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修治垂诲后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4347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读修治垂诲后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耕读修治垂诲后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读修治垂诲后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 ? 月 ? 日 星期六 主编: 南航 版式: 程镳 组版: 文婕 电话: 8 8 0 9 6 7 1 8?电子邮箱: ?6易瑶瑶中国历代不乏著名家训,如 颜氏家训、 朱子家训、 曾国藩家训 ,是传统社会教诲 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 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 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 民族精神。 清晚期瑞安四大家族之一的 孙家,家风恪守儒家道德,重视 永嘉事功之学,并以此修身治 家,族中以官吏和名士居多,如 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特别 是清代以降,实现了向崇文重教 方面转变,子孙注重学术研究和 文学修养,迅速提升了孙家在当 时瑞安传统儒学“经世致用”主 流文化中的地位。作

2、为晚清风云 人物,孙锵鸣字克昌,晚号止 庵,生于清嘉庆丁丑年 ( ? ) , 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在他生前最 后一个秋天,以重宴琼林加封侍 郎。 孙锵鸣驰骋官场二十余年, 到过政治生涯顶峰,也经过罢官 的人生低谷,对立身处世和持家 治业之道自有一番深刻见解。清 光绪廿二年 ( ? ) ,此时的孙 锵鸣已接近人生风烛之年,加上 双目不能清楚看物,他想乘一线 光明之际,留训言给后代观览, 希望子孙“期于寡过” ,不要毁 坏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故在当 年元宵节前一天开始,他动笔写 家训随笔 ( 亦称 孙锵鸣家 训随笔 ,下简称 家训 ) ,每 日撰写一小节,连续五天写完, 约 ? 字。它是孙锵鸣在“修

3、 身、为学、治家、处世”等诸多 方面对后辈子孙的训诲。全文行 书,字体端庄遒劲。理想人生耕读修身孙家世代耕读传家,自第五代始迁祖起至二十九代,祖辈 中考取功名或入仕为官者不在 少数。其中,孙锵鸣七世祖孙 名世曾任鸿胪寺序班,祖父 ? 岁即会撰写文章,其父亦有一 定的文化修养。历代祖先的耕 读遗风,给子孙树立了远大理 想和努力向上的榜样,家训家 规自然成为族内各个成员实现 个人理想的人生导向。 家训 细述孙锵鸣三兄 弟接受童蒙、读书和科举的过 程,还提到他们的塾师和座师 全是当时的名士名官。比如, 孙锵鸣的座师为同治皇帝老师 翁心存 ( 翁同龢之父 ) ,旨在 说明孙家祖先非常重视教育, 认为子

4、孙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督 导,也向子孙传达一个信息, 耕读之路是与今后获得的成功 人生紧密相连的。 孙锵鸣父亲孙希曾出身邑 庠生,他把整个家族希望都寄 托于孙氏两兄弟身上, 家 训 提到孙希曾“送余兄弟应 省试” 、“又送余兄弟至省” , 大小事皆亲力而为,无不渗透 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 用。同时,孙父把“但愿润身 不润屋,虽无恒产有恒心”对 联常年挂在厅堂内,激励子孙 修身须有“恒心” 。孙锵鸣自 幼受祖辈熏陶,到后来他借仕 途平步青云且拥有高位,却视 富贵如浮云,在 家训 里认 为“有屋数十楹,足以庇风雨 矣;有田几千亩,足以供饘粥 矣” 。孙锵鸣希望用这些训言 来告诫子孙富贵总是不长久

5、 的,务必牢记“恒心”两字的 家训,在人生路途上要时刻修 治其身。即使没有丰富的物质 条件,或者成不了官场与其他 场面之上的人才,也必须遵照 家训平凡生活,千万不可做出 污秽行为和背上坏名声,“以为祖宗羞矣” 。兄弟相依夫妻爱敬古代社会强调“兄友弟恭” 的天然伦理关系,这种手足之 情、血浓于水是与生俱来的。 家训 自然也少不了这方面训 导,作为用来加强家庭伦理凝聚 力的重要手段。 说到孙家亲情最浓的例子, 当数孙氏两兄弟了。多年前,我 在玉海楼接待几位领导,某领导 笑容可掬地考问我:“瑶瑶,我 曾看到一段文字说孙衣言煤气中 毒,那时的煤气作何解释?这是 南方,你来讲这怎么回事呢? ” 我有点惊

6、诧,心想领导居然了解 鲜为人知的地方历史文化。我答 道:“是的,不过并非在瑞安, 而是发生在北京” 。我对他说, 那是 ? 年,两兄弟在京城参 加会试。有天深夜,居住在西四 牌楼 ( 今北京市西城区 ) 的孙衣 言烧煤取暖,意外煤气中毒。孙 锵鸣听到消息后“跃而出,踉跄 行里许” ,从米市胡同 ( 今北京 市宣武区 ) 一路颠扑到了相隔二 十余里外的其兄住处。又一日, 孙锵鸣生病卧床不起,孙衣言又 请医生又熬夜煎药,急得日夜衣 不解带在床边调护。由于上述两 件事例,孙锵鸣在 家训 里称 两兄弟“相依为命也” ,是 家 训 里最感动人心的文字。 家族以家为最小单位,家因 夫妻而生,夫妻和睦成为家

7、族子 孙必须遵守和效仿的典范。孙希 曾年少时常参与雅士文酒之宴, 唱和赠答。后家道中落,放弃学 业、谢绝交游,每日务农早起晚 归。其母也未配婢仆,伺奉老姑 外又精心为夫准备饮食,家训 写道:“夏日汗涔涔循肩背下, 衣 领半湿。入夜纺织补纫鸡鸣 始欲寝,与我父黾勉同心” 。铢 铢积累,至晚年为孙氏两兄弟分 产时,已近 ? 亩家田矣。应该 说,孙锵鸣这代殷实的家底是由 其父母互敬互爱共同缔造的。 家训 特记此事,一来思念先人缔造家庭之艰难,二来垂教后 嗣以继祖先之德。科举情结延续不断在瑞安庞大的官僚队伍中, 孙家堪称科举家族。科举制度 下,读书、应试、做官是这些家 族子孙光耀门庭的大事之一, 家训

8、 有语:“我子孙有科第 成名入仕者,皆祖宗之庇荫也” 。 此句明显带有封建宗法文化的色 彩,但还是可以看出科举是振兴 家族目的所在,截至清末废除科 举前,孙家的科举情结一直延续 不断。 家训 记载,孙衣言曾因 回避担任同科的同考官孙锵鸣, 而放弃了一次参加科举会试。 ? 年,孙锵鸣担任清朝丁未 科第十一房同考官分校礼闱 ( 会 试阅卷 ) ,其兄孙衣言也参加考 试。按照清代科举亲属回避制 度,两者中必须有一人实行回 避,家族科举考试情结遭受到回 避制度的冲撞。 孙锵鸣怕兄长失去会试,就 想告假不当考官,孙衣言又恐弟弟失去担任同考官的机会,两兄 弟万般纠结。这时,孙衣言反倒 劝其弟道:“汝初次考

9、差,外差 既两失矣,得一分校,搜索一二 好门生,胜吾自得多矣!吾乡举 如此之艰,即入场能必获乎?汝 不必过为我计也!此不过迟我一 科,弟毋介意。 ”最终,孙衣言 选择退出,回到故乡,孙锵鸣在 此次担任同考官的会试中选拔了 ? 多名门生,其中就有后来为 傅相的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 桢。至此,孙家的个人考试情结 提升到了为封建王朝选拔取士的 最高层次。秉承隐忍勉学圣贤时光在流逝中带走了古人隐 忍、勉学等很多精神品质,现代 人几乎极少再受到家训的约束 了。隐忍并非吃亏,退到外界无 法干扰的地方,也是韬光养晦的 处世之道。孙锵鸣祖父有自己的 隐忍方式,比如当年返回砚下故 居生活,常有蛮横族人欺凌孙 家

10、, 家训 写其祖父“辄闭户 隐忍不与校” ,族人愧而退。孙 氏两兄弟中科举后,乡里祝贺者 络绎不绝。面对从受侮到得人尊 敬的局面转换,孙锵鸣认为这是 先祖德行荫及后代的结果,他谆 谆告诫“我子孙不可忘也” 。 孙锵鸣强调做人道理全在 四书 五经,多看儒家书 籍,人的习性总不会坏,要求子 孙努力亲身实践,随时随事对照 反省,“保身保家在此,他日建功 立业亦在此” , 使自己成为圣贤那 样的人, 不至于流为小人所用。 从 家训 中可看出孙锵鸣 家风严谨,后代建树非凡。用词 精炼,易于诵读,情至深处,一 一赞颂本族历代祖先的品行与表 现。表面上好似与子孙谈心般轻 松,却隐藏着时刻劝醒的味道, 是一份

11、带有激励与劝诫的总结性 家训,更是瑞安古代家训的名篇 佳作。其注重品德修养的言传身 教与流露出的传统美德,对当今 也不无积极意义。汤章虹去年底,距我市松台 山净光塔约 3 0米处,仙 人井旁的危房在拆除中露 出原始的屋架:挺直的石 柱、圆满坚实的月梁、做 工大气的木斗拱、藻井以 及房屋后的摩崖石刻 每根石柱上都有阳刻的字 体圆润的对联,对联下脚 还有阴刻印章。 后据考证,此处为净 光塔塔院原址。塔院始建 于唐朝, 唐昭宗赐额 “净光 禅寺” ,即是南宋叶适在 宿觉庵记 中写的 “冀遇 如觉者”的小精舍宿 觉庵。从房屋的月梁雕花 及石刻的文字分析,该古 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现在 有关部门正在维修。

12、 净光塔是为纪念享誉 中外的高僧玄觉而建的。 玄觉大师,又名真觉,俗 姓戴,字明道,世人称永 嘉大师,唐僖宗赐“无相 大师” 。他生于唐高宗麟 德二年 (6 6 5 ),家世奉 佛,幼有奇慧,7 1 3 年圆 寂,葬于松台山。永嘉大 师不仅仅是温州的文化名 人,实是中国历史上的文 化名人。他的 证道歌 被印度誉为“东土大乘 经” ,叶适因 证道歌 赞他为“盖人杰也。 ” 永嘉大师圆寂 1 0 0 年 后,当时太守杜贲见大师 坟有损坏,即事修补,发 坟见大师遗体如生,遂上 报朝廷,唐宪宗敕令造 塔,造塔的筹备和建造用 了数十年的时间,至唐僖 宗时,塔在松台山建成, 名“净光塔” 。山亦随之 名为

13、净光山。接着在塔边 建寺院,唐昭宗光化二年 ( 8 9 9 ) 塔院建成,唐昭宗 赐额“净光禅寺” 。据出 土塔砖题记记载,净光塔 于宋庆历至熙宁间得以重 建,宋太宗赐额“宿觉名 山” 。元至正年间重修, 后被毁。 2 0 0 1年温州市政府 于原址附近动工开始重建 净光塔, 2 0 0 6年 1 2月 3 0 日竣工。现塔为钢筋混凝 土仿唐楼阁式建筑,平面 呈六边形, 边长 6 米, 三开 间,七层七重檐,舒展隽 逸, 塔身高 5 0 米, 汉白玉 须弥座高 1 . 5 米,镏金铜 塔刹高 1 5 米,凭栏远眺, 尽揽江月松风之胜。 重建净光塔后,周边 渐渐地形成了一股禅文化 氛围:有打坐、

14、清心静立 者;有练太极拳群体;有 绕着塔悠闲散步的游客; 还有书法功底不错的人手握大笔在青石上练书法 禅,在佛学中是一种“身、 心、意都自在的状态” 。净 光塔塔下人们的活动内容透 出的是传统文化中“制心一 处,无事不办”的精神思 想,也就是永嘉大师“坐亦 禅,行亦禅”的如来禅文化 思想。建筑的功能引导着人 们的生活思想,所言不虚! 但是在另一方面,有如 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净光 塔,重建后由于管理没及时 跟上,缺乏对其历史文化内 涵的宣扬,却也变成仅仅观 光台似的建筑物,没有完成 发扬其本身具有的传统文 化。 规划的成功与否, 在于该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社会效应 如何。衡量城市是否传承了 它的

15、历史文化,在于该城市 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人们素质 如何。 为此, 笔者呼吁市政府 有关部门将松台山净光塔后 续管理纳入 “六城联动” 的工 作日程,在净光塔塔院原址 尽快恢复净光塔塔院。 2 0 1 3年是永嘉大师圆 寂 1 3 0 0 周年,可以借此良 机,在塔院定期开展儒释道 传统文化互动式活动,宣传 被誉为“东土大乘经”的著 作 证道歌 ,将重建净光 塔时从塔基下挖掘出土的永 嘉大师舍利及颇有价值的瓦 当、塔砖展出,这样,净光 塔塔院便能成为温州传统文 化的教育基地了! 松台山净光塔塔院的落 成, 相信会是 “六城联创” 活 动中一幅美丽动人的篇章。陈律铭 文 / 摄平阳鳌江镇塘川境内的罗

16、垟 山,是一方引人乐道的仙居胜 境。此处春来青野葱郁、莺啼燕 语,夏时草长蝶忙、甘泉潆洄, 秋到叠翠流金、层林渐染,冬至 空林薄霜、云缭雾绕。行走在蜿 蜒迤逦的羊肠曲径,尽览一水纤 回的晴空碧湖,甚感闲逸悠哉。 栖真寺 ( 罗垟堂 ) 就坐落在罗垟 重峦里,坐北面南,背依腾云祥 龙与栖枝凤凰相会之地形、前对 状如晨钟暮鼓之山貌,不仅地理 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越,还具 有“翠峰为邻、碧水相伴”的绮 丽自然风光,可谓名刹名山、相 得益彰。 相传栖真寺建于隋代,兴于 后周, 盛于南宋, 衰于明时, 而今 踏访此地,所见之处已尽是断垣 残壁, 尘埃堆积, 杂芜丛生。由于 风雨侵蚀、 年久失修, 加之烽火兵 燹、 动乱焚弃、 凿掘盗掠等诸多原 因,使目前尚存的规模跟过去已 根本无法相比,论及面积大小也 只是昔日的极小部分,且垮塌倾 圮严重、 存在不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