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尚贤》译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74416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尚贤》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韩非子《尚贤》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韩非子《尚贤》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韩非子《尚贤》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韩非子《尚贤》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非子《尚贤》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尚贤》译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之,取独)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理,然而结果却国家不得富强却得贫困,人口不得众多却得减少,刑政不得治理却得混乱,完全失去所希望的,而得到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王公大人治理国家不能做到尊贤使能。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大;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务,将是如何 使贤人增多。那么, 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是什么呢?墨子说:譬如要 使一个国家的善于射御之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御的人就可以增多了。何况还有贤良之士,德行醇厚,言谈辩给,道术宏博的人呢

2、!他们确实是 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呀!也必须使他们富裕, 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增多了。所以古时圣王为政,说道:“ 不义的人不使他富裕,不义的人不使他显贵,不义的人不让他接近,不义的人不使接近。” 所以国中富贵的人听到了, 都退下来商议说: “ 当初我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贫贱,那我不可不为义。 ” 有亲的人听到了,也退回来商议说:“ 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有亲,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疏远,那我不可不为义。 ” 相近的人听到了,也退回来商议说:“ 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相近,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远人,那我不可不为义。 ” 远处的人听了,也退回来商议说:“

3、当初我以为与上面太疏远而无所倚仗,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远,那我不可不为义。 ” 一直到边鄙郊外的臣僚, 宫庭宿卫人员。国都的民众,四野的农民听到,都争先为义,这是什么原故呢?这是因为君上用来支使臣下的是一件事,臣下用来侍奉君上的也是同一条道。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墙已经立好了,仅只在上面开一个门,有强盗进来了,关掉他进入的那张门来捉拿,强盗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 君王把握了要领。所以古时圣王为政,列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 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

4、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所以古时尧把舜从服泽之阳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把益从阴方之中拔举出来, 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把伊尹从庖厨之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计谋得行;文王把闳夭、泰颠从狩猎者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西土大服。在这些时候,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而警惕的,即使处在农业与手工、经商地位的,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道德的。所以贤士是用来作为辅佐和接替的人选的。因此,得到了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立而功成,美的更加彰著,恶的不会产生。这都是因为得到贤士。所以墨子说道: “ 得意之时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意之时也不可不举用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大道,就不可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