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5786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举“苏派”旗帜,提高教育品质 以江苏教育杂志为平台的“ 苏派 ” 教学研究综述尚川 前言:江苏教育 “ 苏派 ” 教学研究的起源和一年多来的开展情况2010 年 3 月底,江苏教育杂志在由其主办的“ 杏坛杯 ”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第一次公开提出 “ 苏派教学 ” 的概念。这也标志着以江苏教育杂志为平台的“ 苏派 ” 教学研究正式开始。在此之前,以张俊平主编为首的江苏教育编辑部对“ 苏派 ” 教学概念和开展“ 苏派 ” 教学研究进行了近两年的思考与酝酿。江苏教育杂志作为江苏教育的主流媒体,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由其主办的“ 教海探航 ” 、“ 杏坛杯 ” 等特色系列活动也成

2、功打造为品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在江苏教育杂志及其品牌活动的平台上,活跃着一批有思想更有实绩有成果的学者、教育教学专家、骨干教师,他们很多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代表人物和领军者。 2008 年筹备 “ 教海探航 ” 征文 20 周年庆典期间,编辑部开始考虑放大“ 教海探航 ” 效应,向前延伸做 “ 教海引航 ” 、向后拓展做“ 教海远航 ” 活动。通过 “ 教海引航 ” ,让那些在 “ 教海探航 ” 征文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反哺教育,对初上杏坛的青年教师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通过“ 教海远航 ” ,研究、提炼、传播能够代表江苏的优秀教师的成熟的教学主张、流派、方法、模式,推动江苏教育教学向深度和高度发

3、展。“ 教海引航 ” 的构想之前已经尝试付诸实施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 “ 教海远航 ” 的实施却是从零开始。为此,编辑部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访谈,最终提出了“ 苏派教学 ” 概念并将其作为“ 教海远航 ” 的核心内容。随后,编辑部又进一步萌生了以杂志为平台进行“ 苏派 ” 教学研究的想法。2010 年初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新年看望江苏教育采编人员时,张俊平主编向其汇报了这一想法。沈健厅长立即予以了肯定:“ 江苏有着全国一流的教育,江苏基础教育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加强总结和推广,把我们的先进实践和理论宣传出去。” 在随后的3 月份全省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沈健厅长进一步指出:“ 认真总结改

4、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经验,结合江苏新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苏派 ? 教学主张,引领教学改革和文化创新。集中专业力量支持和鼓励一批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革新和实验,努力践行,苏派 ?教学思想,形成 ,苏派 ? 教学风格,构建,苏派 ? 教学模式。 ”在得到来自教育行政领导的肯定与鼓励后,江苏教育编辑部立即着手准备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2010 年 3 月,编辑部邀请成尚荣、严华银、王铁军、李亮、王林、孙双金、阎勤等专家学者,围绕以江苏教育杂志及其品牌活动为平台开展“ 苏派 ” 教学研究进行了专题讨论。在这次座谈中,专家们在“ 苏派 ” 教学的内涵与特质、此项研究的基本方向方法和对

5、象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其一,专家们提议,宜首先对小学教学名师及他们所代表的流派进行研究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斯霞、王兰、李吉林、于永正、盛大启、邱学华、张兴华、孙丽谷等我省著名小学教学专家被列入首批研究对象。其二,专家们一致认为“ 苏派 ” 教学研究应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以专家主题报告、研究对象的教学展示和教学思想阐述、专题研讨等形式全面、深刻地总结“ 苏派教学 ” 的风格、特色,同时在杂志上刊登相关研究文章,并及时报道活动相关信息。其三,要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市已经开展的类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流派研究。其四,经讨论决定,江苏教育编辑部与省基础教育研究所、省教研室、

6、省师资培训中心合作,在全省择优设立学科研究基地,整合我省多方力量,务实、创新、高效地推进“ 苏派 ” 教学研究的开展。此次会议之后,江苏教育杂志的“ 苏派 ” 教学研究在这些共识的框架下全面铺开。2010年 3 月底至4 月上旬,江苏教育联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在淮安、泰州主办“ 杏坛杯 苏派教学” 展评活动,第一次公开打出“ 苏派 ” 教学的旗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 2010 年第 5期的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从此次活动中选出5 节典型课例进行展示,刊发了教学案例和点评,著名特级教师孟晓东还发表“ 苏派教学 ” 探微一文从 “ 苏派 ” 教学的角度对这一活动进行审视;同期杂志还刊发江苏省教师

7、培训中心严华银主任流派研究:推进内涵发展的漂亮“ 切入口 ” 的卷首语。这期的杂志完成了“ 苏派 ” 教学研究概念的正式亮相,初步探讨了“ 苏派 ” 研究的焦点、“ 苏派 ” 教学的特征等问题,吹响了研究和实践“ 苏派 ” 教学的号角。紧接着出版的第5 期教育管理版杂志推出了“ 苏派 ” 教学初探专题策划,刊发了成尚荣先生主持的江苏省“ 十一五 ” 教育教学规划重大课题“ 江苏优秀教育传统与教学流派发展研究” 相关课题( “ 南通教学流派研究” 、 “ 苏南小学教学流派研究” 、“, 苏派 ? 代表人物研究” 、 “,苏派 ? 理论研究 ” )的阶段性成果。随后,小学教学版再在7-8 合刊推出

8、大型专题江苏小学教学流派研究,用合刊全部篇幅集中展示了“ 苏派 ” 典型流派、新生代流派、典型教材流派的代表人物、核心主张、特征与风格等。在通过杂志进行讨论和展示的同时,江苏教育编辑部还主办了系列“ 苏派 ” 主题活动。2010 年 4 月,江苏教育在扬州主办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流派“ 数学是什么 ” 专题研讨会,展示了 “ 和谐数学 ”“简约数学 ”“文化数学 ”“智慧数学 ” 几种小学教学主张。2010 年 9 月,在南京金陵中学实验小学进行苏派青年名师教学观摩暨小学数学“ 核心知识教学 ” 专题研讨。 2010 年 11 月,在无锡市锡山区主办“ 华夏杯 教海探航 ” 征文颁奖大会暨“ 苏

9、派 ” 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一批专家、特级教师围绕“ 什么是苏派教学” 、 “ 苏派教学的教学风格是什么” 以及 “ 研究苏派教学的意义 ” 进行了讨论。同月,在张家港市举办首届“ 苏派名师 ” 课堂教学展示暨“ 苏派教学 ” 高层论坛。这一系列活动扩大了“ 苏派 ” 教学这一品牌的影响力,也促进了“ 苏派 ” 教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开展。以上是对一年多来江苏教育杂志为平台的“ 苏派 ” 教学研究的开展情况的笼统介绍。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具体梳理和总结这段时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 苏派” 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苏派 ” 教学研究的主张由江苏教育编辑部首先提出,但“ 苏派 ” 教学的存在是

10、一个客观的事实。对于“ 苏派 ” 教学的提出,研究中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它是“ 历史的必然 ” 和“ 时代的呼唤” 。新中国成立60 年,改革开放30 余年,江苏的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名气的教学名家。围绕这些名家出现了一些有相似教学风格、相近教学理念的教学流派。苏派的形成是与江苏汹涌澎湃的学术思想、文化思潮及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的,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关于 “ 苏派 ” 教学研究的意义,严华银主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从宏观而言,我省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深度发展,需要清晰地了解我省教育教学的成就和“ 苦心 ” 积累的 “ 家

11、底 ” 。以教学流派的研究为切入点,恰恰是抓住了“ 人” 这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比较微观的教学实践领域,分析、总结各地名师穷其一生摸索出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挖掘和提炼他们的个性风格、经验理念和精神品格。这是一项带有重要建设性的工作。这是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因为只有找准发展的起点和定位,才有可能事半而功倍。从微观而论,这样的研究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优秀的经验和思想本身可以自然地扩散、渗透,逐渐地影响他人,但毕竟缓慢,而通过“ 流派 ” 的研究、梳理和总结,特别是专业引领下的这样一种提炼和提升,定当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效仿和借鉴,其流播会更远,影响会更久,获益者会更多。而且,这样

12、的研究加速了名师及其流派的发展。针对相对比较成熟的名师及其流派而进行的专门的研究,这种基于科学的理论的对于实践案例的梳理、提炼、指点和导引,比之实践者自发的摸索、总结,“ 孤军 ” 的“ 奋斗 ” ,不可同日而语。高层次的“ 点拨 ” ,可以让我们绕开“ 山重水复 ” ,直抵 “ 柳暗花明 ” 。成尚荣先生也对“ 苏派 ” 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宗旨进行了论述。他认为,“ 苏派 ” 研究,之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之于教育家办学、学校内涵建设,之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在具体的实践中,有些问题还必须把握好,尤其是研究与实践的目的。其一,“ 苏派 ” 研究与实践

13、,一定要也一定会推动江苏名师较快较好成长,推动教育家办学,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成“ 派” 。但更为深层、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整体提升江苏基础教育的水平,说到底,“ 苏派 ” 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这应是 “ 苏派 ” 研究与实践的宗旨和信条。假若偏离了这一根本目的,“ 苏派 ” 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也不会为社会、为家长所承认、所接受。其二,“ 苏派 ” 研究与实践,一定要也一定会推动江苏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促使江苏基础教育的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可否认,兄弟省市,尤其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步伐,“ 海派 ” 、“ 浙派 ” 、“ 鲁派 ”

14、、“ 京派 ” 等教育流派的研究也在起步,有的起步还较早,而且在不断深入。面对这蓬勃发展之势,我们在受到鼓舞、启示的同时,也受到挑战,甚或还略感“ 压迫 ” 之势。有这样的感受和认识并不是坏事,相反挑战与“ 压迫 ” 可能会成为一种动力。但是,“ 苏派 ” 研究与实践不是为了和兄弟省市竞赛。理论一再告诫我们,竞赛恰恰是教育的大忌,功利与浮躁必然违背教育的规律。“ 苏派 ”应从江苏自身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承江苏优秀教育传统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探索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形成江苏自己的特色,在这过程中,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和互动,以此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其三,教学流派一定要也一定会出人

15、出书出成果,但必须在文化的土壤里自然生成。因此,促进教学流派的形成,文化创新是前提和条件;同时,教学流派不仅可以引领教学改革,而且会引领文化创新。“ 苏派 ” 的研究与实践的本质是教育文化再次建构,所以,要着眼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江苏特点的教育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培育和积蓄文化能量,促进江苏基础教育更有深度的改革。 二、关于教学流派要研究 “ 苏派 ” 教学,先要面对什么是教学流派,教学流派是如何形成的,教学流派有哪些规定性等问题。关于教学流派,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江苏教育2010 年第5 期刊登了其教学流派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探讨一文。成尚荣先生、孙孔懿先生主持、参与的江苏优

16、秀教育传统与教学流派发展研究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刊登在该期杂志上。(一)教学流派的内涵李如密教授对教学流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所谓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其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教学流派内部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趋同的,具有内在凝聚力,体现着一个特定教学群体的特殊的精神气质。二是教学流派的形成方式是多样的,其生成具有多种可能性,内蕴着相当复杂的机制。三是教学流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具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教学流派的影响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流派的发展和繁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欣赏和支持,教学流派就没有任何意义。(二)教学流派的产生条件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流派的诞生是需要一定主客观条件的。他将其归纳为“ 天时,地利,人和 ” 三个方面。 “ 天时 ” :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新课程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为教学流派的诞生提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