从教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致力于“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的体悟与思考,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共进共勉。一、转变教学模式,建构德美契合的课堂。首先,新时期,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应用,为建构新型的美2术欣赏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在这样一种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最大化整合的新背景下,教师可以指导、帮助、促进学生

5、在支架式、任务式、抛锚式、随机式、活动式、商谈讨论式等如斯的情境氛围中进行下列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而完成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内化的意义建构。1.利用我国著名画家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让学生适时了解相关画家的生平典故及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熏陶。可供选择的艺术家有许多,譬如:徐悲鸿、张大千、高奇峰、齐白石、任伯年、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丰子恺、

6、关山月、傅抱石、罗中立、董希文等。2.利用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譬如: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群马图新生命活跃起来;旅美画家陈逸飞的的覆灭;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等;外国的:戈雅的1080 年 5 月 3 日夜间起义者被枪杀、德拉克3拉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珂勒惠支的纺织工人的暴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波弗约干松的共产党员受审、伏蒂埃的巴黎公社社员墙纪念碑等。3

7、.利用文物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学习了解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譬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敦煌壁画、永乐壁画、龙门、云冈石窟、兵马俑、十三陵及园林艺术等。4.运用中国美术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美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使学生知道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

8、,得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评价与赞扬。结合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主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崇高理想。结合美术史让学生了解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的屈辱史以及自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民族仇恨,进而增进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及强烈的爱国情感。二.建构德美契合的文化氛围,开展德美并举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亦要延伸到课外,要让德美契合的4文化氛围笼罩于整个校园。譬如在节假日(“五一” 、 “十一” 、教师节、 “九一八” 、艺术节、新年元旦)等特殊的日子进行环境布

9、置创设,开展书画、摄影、手工艺制作等大展赛,平时亦坚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譬如,组织课外艺术活动小组进行艺术兴趣创作活动,并定期举办书画、摄影、泥塑、纸艺等手工艺习作展,利用墙报、板报、班刊、校刊等多种德艺结合的方式,建构德美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引导、促进学生在耳熏目染、潜移默化的良好文化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德的儒化.我始终相信:道德修养是感染儒化出来的!在学校美育中渗透德育,正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契合渗透,是其他德育方法无法替代的。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惟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美与德及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美育人,以德彰美,

10、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美称。三、挖掘泛在的教育资源,组织德美契合的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及系列校园活动外,我觉得还应适时适度率学生“走出去” ,以生活为课堂,融入社会,走进自然,以此帮助学生开发视听,挖掘潜能,充盈德美。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主张以生活为课堂,他曾率学生们带着笔、本、画具来到牧场、清晨的郊外,观察蝴蝶飞舞、蜜蜂歌唱、牛群洗澡、露珠滚动.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美妙旋律的极富情趣的一部分,孩子们积极的探究 ,热切的表达.活动与探索式实5践燃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让他们对自然与祖国充满了真切的感悟与情爱

11、。他的学生,一位后来于部队服役的军官回忆说:“假如我有必要为祖国去作战的话,我最先回忆起来的关于祖国大地的景象,便是我遥远的童年时代的这幅图景”可见,当将道德、信念教育与情感培养 、美育乃至智育和谐地统一起来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及心灵的塑造,有着何其深远的影响啊!因此,我觉得,应创造机缘,适时适度的组织学生走出去,融入社会,走进自然,譬如,参观社会、团体举办的书画、摄影及民间艺术展,文化节艺术作品庆祝展等;参观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等;还应适时亲近自然,譬如去郊外观察描摹、赴乡下写生习作等,使学生亲耳目睹 、切身体验大自然的旖旎风光、迷人景象,感受乡村的变化和城市的繁荣,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正如火如

12、荼、与时俱进的发展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着这样,即可令学生开阔视野、胸襟,陶冶情操、品格,又可令学生由衷体验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及感悟生命、生活的美好,真切地聆听着自我生命内在拔节的声音,切实享受着自我生命内在意义建构着的快乐!我想,此举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的形成,同时,又会令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社会、爱祖国的情感如新锐萌发、若新蕾怒放般自然而然、潜然悄然地萦印于脑、溢满于胸事实上,在我国教育史上,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了德与美的辩证统一关系。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只要在知、廉、勇、艺方面有较好的素质,然后用“礼” “乐”之美加以调教,就可以成为一6个全面发展的人

13、了;孟子认为,人有“仁” “义” “礼 ” “智”四种美德,认为人格应该是知、情、意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至近代,王国维首次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 ,可见,品德的培养和审美教育完全可以紧密相契、相得益彰,尤其是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德育与美育本质上都是育人,它们与智育、体育、劳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底蕴内涵,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暨要将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有用之材。如何通过美育的途径,让德育的种籽,如春雨潜入夜般,遍撒学生的灵苑神居,让美德之花,

14、若星火燎原般,遍开新一代的精神沃野,让德育成为贴近学生心灵的灵魂的指引者;如何以美寓德、以德彰美,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切实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德美契合、兼容并举的实验框图,使我们的新生代在大美育观的环境氛围中,收获德的儒化和美的熏陶,从而促其形成求真、尚善、尚美的理想人格,这是我辈教育人今天、明天乃至将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于此途中,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1. 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实践 2001 年 5 月版)2. 黄易青著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中国教育报2009 年 3 月 217日)3. 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第三版)4.教育心理学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