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48764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FENGHUA DAILY聚焦2017年9月19日星期二 编校: 陈海波版式: 江佩泓电话: 88963757据新京报报道, 日前杭州28岁女生许艾菲因发 微博记录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而走红网络。 “捐髓记” 之所以走红网络, 与许艾菲靓丽的外 表、 阳光的生活等因素不无关系。但另一个重要原 因是, 网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普遍缺乏了解, 这个微 博起到了释疑的作用。 过去, 谈起骨髓捐献, 很多人避而远之。在他们 的印象中, 需要在骨头上穿刺、 然后抽取骨髓, 会伴 随剧痛, 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其实, 骨髓捐献并非直接抽取骨髓, 而是通过刺激骨髓生产更多造血干 细胞, 再从血中采集这些细胞

2、, 在操作上与献血的区 别不大。因此, 近年来多采用 “捐献造血干细胞” 的 说法来消除人们的偏见。 许艾菲“捐髓记”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客观描 述了捐献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包括腰部等处较为强 烈的酸痛感等,她也毫不讳言四天时间自己的手臂 扎成了“马蜂窝” 。用真实的感受来代替正统的宣 传, 反倒减轻了公众的顾虑, 让公众产生了恰当的“预期” 。 白血病等疾病最彻底的治疗办法就是造血干细 胞移植, 据称, 我国目前有超过6万名患者在等待配 型移植, 虽然捐献者也有230多万, 但由于配型成功 率极低, 捐献者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扩大捐献 者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从这个层面上说,“捐髓记” 走

3、红就是最好的宣 传, 用真实感受给潜在捐献者吃一颗 “定心丸” , 从而 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捐献的队伍当中。“捐髓记” 走红贵在真实客观新京报: 为什么在微博上发布胳膊被打成 “马蜂 窝” 的照片? 许艾菲:“马蜂窝” 是我开玩笑的形容。实际上, 四天时间里, 每天早晚各一针, 加上动员针, 胳膊上 一共扎了九针。没有经历过的人, 会觉得很可怕, 但 是换一种角度, 对于患者来说, 扎针已经习以为常, 每天扎针是常态。 新京报: 将捐献过程记录进行了公开发布是为 了什么? 许艾菲: 想做一个记录。捐献之前, 我也在网上 查过, 想了解具体的捐献过程, 发现很多人有疑虑, 也希望看到细致的过程记录

4、, 但是找不到, 之前还没 有什么人做过。 给自己做一个记录, 一来是将来可以回过头看 这段经历, 二来可以给那些潜在的捐献者一颗 “定心 丸” , 告诉他们, 捐献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新京报: 如何看待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在网上 走红? 许艾菲: 没有想到会这么火。我是12号采集结 束后发出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后, 发现全网都在 到处转发。证明大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是比较关 心, 希望有亲历者做一个常识普及。 新京报: 生活上会有什么变化? 许艾菲: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 来询问这个事 情, 包括很久不联系的朋友。我的心态还比较平和, 因为热度都会过去, 所以趁现在还有热度, 就多多进

5、 行宣传, 这样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队伍中。 热点冷却, 一切回到平常之后, 我还是会继续做 自己该做的, 比如保持献血的习惯。 新京报: 当前骨髓捐献存在什么困境? 许艾菲: 一个是库容特别少, 目前整个中华骨髓 库, 只有230多万例捐献者, 但等待配型的患者有6万多例, 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由于匹配概率低, 到目前为止, 国内配型成功的, 一共也只有6000多 例。大部分人得不到救治, 在等待中去世。 另外一个是捐献者的悔捐。大部分人加入配型 时,没有考虑那么多,想得很简单。但是在做了高 分辨的匹配、体检、打动员剂后,中途放弃的比例 不低。其实采集已经开始后反悔,对患者的伤害是 很

6、大的。一方面是抵抗力问题,另外,捐献者的费 用是由患者家庭出的,很多家庭走到这一步,经济 状况已经很艰难了,悔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人财 两失。 新京报: 因为记录捐献过程而受到关注, 你有什 么心愿? 许艾菲: 我想尽自己所能, 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进 行宣传。将来如果有机会, 想做这方面的宣传大使。“悔捐对患者家庭意味着人财两失”“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种一般人不会 有, 而且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 我要 好好的做一个总结” 。 12 日下午, 网友许小了个豹的 微博, 获得超过12万点赞, 另外还包括 人民日报等 “大V” 在内的4万次转发。 杭州28岁女生许艾菲捐献造血干 细胞的经历:“四天八针,

7、 两个手臂感觉 要成马蜂窝” , 让她获得 “最美小姐姐” 称号。许艾菲说, 自己愿意以亲身经历 给潜在捐献者一颗 “定心丸” 。杭州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走红: 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杭州姑娘捐造血干细胞手臂被扎成 “蜂窝” 正能量获十万点赞在微博里, 她记录了从获知消息到采集成 功的整个经历:“四天八针, 两个大手臂感觉要 成马蜂窝”“最艰难的不是打针和血被抽 走, 而是躺着不能翻身不能抬手臂, 连鼻子嘴巴 痒痒了, 都要让别人给帮忙” 这些朴实幽默的话语, 感动了万千网友。微博全文如下: 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种一般人不会有而且一辈子只有一次的 经历, 我要好好的做一个总结。 18岁开始, 每年都

8、在固定献血。直到准备捐献之前累计献 了3200ml, 别看我刚卡了一百斤体重, 每次也抽400ml封顶的。 2009年一次献血的时候, 顺便留了两管血样, 入了中华骨髓库, 十万分之一配型成功概率, 我当时猜没那么巧吧。 今年5月2日的时候, 突然接到来自省骨髓库的电话, 通知 我有患者和我配型成功了。对方患者是一个15岁小男生, AML-m7巨核细胞白血病。 5月24日电话再来, 反正也就同意了。查了很多的例子, 许 多在骨髓库配型成功的患者, 最后时刻捐献者反悔了, 硬生生的 掐灭了患者的希望。所以想告诉配型成功的志愿者, 请考虑清 楚再入库。 6月7日接到了高分辨配型通知, 其实我已经全

9、相合配型 了, 再做高分辨是为了保证正确。如果没有下定决心捐献, 请在 高分辨之前拒绝。一次高分辨的费用大概是6000多, 是要患者 掏钱的, 请不要浪费别人的救命钱。至于中华骨髓库入库的费 用, 我听说是福彩支出的。 6月9日在区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 到了区人民医 院, 空腹抽了我6管血 (还好之前献血多了习惯了扎扎抽抽的 事) 。之后血样被寄到北京的检测所, 两个星期之后通知我, 高 分辨ok了。 7月10日给我安排了体检, 体检结果出来到捐献的有效期 是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再捐献体检又要再来一遍。因此一切时 间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安排。抽血之类的常规体检很简单, 体检费用也是患者掏

10、钱的, 所以你懂的, 别反悔不然打爆狗头。 8月21日, 生日刚过电话又来, 通知我已经安排好捐献的日 期了, 最近我要注意身体。 9月6日, 区红会和街道领导, 来家里公司探望鼓励了我, 如 果是上班的朋友捐献, 不需要担心请假问题, 红会会给出公函, 我想应该不存在不给请假还要扣工资的单位吧? 9月8日早上, 在我的坚持下, 我自己开车去了浙江省中医 院 (一般都有车会接送你的啦, 但我是没车就没腿的人。 ) 直到 11日为止, 每天早晚共两针动员剂。打完针就在对面酒店住下 了。食宿交通费都是患者一方来掏钱的, 其实住普通点我觉得 没差的, 毕竟不是来玩的。 8日晚上, 打完两针之后, 感

11、觉到身上有些略微发热, 但是 不难受, 腰有些些酸胀, 但比起痛经, 简直不值得一提, 可以说是 没感觉了。 9日到11日夜里打完针, 期间四天八针, 两个大手臂感觉要 成马蜂窝, 习惯后就是不打不舒服斯基。而比我早一天捐献的 男生, 每天都说有点发热了, 骨头好酸呀。好吧, 个人身体反应 不同, 女生习惯痛经腰酸的感觉, 并且更耐痛些。从第二天打针 开始, 我就开启暴走暴玩暴吃暴喝节奏, 每天除了打针基本抓不 到人, 不是大晚上跑去看印象西湖, 就是大早上去上天竺法喜 寺, 开车去龙井满觉陇一带吃吃吃。也难怪人家都说捐完后容 易变胖, 在我看来应该是太放飞自我了。 9月12日早上开始正式采集

12、, 由于采集过程不能上厕所, 早 饭吃了干货, 不敢喝水就到了医院。先是在手臂上打了留置针, 推了20毫升钙, 因为采集过程中钙大量流失, 身体会发麻, 在五 个多小时中, 我一共推了三次钙进身体。推钙是一个很神奇的 感觉, 大概十秒之后, 喉咙身体会一瞬间发热, 就像喝了一口白 酒一样, 但我的形容缺失, 双腿间一阵暖流, 感觉嘘在了裤子上。 两个手臂个打一针, 一进血一出血, 出血经过分离机震荡留 下需要的干细胞, 剩余的慢慢输送回我的体内。最艰难的不是 打针和血被抽走, 而是躺着不能翻身不能抬手臂, 连鼻子嘴巴痒 痒了, 都要让别人给帮忙, 到最后结束之前, 浑身麻痹的很崩 溃。中途有各

13、种领导探望, 报社记者采访, 志愿者的帮助和慰 问。我开玩笑的说, 躺着从下往上拍人是最丑的, 今天把我一生 最丑的照片都拍完了。 在经历了五小时二十分钟的挺尸不动, 九次循环采集, 终于 采集够了198ml, 相比昨天采集的朋友多了好几个小时, 是由于 受捐者比我重了20多斤吧。拔掉针能下地的第一个瞬间, 也不 管人家告诉我要慢慢走不然会晕, 冲进了厕所, 嘘了整整三分 钟。 留下一点点血样去检测采集量是否够用, 大袋的干细胞贴 上了标签, 乘着下午杭州飞往天津的航班, 带着我最宝贵的心 意, 送去给患者啦。在等待检测结果出来之前, 我还不能拔留置 针, 可医生话落不到五分钟的时候, 我已经

14、出现在了湖滨银泰 B1买奶茶了。 大部分捐献者恢复后就胖了, 所以我接下来要召集一些男 模陪我正经锻炼那种, 有意者私信报名。 到此捐献完成, 身体太好的结果就是人家说的不良反应都 没有出现, 非常幸运, 非常荣幸能帮到别人, 希望未来世界能善 待我, 能善待所有的好人。 面对 “走红” , 许艾菲说,“当时就是想把这个经历写个流水 账记下来, 如果能科普一下让一些人知道捐献知识, 那就最好 了” ,“走红” 是 “完全没有想到” 。 谈到最初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想法, 她说,“如果你每个 人都不想去做这件事, 那当你有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时, 就没有人 会来帮助” ,“真的能够说去救人一命, 是

15、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 据中国新闻网据 新京报新京报: 什么时候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 许艾菲: 小时候知道白血病患者可通过骨髓移 植治疗。我有定期献血的习惯, 从高三第一次献血, 差不多每年一到两次, 总量目前是3200毫升。2009 年的时候, 我在流动献血车上, 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 的宣传册, 对过去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了纠正, 觉得 这件事情可以做。 新京报: 纠正了哪些错误认识? 许艾菲: 很多人对于捐献过程的理解, 还停留在 字面意思上, 认为是在骨头上穿刺打针, 其实不是。 从那本宣传册上, 我了解到, 捐献造血干细胞所用的针, 跟献血的没有什么两样, 所用的采集方式, 也是外 周

16、血采集, 会有疼痛反应, 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剧烈。 新京报: 什么时候加入中华骨髓库? 许艾菲: 入库匹配是在2009年, 加入需要有条 件, 一般来说, 要有过多次献血经历, 这样证明你对血 液采集是可以接受的。另外, 身体素质也是考虑因 素。加入的时候没有想很多, 无非是两种情况, 要么 有人能够跟我匹配, 然后去捐献, 要么就一直在库里。 新京报: 什么时候收到通知称匹配成功? 许艾菲: 今年的5月2日, 收到中华骨髓库浙江 省分库的电话, 通知说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跟我配型成功。当时让我跟家人商量一下, 给几天时间考虑 要不要捐献。其实没有什么犹豫, 所以几天后骨髓 库再打电话来时, 我就说可以。 新京报: 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有了解吗? 许艾菲: 按照中华骨髓库的规定, 捐献者与患者 之间有一个 “双盲” 原则, 所以其实一直到捐献结束, 我 都没有和患者见过面。只知道是一个15岁的男生, 曾 经在天津治病, 患有AML-m7巨核细胞白血病。 新京报: 在哪里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许艾菲:9月8日到浙江省中医院。当天去打了 动员针, 正式开始捐献是9月12日上午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