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5172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小教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单元备课单元备课单元七、小教练-统计备课教师单 元 解 读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 7 号、8 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教 学 目 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 学 重 难 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突 破 措 施1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素材,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课 时 划 分平均数-2 课时 我学会了吗-1 课时 实践活动-1 课时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课题平均数(一)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力目标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教 学 目 标情感目标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 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1、 (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 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 7 号和 8

4、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 5 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教学设计()换号队员上场,因为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分,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分,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号队员上场。()因为两名队员上

5、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4、讨论:10 分是 8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 分是 7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 10 分和 11 分不是 8 号队员和 7 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谈

6、话: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三、拓展应用1、课本 77 页自主练习第 1 题: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2、课本 78 页自主练习第 3 题: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3、小明身高 125 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 110 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教学反思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课题平均数(二)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力目标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教 学 目 标情感目标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 的能力。教学重点理

7、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 理解意义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 1 米,小强身高 1.2 米,他不会游泳,

8、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 3 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 3 元。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 155 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 厘米的队员。 (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1 和 2 题。二、掌握方法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1)准备盛着水的 4 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6厘米、2 厘米、5 厘米、3 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2)如果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教学设计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

9、法?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1)移多补少。从 6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2 厘米到 2 厘米高的水杯中,从 5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1 厘米到 3 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 4 厘米高的水了。(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3)列算式解答: (6+3+2+5)4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总数量 总份数 = 平均数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三、实践运用1、合情推测四(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学号 1 2 3 4 5 6身高(厘米) 131 136 138

10、 140 141 142师问: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 143 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 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 142,所以平均身高 143 厘米是错误的。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 138 厘米。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6、7 题。四、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课题我学会了吗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

11、数。能力目标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教 学 目 标情感目标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前几天在向”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中:文文小组有 8 人,共捐书 48 本;红红小组有 10 人,共捐书 50 本。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2)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3)哪个小组捐的书多?(4)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

12、少本?(5)文文捐的书一定比红红的多吗?为什么?如果学生提不出第四个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加以引导。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二、回顾整理,评价反思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仔细想想,这个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让学生整理交流,教师系统小结)(1)自我评价谈话: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教学设计(2)评价他人谈话:你认为谁是你的榜样?他在数学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想怎样向他学习?(3)教师评价三、补充练习,巩固深化1移动

13、棋子,看看平均每组有多少个?再算一算。 让学生移一移,算一算,再交流思路。2利群商厦今年 15 月份电视机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月份 12345台数 258200165168199(1)今年月 15 月份平均每个月售出电视机多少台?(2)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和平均数比较接近?(3)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多?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少?学生自己列式解决,然后交流思路。3小玲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数是 90 分,其中数学 98 分,语文 88 分,英语多少分?学生自己试算后交流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第 6 册册数学数

14、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课题饮水情况调查知识目标巩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了解水对身体的影响,养成适量饮水的习惯。教 学 目 标 情感目标在统计的调查活动中,初步获得用统计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 用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通过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发现 身边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做出简单的决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体 验到统计的实际意义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一定要落实,要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 义,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保证此次调查活动的有效开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

15、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调查,拓宽视野。课前布置作业:1、调查同学们每天的饮水情况,并填好统计表。饮水杯数 1-2 杯 3-4 杯 5-6 杯 7-8 杯 9 杯及 9 杯以上人数 引导:怎样调查省时省力?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组长做好分工,合作完成上表。2、调查:(1)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2)水对人身体有什么影响?提示:可以网上搜索,查阅书刊,询问家长等。并把调查结果做好记录。二、课中交流,共同收获。1、出示信息窗主题图。谈话: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展示调查的饮水情况。谈话:课前同学们也调查了咱班同学的饮水情况。哪个组想把你们调查后填好的统计表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指名一组展示,并简介调查情况)第第 6 册册数学数学简案设计简案设计教学设计谈话:那么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水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4、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收获介绍给全班同学?(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并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5、谈话:同学们,通过大家课前调查和刚才的交流,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想吧!6、教师小结。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真不小,老师也从你们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其实每个人每天都需补充一定的水分。不仅喝水能补充水分,吃水果、喝稀饭、喝饮料等都能补充水分。我们要养成适量饮水的好习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