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7013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城郊农民融入城市的意愿,推动城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以山东省威海市城郊农村和农民为调研对象引言:本文力图站在城郊农民的微观角度,通过研究城郊农村农民与城镇化相关的政治经济生活现状,以及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顾虑,分析找出城镇化对其生产、生活方式可能造成的影响,意在启发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有利影响则加以引导放大,针对不利影响则制定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弥补,最终是激发出农民主动参与城镇化的积极性,在政府的领导下又好又快的推进城镇化进程。一、当前威海全市城市化的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我国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

2、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作为三线城市的威海有其自身的实现优势和路径。威海的城市化的现状首先,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 1987 年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各种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群众收入水平,为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和人的市民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区域间发展相对均衡。荣成、文登、乳山和环翠区发展齐头并进,中心市区与三市市区之间、三市市区相互之间通过高等级公路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区域内的 3 个国家级开发区和 8

3、个省级开发区实现协调联动发展,威海全域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再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2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9.25%,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主体,以重点区域或示范镇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另外,威海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强。(二)当前威海城市化的政策背景今年七月威海市召开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 (20122020 年),确定了全域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政策机制。 纲要提出,威海市城市化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

4、威海这个总目标,以全域城市化为方向,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按照“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产业全域布局、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着力推进市域农村居民市民化,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重点镇为新载体,打造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针对威海市人口特征和环境资源容量,城市化采取以本市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为支撑,外来人口“异地城市化”为促进,两者互为补充的人口城市化模式,城镇空间布局采取集约高效、疏密有致、协调发展的都市区模式,城乡之间采取高度融合而又各具特色的

5、一体化模式。(三)威海城市化的近期发展规划。威海城市化的目标分两个阶段进行。2013 年至 2015 年为重点推进阶段。2015 年至 2020 年为全面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城镇化率每年增加 2 个百分点以上,力争 3 个百分点,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 70%以上,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 68%以上,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的差距逐步缩小。另外,为确保城市化有序推进,威海市还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实施意见和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制度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落户城镇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

6、服务全覆盖。 关于做好我市农村居民进城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建立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市场化运作的住房保障机制,满足进城农村居民对住房的不同需求。(四)威海城郊旧改的基本工作方法当城镇化推进到城郊村时,威海城郊农村的通常做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首先由规划局对改造片区做出修建性详细规划,再经开发商和村约定好建成后的面积分成比例,以及需要开发商垫付的拆迁费用总额,最后由镇政府、开发商和村三方签订村庄改造协议,村集体收益和村民收益均在可得面积中体现,到此即完成村庄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步,正式开始拆迁后,当地政府与村两委共同对该村庄开展拆迁和清表工作,开发商要负责代村垫付现金支付

7、给选择货币补偿的村民,以及所有村民搬家费、躲迁费等的支出;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手续办理,工程建设以及资金支付,尽早在商业开发之前优先开工建设村民回迁楼房,建设工期一般为 24个月。第三步,当回迁楼竣工验收后,由村委组织村民回迁,政府设立居委会,将居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畴。二、当前威海城郊农村农民与城镇化相关的政治经济现状(一)本文所调研的农村和农民的范围即本文中城郊的含义学术界关于城郊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城乡结合部、城市蔓延区、城市阴影区、城乡交错带等。现在国外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 RG普内尔于 1968 年提出的:“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

8、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PRYOR,1968)。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它处于城乡之间,是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孙洋,2004)。城郊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它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顾朝林,1995)。(二)城郊村庄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威海的多数城郊村庄,工业商贸企业数量较多,村集体收入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有征地补偿款、对外转包或占股的村办企业的承包费或分红

9、、村集体各类建筑和房产的租赁收入等,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外来人口较多,这部分人集中在企业就业,在村内生活;村小商业较繁荣,五小场所较多(网吧、美发、超市等),主要为外来人口服务;在村民自治方面,实行三年一届的两推一选的选举制度,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先要经党员大会选为委员,再由党委提名在委员中选举村支部书记或由党委直接任命,提倡两委交叉任职;村民代表由群众公推选举产生,一般每村 30 名村民代表,主要职责监督村两委工作,并对重大事项或财务支出进行决策监管;户口控制较严,外人落户基本不接收(婚嫁、新生儿、转业等情况除外)。多数村庄的自治情况较好,干部威信较高,但也存在少数村庄两

10、委干部仅是在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当选,他们发展集体经济能力有限,疲于内耗,漠视群众利益,群众不认可,号召力不强。在村庄建设方面,威海的多数城郊村庄,基本完成硬化、绿化以及亮化工程,村庄内违章建设较为普遍;山地对外出租经营情况较为普遍,同时山上的临时建筑面积较大,有的甚至发展成别墅庄园;(三)城郊农民现状在就业方面,农民就业渠道多样化。个体私营户数量较多;较年轻的成年劳力在企业工作较为普遍,结婚后也在村外居住;仅有年龄较大五十岁以上的多仍在村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农忙时节,成年劳力短期回村帮助从事农活,但每户可分得土地很少,通常每人可分得不超过一亩地;多数户有自己的菜园,利用早晚节假日空闲时间打理菜地

11、,一般为自足自给;三十岁以下年轻人绝大多数在村外从事二三产业,少数在家闲赋,但基本没有从事农业耕作的。在民主政治方面,城郊农民参与热情较高,农村换届选举的参选率较高,家族派别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原因是群众民主意识较强,家族荣誉感较重,竞选上村干部可调动的社会资源较多,即使当上村民代表,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也会获得一定的报酬,在村民中赢得一定的尊重;村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每年新发展党员数额很少;存在支部村委在选举中选出两套班子争权的情况,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依靠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家庭收入渠道较多,一般性收入有空闲房屋租赁收入、从事二三产业所挣工资、征地补偿款、村集体发放的福利等,部分村民还有从事

12、个体经营所得;低收入群体主要靠低保救济和社会捐助。社会保障方面,参与各种社会保险的意识较强,但可选的险种和保险收入较少;青壮年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居民已经有了企业保险,还有的自费参与城镇职工保险或失地农民保险,但从人员总数看,参保率仍较低,保险金额普遍不高,村民对参与保险必要性的认识水平较高。家庭生活方面,依然保持农村的习惯,居住以四间平房为主,但个别先富村民有两套宅基地或多层小楼;绝大多数村民有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孩子上学需要到镇区内,有需要付费的校车平时接送;取暖采用的是土炕加煤炉水暖等方式;家中配液化气罐,在大锅不方便时用罐装液化气做饭;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很顺畅,极少有超生的家庭,在小孩上小学

13、前,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帮儿女带小孩的惯例;在文化活动方面,每村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妇女为活动主力,有各种健身操、秧歌、戏曲、民间艺术表演等,不定期有纳凉晚会或电影送到中心村播放;男人有凑一起打牌或打麻将的爱好。三、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解决农村、农民遇到的新问题社会在发展,群众在变化,当前群众在城镇化中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做一切工作,更要兼顾协调各方的利益格局,尤其要致力于让群众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从而形成共识、共同奋斗。二是新形势下,人们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公开和透明,成为

14、做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像旧区改造、动迁这样的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切身利益,更必须把握住这两条。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也是在新形势下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旧改推进过程中村民可能有会以下几种疑虑:把住了半辈子的房子拆了能不能如愿实现财产增值?对个人的补偿是否最大化了?村集体财产增加还是减少了,以后还能不能分福利了?政府有没有侵占村集体利益?对其他村民的特殊情况补偿是否合理?旧改后水电暖物业费等各项生活支出费用个人得支付多少?余下的土地怎么办?我以后的生活会如何维持?如此等等。虽然看起来群众的顾虑挺多,但归结起来担心主要有三种:一怕改造前暗箱操作,政策产生过程不透明、二怕改造中补偿分配

15、不合理、三怕改造后生活没着落不方便。因此,要解决群众的这三怕,就需要政府要探索可持续旧改的新机制,让征用在法规政策的框架内进行,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坚持“阳光旧改”,通过公开透明、诚信公道的操作方式,赢得群众的信任;坚持“和谐旧改”,通过群众参与、社会协同、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体就是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把握以下九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重心下移。在市区这个层面建立 “分片划块”联动推进机制,打造镇街和村居两个层面的协调推进平台,将各动拆迁村居划分为片、块、组。市区旧改指挥部和镇街、村居的干部对口联系拆迁片与块、组,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政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组织优势

16、、政治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把规划、土地、发改等政府部门主动下到一线,当面了解情况,当面帮助指导解决问题,特别需要站在村居和群众的立场,舍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建立绿色快速办事通道。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加强党政组织、部门与居民的联系,充分营造群众自我动员、协同参与拆迁的氛围,为动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组织和群众工作基础。二是基础工作前置。旧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复杂社会工程,多项前期工作方案需要与大量群众沟通协商,甚至是碰撞,这就需要把群众工作做得早、做得深、做得细。在制定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就要考虑在城市大环境背景下的地方特点,确定合理的拆建比,出台之前要积极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走进居民社区,直接听取被动拆迁居民代表的意见,优化细化安置方案。再比如,制定拆迁方案时,要在前期摸底“两清”的基础上,做到“四清”,即“人口清、面积清、社会关系清、利益诉求清”,将群众基础工作做在正式启动签约前;当拆迁方案制定出来后,村镇村干部要对着方案逐户排查,哪些群众会因为这一条款受益,哪些会失利,特别要对失利的这部分群众进行评估是否可能成为拆迁的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