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4870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3 * 作者为湖北省沙洋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教育矫治方法研究余功才*根据 禁毒法 的规定, 各地劳教场所相继承担了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新任务, 并在继承劳教戒毒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形成一系列的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新方法。 在 禁毒法 视野下如何提高戒毒实际效果, 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 履行 禁毒法 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新职能, 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之目标禁毒法第31条规定,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 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 由此可见, 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目标就是从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需要, 立足于戒毒人员是

2、“病人” 、“违法者”和“受害者”的实际,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和挽救的过程,目的在于矫正行为、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塑造社会所期待的人格,将其造就为社会的“守法公民” 、 “有用之才” 。(一)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主体戒毒人员传统立法中, 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 戒毒工作更多侧重于对吸毒人员的依法惩处、 严格管理与劳动改造,关注治疗尤其是身心康复与回归社会很少。 禁毒法规定,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范围,同时规定吸毒者是“病人、违法者、受害者” ,强调“就业、入学等不受到歧视” , 这显示我国在 “如何对待吸毒者” 的问题上由最初强调对吸毒者的惩罚, 转变为治疗为主。 也

3、就是说, 禁毒法强调戒毒工作中要贯彻人本主义理念。为此,戒毒人员是普通社会公民,也是违法者;是毒品的受害者, 也是与犯罪危害社会的相关联者;是吸毒群体成员, 也是与贩毒链条紧密联系者;是受教育主体, 也是社会边缘群体成员。 强调普通公民, 突出以人为本, 又要坚持强制教育管理;强调病人, 突出人文关怀, 又要讲明潜在的犯罪危害性;强调吸毒群体的共性, 也要指出以贩养吸的现实存在性;强调成人教育的角色,又要说明其社会边缘,需要再社会化的必要性。(二)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理论依据教育理论综合国内外戒毒教育的基本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是可教性思想、 主观性观念、 认知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

4、。 可教性思想强调戒毒人员具有可塑性和自我管理意识 ; 主观性观念强调戒毒人员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采用启发式教育, 才能提高法制道德、 文化知识、 生活技能等教育矫治的效果;认知理论强调戒毒人员认识行为与结果关键在于学, 学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合一的思想, 启示在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活动要与戒毒人员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使戒毒人员在 “做” 中获得、 掌握知识;职业教育理论强调在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中,使戒毒人员不仅学会具体的技能,而且还要学会可转换的技能,即环境的适应。(三)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目标降低危害目前生理、 医学、 药物和心理等自

5、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吸毒成瘾后脑内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病理改变, 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 复发性脑疾病。 对戒毒者来说, 生理脱毒容易, 一般需要2至4周, 94 但不易戒断的是对毒品强烈渴求的心瘾, 心瘾是一种牢固的病态, 可以持续数十年, 受环境、 情绪影响极大。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 “由于毒品的成瘾性极强,目前的戒毒手段不完善,我们不可能彻底解决毒品的需求问题。 ” 因此, 我们在确定戒毒目标时要立足现实, 要转变戒毒工作视角, 要转变 “将戒毒作为戒毒工作的最高目标甚至唯一目标” 的认识。 从 “以问题为本位” 向 “以问题后的人为本位” 。即将戒毒目标由戒毒事实转向戒毒人员。 换句话

6、说, 戒毒工作不是以毒瘾的戒断为目标, 而是以吸毒人员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重建为根本。即将现在的“戒断毒瘾”转变为“戒断或减少使用毒品;减少复发的频度和严重性;促进戒毒者生理、 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吸毒所带来的危害。 ”结合实践工作, 具体说最低目标是增强戒毒信心, 提高戒毒意愿;中级目标是降低复吸频率, 延长操守时间;最高目标是终止吸毒行为,融入社会生活。二、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之方法按照 禁毒法 对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规定, 结合国内外戒毒治疗的成功经验, 完整的戒毒过程应包括急性脱毒、 心理康复治疗、 回归社会三个阶段。 强制隔离戒毒也理所当然地遵循分期矫治的基本规律, 这是研

7、究探索教育矫治方法的前提。 本文依据司法部提出的生理脱毒期、 康复期、 回归社会准备期来探讨强制隔离戒毒分期矫治及教育矫治方法。(一)生理脱毒期(入所的前两个月)此阶段教育矫治的主要任务:在治疗稽延性症状的同时, 进行初步认知和环境适应性教育, 帮助其逐步适应适应生活,恢复体能,为开展系统的教育矫治,尤其是心理干预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此阶段教育矫治的主要内容:一是体能康复训练, 以太极拳为主, 辅之广播体操、 心理健康操和健身器材运动等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二是断瘾不适处理, 自信心和希望感塑造, 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主题教育;三是所纪队规、法律法规及毒品专题教育和戒毒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教育。此阶

8、段教育矫治的主要方法:1.康体锻炼法健康的身体是形成良好心态和增强戒毒意志力的基础。 因此, 参照国内青少年体能素质训练内容与评价标准, 建立一整套适合戒毒人员体能训练及评价体系, 坚持进行康体训练。 如此, 既增强了戒毒人员体质, 又促使他们养成锻炼身体良好习惯, 更起到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的效果。 一般而言, 康体训练应贯穿整个过程, 体育锻炼与习艺劳动相结合, 并根据定期测量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不断巩固康体训练效果。 生理脱毒期以体育锻炼为主, 康复期和回归社会准备期以习艺劳动为主, 辅之体育锻炼。 具体做法:根据戒毒人员的生理状况, 开展递进式身体康复训练, 包括身

9、体功能恢复性训练、体能训练和常用健身项目辅导,内容以18式太极拳为主,辅之广播体操、心理保健操、眼保健操、队列训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跑步和健身器材运动等。2.诵读宣誓法利用心理学上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暗示功能和人自身所具有的信仰情结, 统一诵读戒毒信条、 戒毒誓词和戒毒三字经, 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 增强戒毒意愿, 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树立并强化戒毒意识,促使他们从“要我戒毒”转变为“我要戒毒” 。具体方法是:编写戒毒信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重拾希望,再燃梦想” ,统一戒毒誓词“我谨守承诺,遵纪守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为了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自尊自爱,从头再来” ,修订

10、戒毒三字经 (由入所篇、遵纪篇、学习篇、 劳动篇、 规范篇、 做人篇、 爱国篇、 禁毒篇组成) , 在每天早晚点名或各项集体活动时间, 统一组织戒毒人员集体背诵戒毒誓言、 戒毒信条;在起床后和就寝前组织戒毒人员诵读戒毒信条、 戒毒格言、戒毒座右铭、 戒毒三字经和传统文化经典等,营造浓厚的戒毒氛围。 95 3.音乐治疗法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 轻松、 欢快的音乐促进戒毒人员的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节奏明快能使其精神焕发, 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 增加注意力, 增强他们的矫治生活热情, 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恢复。音乐乐曲可分为安神催眠;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缓解悲伤、解除忧虑;抚平思绪、放

11、松心情;振奋精神、树立自信。音乐疗法的步骤是先诊断病因,接着制定方案,最后在治疗中评价反应。具体做法是:一是精选戒毒歌曲(如我们从这里起航 ) 、励志歌曲(如怒放的生命 )和红色歌曲 (如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作为戒毒人员必会内容;二是编排心理保健操, 配乐感恩的心 、 相信自己和从头再来乐曲,坚持练习;三是按照戒毒人员需求,在校园广播中播放轻音乐(如北海风光圆舞曲 ) ,营造良好的戒毒环境;四是进行个案音乐治疗。(二)康复期(生理脱毒期教育结束后至出所前两个月)此阶段教育矫治的主要任务:通过系统的预防复吸拓展训练, 增强戒毒人员拒绝毒品的决心, 从意志、 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真正建立抵御毒

12、品诱惑的防线, 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 建立正常生存行为模式。此阶段教育矫治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增强戒毒意愿、 学会心理调节、 康复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的脱瘾训练;二是进行法律道德、 心理健康、 戒毒专题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三是在习艺劳动的基础上强化体能训练。此阶段教育矫治的主要方法:在坚持传统的管理、 教育、 劳动三大手段基础上, 继续进行康体锻炼法、诵读宣誓法、音乐治疗法外,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下列教育矫治方法。1.以文化人法吸毒的原因就是文化精神缺失和社会功能的“后期脱轨” 。因此,戒毒就是对吸毒人员实施改变和重塑的过程, 打破其先前形成的负性亚文化群体特点, 是一个颠覆其价值体系、

13、实现再社会化、 完成社会功能重回轨道的过程。 其核心就是重塑戒毒人员的认知、 行为和社会功能, 使其接受主流文化,拒绝负性的吸毒群体亚文化;学会做人处世,拒绝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原则;习得生存的基本技能,拒绝重复的违法犯罪;掌握高危情境的应激, 拒绝复吸毒品的道路, 达到以文立人、 以文育人、 以文化人的潜移默化效果。 具体做法:一是开展科学、 人文和审美教育, 帮助戒毒人员提高文化修养,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二是将传统经典文化(如三字经 、 弟子规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每日一诵、每周一篇、每月一赛。三是开展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主要内容,以规范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文艺汇演、才艺展

14、示、花卉展览和运动会为载体,以“底线、责任、阳光”为主题的辅助教育活动矫治文化节。2.冥想静心法以戒毒人员个体为主, 通过自我思考、 自我反省和自我领悟, 以调节和改善自我心理状况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冥想静心训练, 帮助戒毒人员提高专注力和意志力, 坚定戒毒的信心与毅力。具体做法是: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按照呼吸训练、想像训练、放松训练和听音训练程序,结合一日学习、 劳动及生活进行反思和冥想, 要求记录冥想日记。 反思内容侧重于戒毒场所的纪律制度、行为要求、 学习内容有针对进行反思;冥想内容侧重于戒毒格言 “毒品猛于虎、 吸毒害无穷、 戒毒从这里开始” ; “我想戒、我能戒、我必须

15、戒” ; “有毒必肃、吸毒必戒、吸毒可戒、重在自我” ; “靠近毒品,就是靠近犯罪,靠近死亡” ; “珍惜生命,远离毒友,远离毒品” ; “吸毒害人害己害国家,戒毒利己利家利社会” 。冥想静心训练每晚一次。3.情景模拟法调查表明,戒毒人员再次遇见毒友、或身处曾经吸毒地、或见到毒品仍会产生强烈的复吸欲望,这种条件反射通常是难以自控的。 根据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已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可以弱化和消融 96 的。 对此, 戒毒场所建立毒品考验室, 模拟吸毒环境和情景, 进行心理脱毒训练, 减弱环境刺激对其的影响力, 达到弱化和消融其曾经建立的条件反射, 进而增强戒毒人员拒绝毒品的能力。 具体做法:一是

16、毒品考验室场景模拟训练, 激活其吸毒渴求, 适时中断后用彩色多参数监护仪监测, 并用戒毒治疗仪进行治疗, 六个月一个周期, 形成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二是寻找高危情境 (如找不到工作、 面对不良环境、交友障碍、情绪困扰、疾病等) ,讨论诱发复吸因素,练习控制渴求感的技巧;三是开展“与毒品说不”训练,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训练、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习者扮演角色(戒毒人员与毒品提供者)反复进行练习,学会向毒品提供者讲“不”和避免接触吸毒人员的 30 秒拒绝原则:懂得产生强烈复吸欲望时的应对办法。 应对高危环境训练每周一次, 同时评选优秀 矫治周记 和 “拒绝高手”活动。4.亲情感化法对亲情的需要和依赖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 亲情也是影响和改变个人行为的重要力量, 从社会控制理论来说, 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 (亲情状况) 是人自控的四大关键纽带之一, 强化戒毒人员与家人、民警及社会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增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其个性修复、改变生活方式,增强戒毒信心很有必要。具体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