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的追梦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5418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6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极限的追梦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挑战极限的追梦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极限的追梦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5月19日主办: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今日 8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84 邮发代号: 182星期一甲午年四月廿一CHINA SCIENCE DAILY6048总第期扫二维码 看科学报官方微博 新浪: http:/ http:/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据新华社电 (记者韩洁、 高立) 报国务 院批准,财政部 5 月 16 日下拨专项资金 80 亿元, 支持京津冀及周边、 长三角、 珠三 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其中京津冀是 重点。 记者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了解到, 为 推动地方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早 日实现 “蓝天白云” 梦想,

2、 2014 年中央财政 共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100 亿元。 此次下拨 80 亿元资金后,余下 20 亿元将 于下半年择机下拨, 主要用于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 财政部指出,按照国务院减少审批 的改革要求,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责权利 对等, 专项资金不按项目安排, 而是采取 切块方式下达。 同时, 要求地方将资金分 配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备 案,以督促地方将资金重点用于大气污 染治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确保资金 使用效益。 另据环保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4 月份, 我国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区域 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 74 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 70.6%

3、,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9.4%。其 中, 京津冀地区 13 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 达标天数比例为 34.8%, 平均超标天数比 例为 65.2%。科学家发现 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本报讯 (记者潘锋通讯员沈基飞)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 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日前在国际上首次揭示, 泛 素连接酶 Smurf1 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 差的一个重要因子。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 自然通讯 。 据介绍,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疾病, 居恶性肿瘤发病率 第 4 位,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居癌症发病率的第 3 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结 直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且

4、有年轻化的趋势。 研究人员通过对 336 例患者结直肠癌样本的研究发 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呈现高表 达,它们与 Smurf1 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 解, 从而解释了 Smurf1 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福初 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说, 这一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 此前学术界揭示此类连接酶均为锌指类型,而 Smurf1 则属于 全新类型的连接酶, 两者作用机制不同, 并且 Smurf1 所代表的 模式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是保守存在的。 这为深入理解类泛素 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机理开启了新的思路。病毒活体示踪技

5、术问世本报讯 (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张鹏飞、 冯春) 记者从中国 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 究所研究员蔡林涛、 马轶凡两课题组通力合作, 在前期研究 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病毒活体示踪技术用于观察病 毒颗粒在体内的实时分布,这一技术将为解析病毒在体内 的感染路径提供重要的手段。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 美 国化学会 纳米 。 据了解,对病毒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机理的深入了解 将有助于发展新的、 有效的病毒防治策略和治疗途径。目前 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细胞水平上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 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的,但是在活体水平上研究病毒与 宿主细胞的作用十分困难。 蔡林涛课题组与

6、马轶凡课题组合作, 用生物正交化学方 法对流感病毒 (颗粒) 进行了标记, 在活体水平对其侵染宿主 的过程进行了长时效示踪, 发展了一种非侵入的实时示踪病 毒 (颗粒) 感染途径的光学活体成像方法, 并应用于抗病毒药 物的筛选与评估。中国猕猴是研究免疫衰老 理想动物模型本报讯 (记者张雯雯)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 解到, 该所博士生郑宏毅在研究员郑永唐的指导下发现, 中 国猕猴是比较理想的用于人类免疫衰老相关研究的动物模 型,也是研究性别相关因子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重要模 型。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 实验老年学 。 研究人员认为, 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 猕猴有着跟人类 更为接近的基因背景

7、和生物学特征,因而在衰老相关的研 究中比小鼠等啮齿类动物模型具有更直接的优势。 使用印度猕猴作为实验动物的多项研究表明,它们的 免疫衰老虽然与人类类似,但仍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免疫 衰老的变化。目前, 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衰老相关 机制机理研究。 “我们发现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发展迅速, 15 岁中国猕 猴的免疫衰老程度就已与 60 岁以上老年人相当, 比印度猕 猴更为接近人类的发展特点。” 郑宏毅说。 更有趣的是,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具有显著的性别差 异, 雄性个体的免疫衰老速度显著快于雌性个体, 造成老年 雄性中国猕猴表现出非常严重的免疫风险表型,但老年雄 性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与性激素没有

8、显著相关性。这种免 疫衰老现象也被普遍发现于人类群体,并认为可能是造成 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重要原因, 而印度猕猴则无此发现。“大咖” 云集 精彩纷呈 中国科学院举办第十届公众科学日本报讯 (记者丁佳) 5 月 17 日18 日,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 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 “科技创新助力圆梦” 为主题的中国科 学院第十届公众科学日在全国近百个科研机构举行。 17 日上午, 在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举行的启动 仪式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十周年回顾 短片,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等向参加启动仪式的北方工业 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代表赠送了 博物 杂志。最后, 谭铁 牛发表讲话并宣布

9、 “中国科学院第十届公众科学日” 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作为今年公众科学日重头戏的 “SELF 格致论道” 公益讲坛正式开幕。 该论坛是中科院对全新的科普 形式的有益探索, 它打破了过去以 “知识传播” 为主的科普形 式, 以 “分享思想启迪未来” 为办会理念, 旗帜鲜明地倡导思想 及其精神的传播, 鼓励开放的、 跨界的思想交流。 论坛第 1 期以 “互联网时代的大融合” 为主题, 邀请了中 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 人人网董事长兼 CEO 陈一舟、 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执行主任李晓东、 万门大学创始人童哲等作了演讲。 据了解,“公众科学日”是中科院

10、一项重大品牌科普活 动。本届公众科学日旨在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中 科院的科技创新成就, 开放植物园、 博物馆、 国家或院所重 点实验室、 大科学工程、 科普展厅、 野外台站等各种科普基 地,组织宣讲多学科多专业的公益科普报告,开展科技咨 询、 研究生招生咨询活动, 组织丰富的科研过程体验等现场 互动科普活动。同时, 中科院还组织了以京区为主的 13 个 研究院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 39 个科普项目参与全国 科技周主会场活动。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组织了中小企业专场活动、“用手机把 科学带回家” 等活动, 满足国家公务人员、 大中小学生、 企业工 作人员、 普通市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需求,

11、 搭建公众理解 科学的平台。(更多报道见第 8 版)挑战极限的追梦人来自第 30 次南极科考的故事姻本报记者 冯丽妃距离 “雪龙” 号载着圆满完成各项科考 任务的中国第 30 次南极考察队回归已经一 个多月了。一个月来, 很多队员在重归本职 工作的同时, 仍在忙于此次南极科考的后续 工作。 那是地球的寒极、 旱极、 风极, 而科考队员 们就是挑战极限的追梦人。 在那 160 多个追梦 的日子里,我国第 30 次南极科考发生了哪些 不为人知的故事?建站: 危机当前 英雄本色由于在南极内陆停留时间超过两个月, 工作一直处于无菌的环境下, 导致免疫力下 降,叶超回国后不得不经过两周的修养, 身 体才

12、有所好转。最近身体刚恢复, 他又扑到 各种工作中去了。 叶超是宝钢南极泰山站项目经理, 担任 南极科考第 30 次队泰山队副队长、泰山站 副站长, 这是他第一次去南极。 “担任泰山站副站长是一份特殊的荣 耀, 但也更加是一种责任。” 叶超在接受 中 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南极泰山站是第 30 次队考察的重 中之重, 是我国极地考察史上的又一个里程 碑。然而, 当国人隔着电视屏幕看见泰山站 在万里之外的南极大陆拔地而起之时, 很少 有人了解队员们建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和艰辛。 因为没有任何外界资源可以调动, 在南 极开展工程建设, 少一颗螺丝钉都会导致建 设任务无法完成。然而, 泰山站建

13、站过程中 却仍数次遭遇施工器械严重故障的危机, 尤 其是队伍到达内陆出发基地开展工作的第 一天, 最为重要的两台卡特吊车中的 1 台竟 然出现机械故障。 “当卡特吊车故障发生且知道无法修复 时, 整个泰山队沉默了。” 叶超回忆说。 面对危机, 泰山站三位队长一边迅速提 出 “泰山队任务不变、 信心不变” 的要求, 一 边沉着冷静地思考对策。次日, 叶超等人拿 出了通宵赶制出的替换方案, 使建站压力得 以缓解。 同时, 南极内陆一向拥有 “极限施工” 的 称号,自然环境对施工的影响更是家常便 饭, 队员们就想出各种对策见招拆招。由于 受大风影响, 泰山站外墙板安装时在起吊过 程中晃动得太厉害,

14、泰山队就提出先施工迎风面、 再施工背风面, 起吊时吊机完全靠近建 筑; 国内与南极温差将近 50 摄氏度, 使得原 来一一编号对位的建筑木檩条全部变形, 而 且就连整个钢结构建筑体都缩小了两公分左 右,队员们就在现场调节木檩条与钢结构之 间的间距,确保了外围护板与钢结构紧密结 合, 使外保温系统 “天衣无缝” 。 “由于工作强度大, 队员们身体的热量损 失迅速, 除了一日三餐外, 每两个小时需要加 餐一次, 补充能量。尽管如此, 由于平均每天 连续工作 13 小时, 最后回到中山站时大家的 体重平均减轻了 14 斤!” 叶超说。 正是由于队员们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极 寒,顶着每秒 1015 米的

15、风速,克服了低气 压、 暴雪、 极端干燥、 强烈紫外线伤害、 混乱生 物钟、 艰苦饮食起居等一系列问题, 才有了泰 山站的按时完美交工。科考: 生死较量 成绩骄人时间紧、 任务重, 是此次科考的一个特 点。要等到第一批运送物资到泰山站的队员 们返回后, 科考队才能出发, 所以整个科考时 间比原计划缩短了半个月。为此, 格罗夫山 队多次细化研究野外实施方案, 最终安全顺利、 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我们一共是 9 个队员, 科考任务主要包 括冰雷达探测、 天然地震观测、 地质与矿产资 源考察项目、 生态环境考察项目、 冰盖进退与 古气候事件考察等六个项目。 ” 桂林理工大学 教授、 第

16、 30 次队格罗夫山考察队队长缪秉魁 向记者介绍说。 尽管这已经是缪秉魁第三次参加南极科 考, 但担任队长一职对他来说仍是首次, 如何 保证队员在安全前提下完成任务是他的最大 压力。 “很幸运的是, 我们有一位经验非常丰 富的老机械师李金雁,他曾六次到格罗夫山 考察, 是我们的 活地图 。” 缪秉魁笑言。 尽管如此,南极冰盖上随处可见的冰裂 隙却仍旧像一道道地狱之门,随时可能吞噬 在冰面上考察的科研工作者的生命。就在队 员们从格罗夫山考察返回途中,所乘坐的一 辆雪橇就差一点掉进一条两米左右的冰裂 隙, 使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此次考察是我国南极科考上的大满贯。 从格罗夫山考察队找到的 583 块陨石样品, 到初步摸清格罗夫山中心地带哈丁山地区的 冰下地形, 到 10 台地震仪的安装, 再到对格 罗夫山地质与矿产资源进行的调查,都让队 员们骄傲。(下转第 4版)南方的梅雨, 北方的艳阳, 构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