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574921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及其借鉴意义当前,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地推动社会 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逐渐由过去的“资源依存型” 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农业园区这一新生事物,在农业科技革命、成果转化、技术示范 与推广、产业升级以及农业转型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国外在农业园区的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以及对我国园区的发展有何借鉴?本 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谈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1.国外农业园区的主要模式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生产方式也经历了巨大 的更替,对农业

2、技术的需求和获取模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其农业园区模式与我国目 前的农业科技园区有较大区别。目前,国外的农业园区(Agriculture Park)主要有三种 模式,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称之为“Demonstration Farm”(示范农场);一种是以进行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称之为 “Vacation (or holiday) farm” ;还有一种就是农业科技园区(Agri.& Tech. Park),主 要以科技展示、示范、产业孵化为主体,集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产业开发与培训 等。 1.1 示范农场(Demonstration Fa

3、rm)模式 一些发达国家把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力提高的过程归结为“R3D” ,即 Research(研究)、 Development(开发)、Demonstration(示范)和 Difussion(推广),示范是这个链式发展程 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示范,可以证实一项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 应用价值;通过示范,可使具有价值的技术成果或新品种得到成功地推广。为实现示范功 能,一些国家通过政府的支持,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ion Farm),如以色列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通过科研单位和生产基地的结合,针对干旱和沙漠化的生产条件 建立了多个以沙漠农业和节

4、水农业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农场,通过创办专门的基金支持试验 示范农场的建设与运营,多年来这些示范农场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日本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立以“M 式水耕法”的无土栽培示范农场、全天候环境控制作物生产的“植物 工厂”等多个试验示范农场,开辟了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的良好典范;荷兰也建 立了一些旨在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农场,如设在艾德(EDE)市一个叫 PTC 的示范中 心(温室园艺技术示范与培训中心) ,也是示范农场的一种型式,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玻璃 温室和配套设施,展示各种温室蔬菜花卉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供国内外的温室园 艺用户参观学习,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

5、等,从而实现温室技术的辐射与传播。 1.2 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Vacation (or holiday) farm)模式 主要以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事活动的展示和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是一种综合性 的观光休闲农业模式,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事活动、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 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等。农场主、农业企业或农民利用自身的生产设施、 场地和生产的产品,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生态文化特色,经过提升,达 到能吸引城市居民和游客对农村与农业兴趣、增加创收的目的。目前这种模式在美国、日 本、荷兰、法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均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6、 日本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爱知县海部十四山村的“空中菜园” ,东京近郊的 “绿色畜牧 场” ,东京远郊江永崎的“南瓜森林”公园,静冈县滨松市的“花卉公园”等都属于这种模 式。其中,位于东京都市圈外围、距东京约 200 公里的江永崎“南瓜森林”公园,每年参 观人数达 100 万人次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荷兰目前有观光休闲农场约 3500 多家,最为典型是位于阿姆斯特丹以南 20 公里临近利瑟 市的哥肯霍夫花卉公园,每年 3 月 20 日-5 月 20 日郁金香节期间,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达 100 万人次以上。公园面积仅 32 公顷,但每年展出的郁金香、风信子、百合、水仙、番红 花等球根类花卉多

7、达 750 万株,加上园内蜿蜒的小溪、弯弯的池塘、幽谷、绿树、雕塑、 风车、植物迷宫、动物嬉戏、儿童乐园、喷水广场以及生态餐饮等园林景观和休闲设施的 建设,给游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身心的体验。 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 “耕种社区” 、 “农业公园” 、 “市民农园”以及美国迪士尼 的“生物园”等观光农业园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来此现光游览。 1.3 农业科技园区(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ark )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新型模式,一般由政府扶持、大学或科研 单位承办,旨在进行农业高技术的展示、示范和产业孵化等。如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立的农 业与食品

8、科技园(Agri.& Food Tech. Park),是由联邦、州、县、市各级政府支持,康乃 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纽约农业试验站主办的农业科技园。园区面积 72 英亩,规划 建筑面积为 375,000 平方英尺,一方面作为康乃尔大学农业高技术的展示基地,另一方面 为从事食品、农业或生物技术的企业提供产业孵化的平台,集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 开发。该园区于 2004 年开始建设,预计 2006 年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部分项目(如葡萄 育种区等)开始运营。加拿大 Nova Scotia 农业学院依靠自身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建立了一个核心面积为 16 英亩、露地试验场地 120 平方

9、英亩的农业技术园 (Agri.Tech.Park) ,旨在为大学和农业企业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实现企业与大学、市场的 连接。荷兰 Wageningen 大学校园内也建立了一个农业产业园(Agri.Business Park) ,主 要为高技术企业构建一个大学、农户、市场的平台,为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孵化提供 展示舞台和窗口。这些园区的显著特征是由政府支持、大学或科研单位承办,为农业高新 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孵化提供平台。 2. 国外农业园区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联系与区别 2.1 主要联系 发达国家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ion Farm)模式,是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原型与动力 基础。自

10、1994 年以来,我国相继参照以色列示范农场的模式,在北京建立了以展示以色列 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园中以示范农场,同时在上海建立了以引进荷兰全套 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为主体的孙桥现代化示范农场。这两个农场建成后,通过全套引进 的温室设施、优质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到计算机管理等全方位的展示示范,使人们看到了 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建成后吸引了数百万人来此参观学习。此后,在全国形成了一股以 展示设施农业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热潮。 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Vacation (or holiday) farm)模式,为我国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20 世纪 60

11、年代以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都市农业”模 式,把农业的生产、生态与休闲观光等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区别于传统农业、服务于都市 居民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 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 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 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 的农业园区。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 、北京“朝来农艺园” 、上

12、海“孙桥现代农业开 发区” 、苏州“未来园林大世界” 、珠海农科中心示范基地等,也大都吸收了国外休闲农场 或观光农园的很多经验和设计理念。 农业科技园区(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ark )模式,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目前我国的一些 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 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 “孵化”和“后熟”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 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2.2 主要区别 在建设初衷方面,国外的示范农场(Demonstr

13、ation Farm)模式主要是为了某项技术的示范 与推广提供平台,为本国或国际同行的参观学习与技术培训提供服务,经费来源主要由政 府与展示技术产品的企业(如以色列的耐特菲姆灌溉公司、ELDAR 计算机控制公司等)提 供;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更多地考虑的是政府的职能,重点考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 和向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服务等,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 国外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的建设主要是农业产业延伸的一种方式,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 业(服务业)的功能拓展,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社会需求,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经营主体 为农场主、农业企业或农民等;我国农业观光园是在农业科技园区基础上的一种功能延伸,

14、在实现其一系列社会职能基础上的产业兼作,其经营主体一般为园区管委会或管理企业。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更多地考虑大学与科研单位产业孵化的需要,其服务对象主要 是入园企业;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除一部分具有开发区性质的园区具有产业孵化功能外,大 多数园区主要任务是现实其展示、示范、精品生产和龙头带动等社会功能,所承担的社会 责任也要宽泛得多。 3.国外园区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国外(如以色列、荷兰等)示范农场模式,作为政府扶持、科教单位参与的项目,对传播 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在国内典型区域以现有的园区为基础建立 一定数量的示范农场,专门进行某一领域或单项技术的示范与培训,作为社会公

15、益性项目 的一部分,但数量不宜过多。 国外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延伸的重要途径,其产值也相当可观, 如荷兰哥肯霍夫花卉公园 32 公顷土地,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达 2000 多万欧元,因此,国内 有条件的农业科技园区,如果拥有现实或潜在的旅游资源,都可以对原有园区进行改造, 形成具有一定旅游观光和休闲功能的农业观光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增加园区 的经济效益。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基本上是建立在大学或科研单位基础之上的,技术后盾是科教单 位,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现在的 大学科技园相类似。我国有条件的大学和科研单位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在当地政府或国 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孵化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加快农 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网 2006-11-03 作者:杨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